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1内听道轮廓基本形成,在内听道的中央横膈将其分为上下二部分。上端为面神经下端是耳蜗神经。在面神经水平段缺口的内上方有向上的弧形裂隙,是上半规管腔。在上半规管顶端颞骨缘隆出,是弓状隆起。此层面盾板清晰呈尖骨嵴,盾板变钝或消失提示胆脂瘤中耳炎的可能性。耳蜗结构为内侧的顶旋风外侧的中旋。鼓膜张肌向上行走接近面神经水平段。
图52耳蜗后部的底旋呈半弧状,在其上方上半规管管腔变大。在耳蜗和上半规管交界处有镫骨板上结构(前弓)的阴影。面神经水平段在上半规管外侧壁下方有一圆形管腔影。在面神经水平段外侧的听骨是砧骨体、外耳道口出现。盾板仍为一向内下的尖骨嵴,内下连接鼓膜。颈动脉显示的是向上的垂直部。
图53上半规管管腔变细,下方式水平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发放的膨大腔隙是前庭腔,前庭腔的下方仍为耳蜗底旋。上半规管、水平半规管、前庭、耳蜗底旋腔隙相互连通。鼓窦出现,此层面为鼓窦入口,在鼓窦入口后缘有一钝性骨嵴呈corner隔,corner隔是鼓窦和鼓窦入口的一个由天盖向下伸出的鼓嵴,手术时开放鼓窦入口常常先暴露corner隔。在水平半规管外侧的听骨为砧骨短突、砧骨长突和砧骨豆状突。砧骨豆状突指向内侧,所指方向水平半规管好耳蜗底旋之间交界处骨质变薄是卵圆窗的部位。在伸向中耳腔的水平半规管底壁有一小骨槽,软组织成管腔状为面神经水平段向垂直段过渡的锥曲端活外膝部。
图54上半规管消失,水平半规管、前庭、耳蜗底旋连成一个“Z”型管腔。内听道横嵴消失,内听道显示的是上前庭神经合下前庭神经的部位。鼓窦入口可见砧骨短突的尖部,卵圆窗外侧有镫骨的板上结构(后弓)颈动脉接近垂直部队后缘,半管腔变浅。茎突出现。
图55上半规管后部隐约可见,水平半规管后半部显示部分管腔,向后膨大的腔隙为前庭腔。连接前庭腔的下方为耳蜗底旋,耳蜗底旋的外侧壁是鼓岬。该平面仍可见corner’s隔,显示的鼓窦空间实际上是鼓窦入口。外耳道上壁的内侧骨唇为鼓膜嵴,又称鼓膜盾板,是鼓膜的附着处,在鼓膜嵴下方可见斜形的鼓膜。水平半规管的下缘中部有一半圆形的骨管,是面神经水平段向外膝部移行的骨管。内听道接近后壁,因此,只有部分显示。中耳腔比较宽大,该平面见不到听骨。在下鼓室的下方,半弧形骨壁下为颈动脉管升段的后缘。茎突(styloidprocess)显示比较明显。外耳道全程可见。
图56上半规管的后半段仍有管腔切迹,水平半规管已达到后半段,仅有部分管腔出现。上半规管和水平半规管的交界处前庭腔明显膨大。水平半规管下缘中段,面神经骨管向外侧移位,面神经管的内侧缘骨壁较厚,前和下骨壁较薄因而显示不清,面神经逐渐于乳突腔气房相连。在前庭的下方有一向外下的鼓室开放的龛状腔隙是圆窗,其外上方的骨嵴为圆窗龛。颈动脉管不再出现,颈静脉球尚未显示。鼓室腔的下缘为鼓骨。鼓膜嵴消失、茎突清晰、外耳道腔宽大。内听道大部分消失,在内听道内侧仅有较浅的切迹。Corner’s隔消失,次层面乳突气房围绕的空腔为鼓窦。
图57内听道消失,前庭腔的上端垂直的管腔为上半规管和后半规管形成的总脚(c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