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因风、火、痰、瘀、虚引起脑窍失养,脑髓不充所致。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西医学中的高血压或后循环缺血,临床为主要症状者,诊断为眩晕。在临床上,采用辨证施护协助治疗眩晕病,疗效满意,中医辩证施护的方法从生活起居、饮食、情志、用药、中医护理技术、安全教育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主要方式有:
(1)心理护理对眩晕症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不同症型来进行。
①对于肝阳上亢型患者,由于患者容易发怒、焦躁,而愤怒会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尽量的顺从患者,安慰患者,适当的播放舒缓音乐让患者保持心情平和,尽可能的减少外界对患者的不良刺激。指导患者乐观处世,避免情绪波动、忧思过度。向其说明自我情感控制的重要性,谨防恼怒导致中风等危证的发生。
②对于痰浊中阻型患者,由于患者通常情绪郁结,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消极心理,甚至不配合护理治疗的进行,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郁闷的原因,并进行开导和安慰,令患者心情开朗,防止“忧伤肺”的出现。
③对于气血亏虚型患者,由于患者的眩晕症状反复发作,疾病长时间没能痊愈,从而使得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的沟通,让患者了解眩晕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护理对病情康复的重要性,列举已恢复健康的患者事例,让患者重拾治疗的信心。
(2)临证护理对眩晕症患者进行临证护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眩晕而昏仆不知人事,急按人中穴,并立即报告医师。
②予耳穴埋籽治疗,
(3)饮食护理对眩晕症患者进行饮食护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于肝阳上亢型患者,指导患者宜食芹菜、紫菜、海蜇、海带、香菇、豆制品、梨等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品,可用菊花、枸杞、草决明、苦丁等泡水代茶饮,清热解毒。忌食肥甘厚味、动物内脏、羊肉、狗肉等动风之品。戒烟酒及辛辣助火刺激之物。
②对于气血亏虚型患者,宜食猪肝、瘦肉、鱼肉、山药、莲子、大枣、胡桃等益气补血之品,忌食生冷。食疗方:莲子红枣粥、黄芪粥、茯苓粥。
③对于痰瘀阻窍型患者,宜食薏苡仁、茯苓、赤小豆、山楂、黄瓜、西红柿等燥湿化痰之品,饮食有节,少食肥甘厚味及刺激性食物,可用陈皮泡水代茶饮。食疗方:薏苡仁冬瓜粥。
(4)用药护理
①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30分钟左右,一般宜温服,量少浓煎。肝火上炎者宜稍凉服;痰瘀阻窍者宜热服;气血亏虚者宜饭前温服。
②眩晕伴呕吐者中药可凉服,或姜汁滴舌后服用,亦可采取少量多次的服药方法。
③遵医嘱应用降压药,介绍降压药作用及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
④观察药物的疗效与副作用,同时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如果病人血压突然下降,并出现头晕等不适,应立即通知医生.必要时记录卧.立位血压,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引起意外摔伤。
(5)中医护理技术
①耳穴贴压:根据临床表现和症型选择相应的穴位。肝阳上亢型可选择神门、交感、肝、肾、脾、皮质下等穴位,气血亏虚型可选择神门、额、肾上腺、心、皮质下、脾、胃等穴位,痰浊中阻型可选择神门、肾、脾、内耳、皮质下、胃等穴位。方法:用探棒从上而下在选区内寻找耳穴敏感点,压痛明显处即为反应点,用75%的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将耳籽贴于所选穴位,用拇指、食指指腹相对按压数次,以患者有酸、麻、胀痛感且能忍受为度,每天按压3一5次,每次1一2min,2一3d更换1次,双耳交替,如有潮湿、脱落及时更换。
②足部中药熏洗:散瘀、消肿、利尿,平肝潜阳、熄风降压。
③艾灸:适用于高血压、头痛、眩晕、失眠、腰膝无力。
④穴位注射:适用于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或肢体麻木等。
⑤穴位按摩:适用于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食少便溏。
供稿:中医科高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