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本来按计划这个时候新房的装修应该搞定了,结果到现在也就完成了40%的任务量。
自打特大暴雨以来,装修工作就停滞了。新房小区就在郑州疫情爆发的不远处,很快就封闭了,业主无法进出,访客、装修、快递都被叫停。时至今日,完成第五轮全员核酸监测后,小区已经解封,但装修仍然不被物业允许。
原本想着夏天搞定装修。然后趁着高温晒上两个月除甲醛,国庆后可以搬进新房。现在看来,突然而来的暴雨、疫情打乱了计划,国庆前能搞定剩余的硬装部分就谢天谢地了。
相比之下,合租室友的新房装修进度就快得多,1月份交房,春节上班开始就开工装修,五一基本大定。要不是彼此关系好,等着我那新房装修好,人家已经退租搬新家了。
开玩笑地说,我是摸着室友过河。他们装修比我早,踩过的坑、采买建材、施工细节等等我都可以借鉴,作为装修小白,选择跟随策略无疑是明智的。实际上,我也确实这么做了,只是考虑自身情况做了些调整,比如他是亲自装修,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花了好些天挑选了一家安徽安庆的施工队,并且只是半包,只负责基本的硬装部分。
施工队干活确实快,同时接同小区好几个单子也能安排过来,施工质量也说得过去。可这种外包装修的问题就在于,施工材料不能保证,普遍的情况是从长期合作的建材供应商处采购,给你使用中等或中低等规格的材料。而且施工过程还会有意无意给你介绍“基础套餐”之外的“增值服务”,比如给你推荐墙砖粘接剂。而且外包施工的另一个问题是装修风格与审美。从装修队给我看的几个样板间实况、柜子与门的参考设计样式、墙砖地砖过门石等纹饰来看,他们并不了解当下年轻人审美,给人的感觉是乡土气息太甚。选择了外包就不可避免地要与装修公司来来回回地扯皮,这就是过去几个月的比较糟心的事,以至于后来装修队打来电话我就心里升腾起一股怒火。
室友那新房完全是他自己从头干到尾,几张信用卡来回倒腾。有一次我们坐下来粗略算了一下,加上预期的各种电器卫浴等软装部分,合计下来也得14万左右。这还是按照简单装修来做的,唯一一件大件“奢侈品”是他媳妇买了一个慕斯的床垫,花了一万三千九。看着他装修完的新房,你不得不佩服他的自学能力和执行力,只不过唯一的缺憾是规划不周,空间没有充分利用,也没有考虑长远的使用,比如整个房间没有一处书桌、梳妆台的位置,他夫妻俩倒是不喜欢看书,可以后孩子做作业就只能在客厅的茶几上了。
无怪乎,有人说房屋装修就是一次产品设计与管理实践,你不仅要做好市场调研、竞品分析和用户研究,还得画原型做设计,统筹项目管理,与各种人扯皮打交道。可能不同的是,产品你不会一直负责,但房子你会住上几十年。
02
刀姐前几天发了个微博,给出了操盘手的个人定义,并且认为大公司出来的很少有人是真正的操盘手,而创业公司有可能野蛮生长出真正的操盘手。
我记得,在三节课的《商业操盘手培养计划》中,黄有璨将商业操盘手大概定义为具备前瞻性全局性的商业视角商业思维、基本业务能力过硬、团队管理能力合格、能够搭建撬动和放大业务模型(尤其是复杂业务)的人,并且将这类商业操盘手分为三类:
A类操盘手:大公司项目leader
B类操盘手:小公司部门负责人
C类操盘手:大公司独立业务线负责人、总监、部分创业者
其中,A、B类操盘手做好局部业务的规划和执行,C类负责战略制定和整体商业模型构建,理想的互联网人职业成长路径是先成为A、B类操盘手,再成为C类操盘手。
可以看到,刀姐和老黄对于商业操盘手的界定大体是一致的,只不过老黄的分类可能更细一些。综合两人的观点,结合我自身的认识,商业操盘手往往更有全局视角,能够快速抓住业务的构成要素以及影响业务的各种变量,将这些要素和变量整合梳理出逻辑关系,也即所谓的业务模型,通过调动内外部资源来验证模型和规模化业务。
现实职场中,很多人的视角因为环境、岗位和自身的原因太窄,看到的只有某些花花草草而看不到整片森林,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