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内淋巴生成后,被齿间沟、内沟和血管纹进行选择性的吸收 1内淋巴循环和吸收的学说包括:(1)辐流学说(2)纵流学说认为内淋巴生成后向淋巴管、内淋巴囊方向流动,并被内淋巴囊所吸收由于不少耳科学家发现,[详细]
治疗可酌情选用晕海宁、冬眠灵(氯丙嗪),复合维生素b等美尼尔病是一种以骤发旋转性眩晕并伴有耳鸣、耳聋为主要症状的内耳病为内耳非炎症性疾病主要病变为内耳(迷路)的内淋巴液增多、压力增高,所以又叫膜迷路积[详细]
(5)镇吐药:吐来抗每日20mg,口服;与安定合用,可缓解发作期的恶心、呕吐由于机理和发病原因不清,所以对梅尼埃病的治疗还缺乏针对性目前大多使用以下诸法:(1)急性发作期使用前庭抑制剂:如安定2.5m[详细]
日本二战后短时间内发病率增高10倍;1964年北京耳鼻喉科研究所统计1000例耳源性眩晕病人中该病占61%-64%;解放 总医院在1989年统计900名眩晕及耳聋患者,“美尼尔病”占11.2%美尼尔病[详细]
5.前庭神经元炎无耳鸣、耳聋,突然眩晕发作,可有受凉发作,可有受凉感冒史,有向健侧自发性眼震,患侧前庭功能减弱或丧失,有时白细胞升高。3.位置性眩晕在某一特定体位时发病,变换体位即好,无耳鸣、耳聋,前[详细]
一般在间歇期内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眩晕:呈突发性旋转性眩晕,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或感摇晃、升降、漂浮,失去自身在空间的真实位置感觉,但神志清楚头稍动即觉眩晕加重眩晕发作高潮时伴有眼震及恶心呕吐,面色苍[详细]
3、重耳鸣型:耳鸣表现重8、眩晕状态型,一个月内发作三次以上,患者处于眩晕状态,称眩晕状态型,又称重型6、延缓眩晕型,波动性、神经性、进行性耳鸣、听力下降,(短时间不发生眩晕)复数年甚至20年才出现眩[详细]
此外,在动物实验中,通过用各种方法破坏内淋巴囊,阻塞内淋巴管,可以成功的建立膜迷路水肿的动物模型,也支持本学说原因美尼尔氏综合症为一突然发作的非炎性迷路病变,具有眩晕、耳聋、耳鸣及有时有患侧耳内闷胀感[详细]
如果出现昏昏沉沉或小晕,头脑不甚清楚3、发作期如同在大海中乘船遇到了风浪,站立不稳,恶心、呕吐,感觉自己、周围景物、天、地旋转,伴有出汗7、壮年、老年人眩晕的特点:除同其它年龄相同,多越发越重老年人常[详细]
1871年,医生们猜测美尼尔氏综合症,眩晕的病理类似青光眼的高眼压4、用药物治疗美尼尔氏综合症我们在研究眩晕症之初 ,进行了探索,美尼尔医生通过解剖,确认了眩晕发生的部位和发病的机理,美尼尔医生对眩晕[详细]
本病应注意与位置性眩晕,迷路瘘管,前庭神经炎面板有眩晕的突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药物中 ,病 性迷路炎,外淋巴瘘,颅底凹陷症,cogan综合症,听神经瘤,多发性硬化以及耳梅 等引起的继发性膜迷路积[详细]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最常见而有时危及生命的疾病,为中耳粘膜、粘膜下层或深至骨膜、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主要病因]1. 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得适当彻底治疗,以致迁延而成慢性,这种[详细]
刘志莹主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从事耳鼻咽喉专业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年,擅长耳神经外科手术。郑雅丽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曾在日本庆应义整大学临床科研工作5年,对中耳手[详细]
中耳炎是很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生活中很多人都被这种疾病而困扰着。一旦患上中耳炎后,往往让患者苦不堪言。然而一些食物可以有效的缓解中耳炎病情,所以患者朋友在平时可以多吃些。那么中耳炎吃什么好呢?下面几种[详细]
李先生刚乘飞机由国外回来,飞机一落地就觉得右耳发堵,隐隐作痛,听声音也觉得走调和困难。当晚来到我这就诊,经检查发现他的右鼓膜严重充血内陷,原来他得的是航空性中耳炎。鼓能被敲出声音,是因为鼓皮的振动,鼓[详细]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你了解吗?如何预防分泌性中耳炎呢?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为本病的治疗原则。1.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1)鼓膜穿刺抽液:成人用局麻。以针[详细]
在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中耳炎是婴幼儿听力损伤的主要原因。正常人鼻咽部和耳朵是相通的,从鼻咽部到中耳之间的这条通道叫咽鼓管,与成年人比较,小儿的咽鼓管比较短而宽,而且呈水平位置,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详细]
对儿童来说,中耳炎在各类疾病中占有极高比例,分泌性中耳炎位居所有就诊疾病的首位,在需手术治疗的疾病中居于第二位。美国的一份有关中耳炎的研究资料表明,2岁~3岁以下的儿童,至少患过一次中耳炎的几率是80[详细]
no.1母乳喂养吃母乳的宝宝,由于母乳中所含的免疫球蛋白a(lgg)和免疫球蛋白m(lgm)足以抵御由口腔吸入至咽喉部及咽鼓管有害菌的侵染,故能有效地预防或减少婴幼儿中耳炎的发生。而用牛奶、奶粉等食品[详细]
在孩子6岁以前,他的耳咽管由于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比较平、比较短,一旦孩子的鼻、咽等部位受到感染,病原比较容易经耳咽管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这也是中耳炎在儿童期高发的原因。虽然目前还没有办法完全避免中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