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疾患,尤其慢性眩晕,由于病程较长、发作频繁,病史复杂,在门诊诊疗中,如何在纷杂的病史中寻找诊断的特点和依据是个重点和难点。
要提高诊断能力和效率,个人以为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掌握常见眩晕疾患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标准,二是慢性病程中,不同疾患可能互相交织和合并,需要依据表现来甄别,并不是所有病例都是一个诊断走到底。
前庭性偏头痛
前庭性偏头痛或偏头痛性眩晕(VM)
1、临床表现多样,号称“变色龙”。
1)可出现位置性眩晕。通常表现为旋转性感觉,有些患者可能仅有或同时伴随更多的症状(如头晕、头昏、眼花、浮沉感、晕动病样感、头部游泳样或摇摆样感觉)。视觉性眩晕是VM的另一主要特征,是身处移动变换的场景(商业区、电影院)中诱发产生的眩晕。
2)眩晕的持续时间从数秒(约10%)和数分钟(30%)到数小时(30%)和数天(30%)不等。通常急性眩晕症状持续数小时或更少,而运动不耐受和不稳感持续数天。
3)头痛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变换多样。约半数患者从未在眩晕发作期出现过头痛症状。畏光、畏声、恐嗅和视觉或其他先兆是VM最常见的伴随症状。
4)听力丧失及耳鸣也有出现。但多为轻度的,并且十分短暂,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无波动趋势,这一点可与梅尼埃病相鉴别。
2、诊断
1)确定的VM:
a.至少为中重度发作性前庭症状;
b.目前患有偏头痛或有既往史
c.在2次以上眩晕发作中出现以下一种偏头痛性症状:偏头痛性头痛、畏光、畏声、视觉或其他先兆。
d.排除其他病因
2)可能的VM
a.至少为中等程度的发作性前庭症状
b.具有下述一种症状:目前患有偏头痛或有既往史;前庭症状中具有偏头痛性症状;超过半数以上的眩晕发作为偏头痛的诱发因素:食物、不规律的睡眠、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超过半数以上的眩晕发作对治疗偏头痛的药物有效。
3)相关的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眩晕发作时间
5分钟-72小时,发作频率频繁,达5次以上,其中25%病人发作时间少于5分钟,在发作时间短暂不超过5分钟的病人中,75%在3天内每天发作超过5次。
眩晕发作诱发因素
头部活动、视觉刺激、头部位置改变、40%-70%的患者有位置性眩晕,由运动的视觉场景(交通、电影院)引发的视觉性眩晕。
偏头痛症状
单侧、搏动性头痛、耳痛、畏光、畏声、视觉先兆(闪光、暗点、视野缺损)等,多有家族史。
眩晕与头痛症状
可先于头痛出现,成为偏头痛先兆的表现;有些患者甚至从未出现头痛。
伴随症状
闪光、暗点、视野缺损、恐声、畏光等常见。耳鸣、听力下降不是主要表现。听力下降通常为轻度-中度,双耳常见,不是波动性。
诱发因素
过度的压力、睡眠障碍、焦虑、饮酒、吸烟、低血糖、雌激素的波动、某些特定的食物(例如红酒、含有谷氨酸钠的调味精等调味品)。体力活动可诱发成人良性复发性眩晕。
疾病特点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眩晕因姿势变化诱发,改变体位可消失,持续时间短,数秒到1分钟,卧床翻身时诱发数秒眩晕,无听力改变,前庭功能可正常,体位试验可诱发眼震患耳向下出现眼震,方向向同侧
梅尼埃病眩晕持续20分钟至数小时,同时出现耳鸣、重听和耳内鼓胀感,早期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在数年后会有进行性听力丧失。
迟发型膜迷路积水耳聋病史5~10年,听力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多见单侧前庭功能严重障碍。
前庭神经元炎典型周围性眩晕,眩晕单侧前庭功能障碍,无听力障碍,有感冒等病毒感染
外淋巴瘘管(半规管裂综合征)可伴有或不伴有头部外伤后发作,可因咳嗽、打喷嚏、用力大便、巨大声音诱发,低频听力下降为主,有时出现骨导增强
前庭性偏头痛建议饮食
食物种类避免进食的食物
饮料酒精、咖啡、茶、冰激凌
水果柠檬、柑橘、葡萄柚
点心或零食干酪、乳制品、巧克力、坚果类食物
肉、鱼、家禽腌制、烟熏或罐装肉,如:火腿、培根、冷切肉、香肠(含有亚硝酸盐的食物)
调味品味精、鸡精、酱油、人工甜味剂
汤汤品罐头,块状浓缩汤
蔬菜泡菜等腌制食物
其他盐、洋葱盐或大蒜盐,味精,番茄酱,辣酱油,橄榄,腌制食物,调味品,盐制品,柠檬,胡椒粉,黄豆酱,添加嫩肉粉的肉,色拉酱、伍斯特沙司
案例:中年女士,反复眩晕3年,再发、加重3月来诊。
A之前晕的时候看东西转圈,最近三个月不转圈了,就是昏沉感,觉得摇晃感;
B之前晕的时候,每次10几分钟到数小时。一般2-3天后就没啥事了。最近晕的感觉是持续的,头脑没有清醒的感觉,一直昏沉。
C之前发作间期没问题。近3个月,每天都昏沉。不能逛街买菜、不能坐扶梯,在家坐着不动没事。
D晕的时候,耳朵有时耳鸣,有时没有。但听力一直没问题。
E没有视物重影,没有说话不清。
F平时有头痛,父母子女也有头痛。
G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H睡眠时好时坏,睡不好了就容易头痛,容易眩晕。近几个月失眠加重,情绪低落。
分析:这位患者眩晕的情况分为两个阶段。初期:表现为眩晕,持续时间每次10几分钟到数小时。一般持续发作2-3天,反复出现。结合既往头痛病史,考虑VM。现状:近三个月表现为持续性头昏沉感;并且对运动物体敏感(逛街、买菜、电梯会加重);同时情绪低落,失眠明显。这时要考虑合并PPPD了,于是,目前最终诊断应该考虑VM伴PPPD。
治疗眩晕症,应通过规范的病史询问、查体和辅助检查,对眩晕进行定位,分清是周围性眩晕还是中枢性眩晕,进而明确原因。确诊之后才能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使患者得到恰当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小结:眩晕疾患病史复杂,要正确诊断,一是要掌握常见眩晕疾患的特点、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二是要了解病情的发展变化,依据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此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最后强调,医患之间建立信任,消除眩晕恐惧心理,规范治疗,不跨专业治疗眩晕,协作共赢消除眩晕,让眩晕不出莒县就医院诊疗水准!
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只是一种症状,像咳嗽、头痛,本身并不是疾病;而另有某种疾病才是原因,涉及多个学科。绝大多数人一生中均经历此症。七成以上的眩晕患者是因为内耳发生病变,比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梅尼埃病等,医院就诊首选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的眩晕医学学科发展迅速并得到了规范的发展,现就基层耳鼻喉相关眩晕医学知识科普于大家。
供稿:耳鼻喉科
医院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