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块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音义相合,趣味无穷,亦隐含妙理。例如“乐”与“药”二字,“乐”繁体为“樂”,本义是一种乐器;“药”繁体为“藥”,草字头说明与草木有关,“樂”示其发音似“yuè”。这说明,在文字起源上,必然“樂”在“藥”先。值得玩味的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身心不适,尤其是情绪波动时,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听曲消愁”,而不会动辄取药服用,可见在养生、疗疾方面,乐亦先于药。
音乐对人体的作用机理,主要在于能舒畅情志、调理脏腑、通行血脉,就如《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简而言之,“角”音似“木”的生发,入肝;“徵”音似“火”的热烈,入心;“宫”音似“土”的厚重,入脾;“商”音似“金”的清肃,入肺;“羽”音似“水”的润下,入肾。利用音乐的这一性质,针对不同的脏腑功能失常,可以用相应的音乐进行纠治,这就是中医的“音乐疗法”。
比较而言,被称为“医家之宗,奉生之始”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通过五行规律,将角徵宫商羽、呼笑歌哭呻等音乐和声音纳入五脏系统,详细阐释了音乐对人体的作用机理。然而,在这本经典著作中,记载的方剂却只有十三首。从药物来说,即使将药食同用的秫米、赤小豆、薏米、酒等计入,加上半夏、乌贼骨、泽泻、生铁落、蜀椒、干姜、白术、茜草等,也仅有二十余味药物,远远少于东汉时《神农本草经》中味药物的数量。这至少说明,《黄帝内经》所处的时代,对音乐的运用比药物应用更加系统和深刻。
当然,通过同样的机理,音乐在养生领域运用比药物更加深广。《荀子·乐论》中言:“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可见,通过弹奏或欣赏积极向上、优美动听的音乐,能调理人之身心,维护健康,却病延年。古人由于教育方式与今人不同,其从小必习“乐”,于此受益尤多,因乐消病、因乐得寿的例子不胜枚举。较著名者如欧阳修,他极其钟爱音乐养生,尤爱古琴,一生与琴为伴。在他晚年身体衰老、琐事缠身、政见难抒之时,是音乐,帮他“离苦得乐”,令其生活中充满了情趣,甚至治好了他多年中指拘挛的旧病。故而他在《江上弹琴》一诗中咏道:“境寂听愈真,弦舒心已平。用兹有道器,寄此无景情。”
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功能,促使人体分泌一种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活性物质,可以调节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另一方面,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会引起心理上的反应。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可以改善人们的情绪,激发人们的感情,振奋人们的精神。同时有助于消除心理、社会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应激能力。
早在楚国时期有位太子因“宅居”深宫太久,患上了抑郁症,于是请御医用音乐配合针灸疗法求得健康。在埃及,人们把音乐称作“灵魂的医学”,传说中所罗门王患上神经衰弱,不是请名医开药,而是坐下来聆听宫廷音乐师的竖琴声。在希腊神话中,缪斯(英文music即来源于此)是九位古老的女神,它们代表通过传统的音乐和流传的歌所表达出来的传说。这九位女神不仅精通音乐,还会给人治病。这些古老的传说正是人类对“音乐疗法”的意识体现,即“乐者,亦为药者”。音乐和医学的结合,往往能起到神奇的功效。
阿波罗与缪斯女神们
如果发生耳前庭听觉失衡,就会刺激大脑中枢系统影响脑垂体正常工作。使大脑产生焦虑感;在这种焦虑感的影响下,人会对各种不如意的事情非常敏感,并产生抵触情绪,因此这些不如意事件就会被无限放大,最终导致抑郁症、老年焦虑症的发生。迪普音是一种对频率、相位都进行过特殊处理的声音,它的频率与人耳固有频率相同,能够在耳蜗、耳前庭狭窄的空域内引起共振,并通过共振对中耳、内耳进行按摩理疗,对耳神经能起到调剂的作用减轻耳前庭功能紊乱状态,反馈到人的大脑,中枢神经和脑垂体,帮助内啡肽生成,降低、平抚焦虑不安的情绪。
年,法国著名音乐学家阿尔弗雷德·托马提斯研究了一种特定频率的行波,并证实了该种行波对人耳蜗具有共振和理疗作用,并对人的心理有着神奇的安抚和治疗作用,这是世界上首次对“迪普音”进行的系统研究。声波传到人耳,引起了整个基底膜的振动,振动从耳蜗底端向顶端移动。基底膜上各部位的振幅并不相同,频率越高,最大振幅部位越接近蜗底。频率越低,最大振幅越接近蜗顶。最大振幅所在的位置决定了音高。由于人的双耳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双耳听到的声音就有差异。要减少这种差异,只有采用这种特殊频率的行波,对双耳进行理疗和锻炼,使耳朵能够主动的“弥补”差异。
年,医院心理科通过例研究证实,阿尔弗雷德·托马提斯发现的这种特定频率的行波对抑郁症、厌学症、多动症、自闭症有很好的物理治疗效果。美国的gosistar研究室的BernardRimland医生和RuthSullivan医生对阿尔弗雷德·托马提斯研究的“行波”的频率、相位都进行过特殊处理,开发出一系列的具有理疗功效的音乐,实验证明这一系列音乐能够循序渐进,在人耳内产生所需的共振,通过理疗和锻炼,消除双耳听觉差异,对抑郁症、焦虑症、厌学症、多动症、自闭症进行对症治疗。研究者们将这种声音命名为“迪普音”。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少儿的自闭症是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越来越高、越来越为人所重视的一种精神和心理上的疾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孩子不愿和人交流,整天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多数孩子不开口说话,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有明显障碍,接触新鲜事物的欲望和能力较弱等等,严重的还会有自残或暴力的倾向。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音乐疗法可辅助降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人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有相当一部分高血压就是由于生活压力大、工作紧张诱发的。对于这种情况,在服用降压药的基础上,不妨试试音乐疗法辅助降压。音乐的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音乐对人的情绪影响以及物理作用来达到目的。轻松、欢快的音乐会使人心情愉悦,它可以影响人的大脑皮层,这种正面的刺激有辅助降压的作用。另一方面,优美的音乐可以通过音响的物理作用对人的听觉器官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全身肌肉、血液循环系统及其他器官的活动,也能起到一定的降压效果。高血压患者在闲暇时不妨多听听音乐,最好选择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如轻音乐、海边的波涛声或鸟语声等。每天晚上临睡前最好都习惯性地听上一段音乐,不仅可以放松一天紧张的身心,降压效果也比其他时段更显著
要行音乐养生,则欣赏音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力集中,用心去听,一面听一面进行联想或想象。同时要根据音乐的作用机理,恰当选择乐曲,一般推荐中国古典音乐,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其中,角调式音乐如《胡笳十八拍》;徵调式音乐如《喜洋洋》、《步步高》;宫调式音乐如《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商调式音乐如《将军令》、《潇湘水云》;羽调式音乐如《乌夜啼》、《稚朝飞》,好养生者可依喜好而用之。
总之,对于养生而言,正如著名医家石天基《却病歌》云:“心病还需心药医,心不快活空服药。且来唱我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真的是,却病延年,乐先于药;音乐养生,有胜服药!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北京哪间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