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草知性葛根


本品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商品中分为粉葛根和北葛根两种。

别名:甘葛,粉葛根。

来源:为豆科多年生落叶草质藤本植物葛的干燥根。野生或栽培。

产地:粉葛根主产于广西、广东。多为栽培品。北葛根主产于湖南、湖北、浙江、河南等地。均为野生。

性状鉴别:粉葛根:块根圆柱形或切成瓣块状,有时可见残存棕色外皮,切面有数条明显的筋脉,断面显筋脉环纹。全体洁白色或黄白色,富粉性。气微,味微酸苦。

以色白粉性大,纤维细为佳。

北葛根:土黄色,粉性大,纤维性特强。质次。

主要成分:含黄酮类(包括葛根黄酮、葛根素、大豆黄酮等),淀粉等。

作用与功效:解肌退热、生津止渴、滋润筋脉,其原理为:

1、解热。动物实验证实有强力的解热作用。

2、扩张心冠脉。用葛根总黄酮在麻醉狗冠状动脉内注入,有较明显的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静脉注射也有一定作用。又实验证明,葛根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反应有抵抗作用。

3、增加脑血流量。葛根黄酮在实验动物颈动脉内注射,能引起脑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又葛根黄酮能改善高血压病人的脑血流量。

此外,临床观察认为还可能有收敛消炎、缓解肌肉痉挛作用。

炮制:切片或块,生用。

性味:甘、辛、平。

归经:入脾胃经。

功能:发表退热,生津止渴。“疗肌解表甘葛先而柴胡次之”,见《药性赋》。

主治:表症发热无汗,头项强痛,热病口渴,消渴,斑疹不透,脾虚泄泻。

临床应用:1、用于解表。最适宜表症而又有颈、背部挛缩紧张感者(所谓“项背拘急”或“项背强”,如流行性感冒。因葛根能缓解颈、背部肌肉紧张,又有解热作用,常配麻黄、桂枝等,方如葛根汤。

2、用于生津。通过解热作用,使体内水分消耗减少,从而达到生津止渴目的,在风热温而引起无汗口渴时,用之最适宜。

3、用于止泻。适宜于治疗热泻(约相当于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取其有收敛消炎作用,常配黄芩、黄连等清热药,方如葛根黄芩黄连汤。

如属于脾虚泄泻,可在补益脾胃的方剂内加入一味煨葛根,对增强止泻作用有一定效果。

4、用于透疹。须与升麻同用。

5、用于治疗高血压。对改善头痛、头晕、项强、耳鸣、肢体麻木等症状效果较好,但降压作用不明显,须于降压药配合同用。

6、用于治疗冠心病。取其有扩张心冠脉的作用,用葛根片,对缓解心绞痛和改善心电图有一定疗效。

7、用于治疗早期突发性耳聋。由内耳血管痉挛所引起的神经感觉性聋,用葛根片,有一定疗效。

用量:6~4g,葛根总黄酮每日量约~毫克,分2~3次服。

处方举例:

1、葛根汤(《伤寒论》):葛根6g,麻黄4.5g,白芍9g,桂枝4.5g,生姜9g,甘草3g,大枣4枚水煎服。

2、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葛根9g,黄芩9g,黄连6g,甘草3g,水煎服。

3、葛根黄酮片(北京冠心病协作组):每片含葛根总黄酮毫克,每日口服3次,每次1~片,疗程4~12周,治心绞痛。配伍效用

葛根配伍柴胡、石膏:葛根与柴胡均轻清升散而解表退热;石膏清解里热.三药伍用有解肌清热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邪郁化热之发热重、恶寒轻、头痛鼻干之证.

葛根配伍黄连、黄芩:葛根解表清热升脾胃之阳而生津、止泻;黄连、黄芩清热燥湿.三者配用共奏清热解表、燥湿止泻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泻痢.

葛根配伍麻黄、桂枝:葛根善于缓解项背肌肉痉挛为表证兼项背强急之要药;麻黄、桂枝有发散风寒之功效.三者合用共奏散寒解表、缓急止痛之功效多用于治疗风寒表证而见恶寒无汗、项背强痛者.

葛根配伍人参、茯苓:葛根升脾胃清阳而止泻痢;人参大补元气;茯苓健脾渗湿.三药合用有益气健脾止泻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虚泄泻.

葛根配伍天花粉:葛根生津止渴;天花粉可入肺胃清肺胃之燥热又能养阴生津以止渴为清热生津之良药.二者伍用有清热生津止渴之效用于治疗热病口渴及消渴等证.

治疗高血压病颈项强痛

根据用葛根治疗外感病项背强痛的经验,试用于治疗高血压病的颈项强痛,亦取得疗效。一煎剂:10~15克/日,煎分2次服,连服2~8周。观察52例,颈项强痛消失17例,明显减轻30例。二总黄酮:每日量毫克,两次分服,疗程同上。治疗40例,项痛消失9例,明显减轻27例。同时对高血压病的头痛、头晕、耳鸣及肢麻等症状也有一定改善作用,但降压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用药第1周即可出现疗效,作用持续1~2周。无明显副作用。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用葛根酒浸膏片每日6~12片,分2~3次服,总疗程4~22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71例,对心绞痛症状显效29例,改善20例,基本无效22例。心电图有效率为41.3%,血清胆甾醇及β-脂蛋白在服药期间无明显变化。又据75例用酒浸膏片(每片含葛甙毫克,每日量~毫克,少数用至毫克;13例加用葛根注射液,每日2~4毫升,每毫升含黄酮毫克)治疗2~9个月的结果,心绞痛的有效率为86.7%,其中显效率为36%,心电图的好转率为44.4%。一般在1个月左右生效,2个月疗效较明显,此后疗效与疗程并不成正比,加用葛根注射液可提高部分患者疗效。对缓解憋气的效果较差。胆甾醇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性,但可能是受季节、饮食等改变所影响,因此本品是否能降低胆甾醇尚待研究。还有用葛根糖浆(每毫升相当生药1克)每次20毫升,日服3次,疗程4~12周,观察19例。用药后6例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8例心绞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均有明显减轻,无效5例。生效时间多在服药后1~2周。疗程达8周或以上者疗效较好。心电图复查,显效5例,好转5例,无效9冽。血清胆甾醇检查有10例明显降低,但对血压无明显影响。治疗中除1例胃溃疡患者于服药第1周内有轻度腹胀及上腹部不适外,未见明显副作用。

治疗眼底病

用葛根黄酮注射液(每毫升含黄酮40毫克)局部注射。一般均采用结膜下注射法,遇局部反应重时,可交替使用球后注射法。前者每次0.2~0.4毫升,后者每次0.3~0.5毫升。初次宜用小剂量,以后可渐增。每周注射2次,2周一疗程。病程超过半年者可加用胎盘组织液肌肉注射;视神经萎缩病例加用维生素B1肌注。尽量不与激素同用。共观察中央性视网膜炎35例,痊愈26例,显效5例,进步1例,无效3例。视神经萎缩12例,显效6例,进步2例,无效4例。妊娠毒血症视网膜病变2例均无效。陈旧性脉络膜炎3例,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视网膜剥离手术后各1例,均有进步。黄斑发育不良及高度近视合并黄斑变性各1例均无效。葛根黄酮对因视网膜血管痉挛引起的中央性视网膜炎的疗效比较显著,治疗不能少于4次,视力恢复正常或病变已经吸收后,可以本品肌肉注射或片剂内服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治疗早期突发性耳聋

日服葛根(总黄酮体)2~3次,每次20毫克;同时配合复合维生素B口服。观察33例,年龄15~64岁。根据EAG(电听阈曲线)和症状判断疗效,痊愈9例,显效6例,进步9例,无效9例。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根据《伤寒论》“项背强几几,葛根汤主之”的理论,临床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例,30日内见效者4例,60日内见效者1例,5个月见效者1例,在解除临床症状方面,从有效率%。验放举例:柴葛根30g,麻黄10g,桂枝15g,赤、白芍各30g,狗脊30g,骨碎补30g,接骨木20g,大血藤30g,红藤30g,附子20g,生姜20g

典藏记载

《品汇精要》:“葛根,刮去皮或捣汁用。”

甘辛,平。

葛根

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生根汁,大寒。"

③《纲目》:"甘辛,平,无毒。"

入脾、胃经。

①张元素:"通行足阳明经。"

②《本草新编》:"入胃,又入肺。"

③《本草求真》:"入胃,兼入脾。"

④《要药分剂》:"入胃、膀胱二经,兼入脾经。"

升阳解肌,透疹止泻,除烦止温。治伤寒、温热头痛项强,烦热消渴,泄泻,痢疾,癍疹不透,高血压,心绞痛,耳聋。

[01]《本经》:"主消渴,身太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02]《别录》:"疗伤寒中风头痛,解肌,发表,出汗,开腠理。疗金疮,止痛,胁风痛。""生根汁,疗消渴,伤寒壮热。"

[03]《本草经集注》:"杀野葛、巴豆、百药毒。"

[04]陶弘景:"生者捣取汁饮之,解温病发热。葛根为屑,疗金疮断血,亦疗疟及疮。"

[05]《药性论》:"治天行上气,呕逆,开胃下食,主解酒毒,止烦渴。熬屑治金疮,治时疾解热。"

[06]《唐本草》:"末服之,主猘狗啮,并饮其汁良。"

[07]《本草拾遗》:"生者破血,合疮,堕胎,解酒毒,身热赤,酒黄,小便赤涩。"

[08]《日华子本草》:"治胸膈热,心烦闷热狂,止血痢,通小肠,排脓破血,敷蛇虫啮。"

[09]《开宝本草》:"小儿热痞,以葛根浸捣汁饮之。"

[10]《医学启原》:"除脾胃虚热而渴。"

[11]元素:"发散表邪,发散小儿疮疹难出。"

[12]《纲目》:"散郁火。"

内服:煎汤,1.5~3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①张元素:"不可多服,恐损胃气。"

②《本草正》:"其性凉,易于动呕,胃寒者所当慎用。"

③《本草从新》:"夏日表虚汗多尤忌。"

葛根的药用价值极高,素有“亚洲人参”之美誉,葛粉称之为“长寿粉”,在日

本被誉为“皇室特供食品”。常食葛粉能调节人体机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抗衰延年,永葆青春活力。

:内服:煎汤,1.5~3钱;或捣汁。外用:捣敷。

①张元素:"不可多服,恐损胃气。"

②《本草正》:"其性凉,易于动呕,胃寒者所当慎用。"

③《本草从新》:"夏日表虚汗多尤忌。"

葛根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但脾胃虚寒者慎用。

选方

(01)治大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克,麻黄克(去节),桂枝克(去皮),生姜克(切),甘草克(炙),芍药克,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白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伤寒论》葛根汤)(02)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葛根克甘草克(炙)黄芩克黄连克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汤)

(03)治伤寒温疫,风热壮热,头痛、肢体痛,疮疹已发未发:升麻、干葛(细锉)、芍药、甘草(锉,炙)各等分。同为粗末,每服20克,水一盏半,煎至一盏,量大小与之,温服无时。(《阎氏小儿方》升麻葛根汤)

(04)治癍疹初发,壮热,点粒未透:葛根、升麻、桔梗、前胡、防风各5克,甘草2.5克。水煎服。(《全幼心鉴》)

(05)治热毒下血,或因吃热物发动:生葛根0克,捣取汁一升,并藕汁一升,相和服。(《梅师集验方》)

(06)治心热吐血不止:生葛根汁半大升,顿服。(《广利方》)

(07)治鼻衄,终日不止,心神烦闷:生葛根,捣取汁,每服一小盏。(《圣惠方》)

(08)治妊娠热病心闷:葛根汁二升,分作三服。(《伤寒类要》)

(09)治卒干呕不息:捣葛根,绞取汁,服一升差。(《补缺肘后方》)

(10)治酒醉不醒:葛根汁一斗二升,饮之,取醒,止。(《千金方》)

(11)治食诸菜中毒,发狂烦闷;吐下欲死:煮葛根饮汁。(《补缺肘后方》)

(12)治服药失度,心中苦烦:饮生葛根汁大良。无生者,干葛为末,水服五合,亦可煮服之。(《补缺肘后方》)

(13)治急性肠梗阻:葛根、皂角各1斤,加水毫升,煎煮40分钟,去渣,置药汁锅于火炉上保持适当温度(以不致烫伤为度)。另以1市尺见方之10层纱布垫4块,浸以药液后,稍稍除去水分,交替置腹部作持续热敷,每次1小时,每天2至3次。(《河南医学院学报》9(4):,)

(14)治金疮中风,痉欲死:捣生葛根克,细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取一升服,若干者,捣末,温酒调三指撮,若口噤不开,但多服竹沥,又多服生葛根自愈,食亦妙。(《肘后方》)

(15)伤寒(初觉头痛,内热脉洪)。用葛根克,加水两升、豉一升,同煮成半升服。加生姜汁更好。

(16)烦躁热渴。用葛粉四两,拌入泡过粟米一夜的水中,煮熟,加米汤同服。

(17)疖子初起。用葛蔓烧灰,水调敷涂。

(18)去除鸡肉中的土腥味:在炖鸡肉时,加入适量的葛根茎块,可去除土腥味使味道更为鲜美。

赞赏

长按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
白癜风治疗方案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yyy.com/jbby/92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