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龙眼枣仁饮:龙眼肉、枣仁(炒)各10克,芡实12克,3样合煮成汁,随时饮之三、茯苓赤小豆粥:白茯苓15克,入砂锅内水煎后去渣留汁,再加赤小豆18克,粳米60克,共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3—5天五、[详细]
③ 连膏、玉露膏外涂,以润燥止痛,消肿解 ④杏仁捣烂,人乳调敷患处或用桃叶嫩心,捣烂外敷鼻子一碰就痛可能是鼻前庭炎很多患者经常会问,如果鼻子痒或鼻孔内有鼻屎,怎么办?什么是鼻前庭炎鼻前庭炎治疗方法⑤灼[详细]
经常看到家人带着患儿到看“感冒”(2)多吃青菜、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小儿施尔康等,有助于从内到外修复已破坏的皮肤和皮脂腺及毛囊(4)对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的小儿要立足于健脾消食促吸收,以便从根[详细]
以往一般医生只是在眩晕发作期,应用脱水、镇静、止呕药暂时缓解急性症状,间歇期无药服或只限于西比灵、眩晕停,普遍感到控制再次发作不理想,即不能有效的治疗该病的原发病灶近年国内、外普遍认为,间歇期积极有效[详细]
梅尼埃病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不明,说法甚多,归纳起来有如下方面:(1)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胆碱活性增强,内耳小血管痉挛,致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代谢紊乱,内淋巴理化特性改变,渗透压增高,外淋巴及血浆移入,[详细]
美尼尔氏综合症的病因学说:下一页内淋巴循环和吸收的学说包括:(1)辐流学说认为内淋巴生成后,被齿间沟、内沟和血管纹进行选择性的吸收(2)纵流学说认为内淋巴生成后向淋巴管、内淋巴囊方向流动,并被内淋巴囊[详细]
梅尼埃病(美尼尔氏综合症)又称膜迷路积水,是由于内耳膜迷路水肿而致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和耳鸣为主要表现的内耳疾病也叫内耳眩晕症一般为单耳发病,青壮年多见病因不明,可能与先天性内耳异常、植物神经功能紊[详细]
①若眩晕伴较长时间剧烈呕吐,应及时就诊并适当补充液体美尼尔氏病的发作,虽然症状剧烈,但病变集中在内耳系统,发作时病人意识清楚,不会发生生命危险但应注意以下问题:②如果由于化脓性中耳炎引起的眩晕应该即时[详细]
另外,外伤及中耳炎之后也可引起美尼尔病发病情况一般来说,南方多于北方,白领多于蓝领,女性多于男性;秋冬发病率高于春夏;白人发病率高于黑人日本二战后短时间内发病率增高10倍;1964年北京耳鼻喉科研究所[详细]
现在好多年轻的朋友们,由于平时工作压力比较大,没有关注到自己的身体健康,经常劳累可能会患上各种疾病,当然梅尼埃病也不例外,由于梅尼埃病发病原因不明,目前多采用以调节自主神经、改善内耳微循环以及解除迷路[详细]
②破坏性手术:如迷路切除术、经颅中窝或经迷路后前庭神经切除术等,可在淋巴囊手术无效后酌情施行梅尼埃病(ménière disease)又称膜迷路积水(labyrinthine hydrops),系内耳[详细]
根据病变性质和程度可再分为以下3种:(1)一侧迷路功能完全丧失;(2)一侧迷路功能部分丧失;(3)一侧迷路功能波动性减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突然头晕目眩,自觉天旋地转,站立不稳伴有恶心呕吐,甚[详细]
1、突发性、反复发作性,发作前无预兆2、反复发作,一般不能自愈,多越发越重容易继发另一种或二种眩晕间歇期长短不定有的发作与季节有关系,有的与内分泌有关系8、美尼尔氏综合症病史久了,容易成为美尼尔氏综合[详细]
迟发性膜迷路积水由nadol等和wolfson首先于1975年报告该病的特点为:在患者单侧或双耳严重耳聋1年或数年后,出现发作性眩晕虽然耳聋和眩晕出现的时间间隔不恒定,但两症状间有头部外伤,由腮腺炎病[详细]
脊椎动物前庭器官结构和功能极为复杂高等动物的前庭器官包括椭圆囊 、球囊及 3个半规管半规管能测定旋转加速运动,而椭圆囊及球囊则能感受包括重力(地心吸引力)的直线加速运动由于精细的结构及其解剖上独特的造[详细]
咽鼓管功能良好1.耳镜检查鼓膜正常声导抗测试鼓室导抗图正常5. 甘油试验 按1.2—1.5g/kg的甘油加等量生理盐水空腹饮下,服用前与服用后每隔1小时做1次电测听,共做3次若患耳听力在服甘油后提高1[详细]
(5)痰浊中阻型:突发旋转性眩晕,头胀而重,胸闷不舒,恶心呕吐剧烈,痰涎多;伴心悸纳呆,倦怠腹胀;舌淡苔腻,脉滑中医认为梅尼埃病属“眩晕”之范畴中医高等院校第五版《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称本病为 “耳眩晕[详细]
患者常反复突然发作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和听力减退等症状4、加强锻炼,增强体质3、注意饮食调养本病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可以在无明显诱因及先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因此患者平时生活工作宜注意安全,不要登高,不[详细]
发作时的主要症状就是眩晕或头昏眼花大多数患者的病况都很轻微,并能自动痊愈但有少数特别严重的病例,患者会完全耳聋(一只耳全聋,或两耳全聋)这种测验是让你的耳中注入不同温度的水每注入—次水,你就会有一种天[详细]
典型的梅尼埃病 具有上述两种类型的症状与体征自从1861年梅尼埃首先描述了梅尼埃病的临床特征和英格兰的海尔匹克和卡恩斯发现了该病的病理学指征后,已经有许多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了这种疾患通过电生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