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性眩晕的方腹方证图医案1例


白癜风为什么会复发 https://m-mip.39.net/nk/mip_6185592.html

关键词: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腹诊还原仲景症状学内容,位置性眩晕,方证小柴胡汤,方腹四逆散,药证生石膏。

经方医学,朴实无华,是临床在无数患病者机体身上反复实践基础上发现并掌握了的症状反应和用方用药治疗规律,这一规律,古今都适用,所以仲景方可以治疗今日之症状(经方辨证依据症状反应,不是疾病,是针对症状规律的普适性治疗方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给后世留下这一宝贵无比的症状反应规律用药、用方循证医学经验集。这就是仲景医学,没有过多的诠释、解读,正如前辈岳美中所言仲景医学:“察症候而不言病理,出方剂而不言药性,从客观以立论,投药石以祛疾。”后世解读则可,若因过多解读忘记仲景原论所描述的客观规律则为临证之大失。

正所谓:“经方如此多娇,引无数中医人竞折腰”。

年8月25日冯世纶冯老做了《胡希恕学术思想简介》,从七个方面进行了讲解,说胡老举起了七面大旗:

1、伤寒本与内经无关

2、六经来自八纲

3、方证是辨证论治的尖端

4、经方辨证依据是症状反应

5、辨证施治的本质

6、脉诊实质

7、始终理会

内容深刻,朴实无华,由仲景解仲景,切近临床,今将题目以图片展示如下(内容来自听课拍照):

简要医案:

78岁,女,初诊日期:年8月30日。

体重:60kg,身高:cm。

患者年轻时有耳石症病史,经复位治疗后数十年未复发。半年前因位置性眩晕复发经苓桂剂治疗后症状消失。3月前足部骨折后位置性眩晕再次发作,症状持续短暂,与体位相关,耳鼻喉科行位置实验无明显眼震,每日发作数次,口干,口苦,多饮,不恶寒,每日晨起水样便3-4次,无腹痛。脉滑有力,舌底苍白色瘀。

方腹方证图如下:

辨方证、腹证、药证

为小柴胡汤方证、四逆散腹证、生石膏药证合方

处方:

柴胡20克,白芍15克,枳实10克

炙甘草10克,黄芩10克,清半夏10克

生姜10克,党参10克,大枣12克

生石膏60克。

颗粒剂,5剂。

每次1袋,开水冲服,每日2次。

年9月4日,遇到其家属,诉服药一袋后就不再头晕,仅有一次在仰头取物体时眩晕一次,腹泻消失,老人自觉服药后头脑变的特别清亮。

备注:患者头晕反复发作,在诊室平卧、坐起检查过程中头晕发作了两次,每次持续15-20秒,表情痛苦,但没有查到眼震,也没有汗出、面色苍白、恶心等(马培锋注: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为外周性眩晕,中枢对其有代偿作用,治疗除了复位,主要是习服疗法,本患者伴随自主神经症状不明显,考虑于发病时间长适应有关系)。

简要讨论:

1、苓桂剂的头晕和小柴胡汤的头晕。

小柴胡汤为少阳病主方,少阳病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内含目眩一症。苓桂剂以苓桂术甘汤为代表,主治:“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也有眩之一症。就临床而言,苓桂剂的头晕一般水像比较明显,舌水滑,有桂枝下气降逆,气上冲明显,有茯苓,则心悸、心慌也明显。小柴胡汤为少阳病,常有口苦、进食差等。从部位分两方更明确,柴胡剂识症的最主要点就是胸胁部,尤其是胁下这个部位。比如37条的“胸闷胁痛”是识症要点,条“大便溏”、条“不大便”,都用了小柴胡汤,就是说小柴胡汤可以治疗腹泻、可以治疗不大便(个人以为是便秘),那么怎么识别,仲景明了,胡老眼力独到,发现了核心,条的“胸胁闷”、条的“胁下硬满”这是应用小柴胡汤的指征。当然这些胸胁部症状的识别,腹诊很是重要,他有可能是腹诊所得的他觉症状、也是唯一症状(患者无主观不适症状,腹诊时也无明显不适,医生可感知胁下抵抗感)。苓桂剂治疗以心胸部症状为主,不及胁下,腹证心下部位不明显,但常有肚脐周围的他觉悸动感即医生腹诊所得的动脉搏动感。

2、本患者四逆散证的腹诊识别。

四逆散为小柴胡向大柴胡过度的方剂,部位由胁下扩展至心下,除了胆囊炎等局部病变可有明确的这一腹诊外,内科杂病这一部位“隐性症状”的识别主要靠腹诊,因为患者常无自觉不适症状。

3、四逆散与腹泻。

四逆散的核心要症为:腹痛,腹泻,核心方组为芍药甘草汤,枳实芍药散,柴胡剂。腹泻需要与真武汤的腹泻症状鉴别(个人以为,真武汤腹泻多见于瘦人,且有较明显的受凉后腹痛然后出现腹泻)

4、生石膏证。

石膏治疗口干舌燥,心烦。个人以为石膏是治疗与水代谢相关的药物,胡老说石膏有解凝作用,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参看大青龙汤,越婢汤,木防己汤,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仔细系统阅读原文,慢慢体会。再有就是生石膏的用量问题,大家都以为生石膏大寒、败胃,依据我们的临床体会,在有石膏证(口干、舌燥、心烦)的情况下,大剂量应用生石膏,并无腹泻、胃寒的发生,我们的中医理论,好多地方都要好好反思(譬如:“桂枝动血”、“麻黄拔肾根”、“柴胡劫肝阴”、“葛根耗胃液”、“升麻升散”“桔梗升提”等等)。再看本患者,服药后,不但没拉肚子,腹泻还好了。

让我们共同努力,摒弃杂念,深研仲景医学,做一代经方传人。

马培锋

副主任中医师副教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三层次人才,中国农工民主党员,中国卒中学会会员,中国针灸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张锡纯学术思想研究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温热病分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王清任学术思想研究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浊毒症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副组长,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沧州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胡希恕经方医学沧州传承基地负责人。

沧州市中医药学会张仲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建立“经方人”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yyy.com/jbby/100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