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约占头晕门诊的36%左右,人群发病率约为1%,患者常分布在急诊科,耳鼻喉科、神经内科,老年病科、心内科等科室,由于各科医生们的认识不同,常易造成该病人漏诊,误诊等现象发生。
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中国卒中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CSATISC)上,来自首都医科医院耳咽喉头颈外科中心的刘博教授,在分析中美指南的基础上为我们讲述了良性位置性眩晕的综合治疗。
图为刘博教授正在授课
基本概念的变化
年的定义: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部位时诱发的短暂的眩晕,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
年的定义: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
BPPV的临床分类
按病因分类
1.特发性BPPV:原因不明,约占50-97%;
2.继发性BPPV:继发于其他耳科或全身系统性疾病
按受累半规管分类
1.后半规管BPPV:最为常见,约占70%-90%
2.外半规管BPPV(水平半规管BPPV):约占10%-30%
3.前半规管BPPV:少见,约占1%-2%
4.多半规管BPPV:同侧多个或双侧半规管同时受累,约占9.3%-12%
BPPV诊断的核心要素
1.典型的临床表现,2.特殊的体格检查诱发试验:Dix-hallpike-test;Roll-test。同时要辨别清楚侧别、部分及诱因。
BPPV前庭功能检查的适应证
有典型症状和体征的患者不建议行前庭功能检查,只有下列情况才建议行前庭功能检查:
眼震不典型;
怀疑有其他前庭疾患;
耳石复位效果不佳;
BPPV反复复发。
BPPV的综合治疗
基于精准的临床诊断,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耳石复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前庭康复训练。
复位治疗
复位治疗是治疗BPPV必需掌握的基本功,要做到娴熟及速度。在一些特殊群体如高龄老年人、孕妇、儿童、外伤、术后等患者,复位时的旋转角度胜于速度。
复位前为患者及家属科普一下BPPV相关知识,并与之沟通复位的步骤,复位过程中会出现的不适症状,如何处理等,一些90多岁高龄患者也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1.后半规管BPPV:
建议首选Epley法,其他还可选用改良的Epley法或Semont法等,必要时几种方法可重复或交替使用。
2.外半规管BPPV:
(1)水平向地性眼震(包括可转换为向地性的水平离地性眼震):可采用Lempert或Barbecue法以及Gufoni法(向健侧),上述方法可单独或联合使用。
(2)不可转换的水平离地性眼震:可采用Gufoni法(向患侧)或改良的Semont法。
3.前半规管BPPV:
可采用Yacovino法,尤其适用于患侧判断困难的患者。
4.多半规管BPPV:
采用相应的复位手法依次治疗各半规管BPPV,优先处理诱发眩晕和眼震更强烈的责任半规管,一个半规管复位成功后,其余受累半规管的复位治疗可间隔1~7d进行。
水平离地性眼震BPPV患者眼震强度弱、持续时间短的一侧为患侧,故此时应优先处理眼震强度弱的一侧外半规管BPPV。
BPPV的药物治疗
原则上药物都对耳石复位没有直接作用!但是,鉴于与内耳疾病关联的可能或合并其他因素,下列情况考虑联合用药:
1.当合并其它疾病时,应同时治疗该疾病(特别要重视内耳疾病);
2.复位的有头晕/平衡障碍等症状时,可给予改善内耳循环的药物;
3.注意:前庭抑制剂可抑制或减慢前庭代偿,不推荐常规使用。
经过前述两个基本治疗后,若疗效不佳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和前庭康复训练。
指南改版的目的
提高BPPV准确诊断的效率,提高诊断准确率。
增加较为适当的复位治疗,减少前庭抑制剂的不当使用,减少不恰当的辅助检查,减少BPPV的复发,减少未明确诊断的不良事件出现
此外,也是为了降低诊断费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复诊等。
本文由罗文成根据刘博教授会上发言整理
推荐阅读:
房颤患者卒中后抗凝时机与方案选择CSATISC
缺血性卒中出血高危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CSATISC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抗栓治疗怎么做?这个流程图别错过CSATISC
编辑
王弘
投稿
wanghong
dxy.cn题图
站酷海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