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女性生殖系统答案及解析一


第一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答案部分

一、A1

1、

C

坐骨棘间径是衡量中骨盆大小的径线,又是分娩过程中衡量胎先露下降程度的重要标志。

2、

A

女型为女性正常骨盆,最常见。人口呈横椭圆形,人口横径较前后径稍长。骨盆侧壁直,坐骨棘不突出,耻骨弓较宽,坐骨棘间径≥10cm。我国妇女占52.0%~58.9%。

3、

A

宫颈:①主要由结缔组织、少量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力纤维组成;②宫颈管黏膜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黏膜内腺体分泌碱性黏液,形成黏液栓堵塞宫颈管。黏液栓成分及性状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变化。③宫颈阴道部由复层鳞状上皮覆盖,表面光滑。④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4、

E

宫颈内腔呈梭形称为宫颈管,成年妇女长2.5~3.0cm,其下端称为宫颈外口,通向阴道。宫颈下部伸入阴道内称为宫颈阴道部。宫颈外口未产妇呈圆形;已产妇受分娩影响形成横裂。

5、

B

阴道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分布于阴道中下段前后壁、膀胱顶及膀胱颈。阴道动脉与子宫动脉阴道支和阴部内动脉分支相吻合。阴道中段由阴道动脉供应,阴道下段主要由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供应。

6、

D

前庭大腺又称为巴多林腺,位于大阴唇后部,被球海绵体肌覆盖,黄豆大,左右各一。腺管细长(1~2cm),向内侧开口于阴道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黏液起润滑作用。正常情况下不能触及此腺,若腺管口闭塞,形成前庭大腺囊肿,感染后形成前庭大腺脓肿。

7、

A

成年的子宫长约7~8cm,宽4~5cm,厚2~3cm。子宫颈内腔呈棱形,称为子宫颈管,成年妇女长约2.5~3cm。子宫颈突出于阴道内,内含有腺体,可分泌一种粘液,即宫颈粘液,这种粘液的性状和量的多少,与子宫内膜一样,受卵巢功能的影响并呈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成年人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为2:1。

8、

A

宫颈管消失过程—先形成漏斗状,逐渐短缩直至消失B.初产妇宫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步进行居多:初产妇多是宫颈管先消失,宫口后扩张。C.经产妇宫颈管先消失,宫口后扩张居多:经产妇多是颈管消失与宫口扩张同时进行。D.前羊水囊形成使宫口不易扩张:形成的前羊水囊称为胎胞,宫缩时胎胞楔入宫颈管内,有助于扩张宫口。E.破膜后胎先露部直接压迫宫颈,影响宫口扩张:不影响,而是有助于扩张宫口(和D同理)。

9、

B

妊娠末期子宫峡部可达7~10cm,形成子宫下段。子宫下段不是临产后才形成。故B的说法不对。子宫峡部于妊娠12周后逐渐扩展成为宫腔的一部分,至妊娠末期逐渐被拉长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的规律宫缩进一步拉长子宫下段达7~10cm,肌壁变薄成为软产道的一部分。(①系由子宫峡部形成,非孕时长约1cm。②下段为被动扩张段,随产程进展而越来越长越薄。③子宫上下段肌壁厚薄不同,在产程中,上、下段交界处在子宫内面形成一环状隆起,称生理性缩复环。④子宫下段常被产科医师选择为剖宫术子宫切开处。)

10、

B

卵巢固有韧带是卵巢与子宫底外侧角间的索条,此韧带起自卵巢的子宫端,经子宫阔韧带的两层间,接近后叶,韧带下端附着于子宫底的外侧,在输卵管与子宫相结合处的后下方。根据其解剖学位置,在做全子宫及单侧附件切除术时,最不易损伤输尿管。

11、

D

子宫阔韧带:位于子宫两侧,为呈冠状位的双层腹膜皱襞。上缘游离,包裹输卵管,其外侧端移行于卵巢悬韧带。下缘和外侧缘与盆底和盆侧壁的腹膜较行,内侧缘与子宫前、后面的腹膜相续。子宫阔韧带可分三部分:①卵巢系膜,为卵巢前缘与子宫阔韧带后叶间的部分,由阔韧带后叶向后包裹卵巢所形成。②输卵管系膜,为输卵管与卵巢系膜根之间的部分。③子宫系膜,为子宫阔韧带的其余部分,内含子宫血管、淋巴管、神经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称之为子宫旁组织。子宫阔韧带的作用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由此描述可知,阔韧带和膀胱并不相邻,所以避免损伤膀胱的描述是错误的。

12、

D

右卵巢动脉自腹主动脉发出。左卵巢动脉可来自腹主动脉,也可来自左肾动脉。

13、

B

子宫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到达子宫外侧,相当于宫颈内口水平约2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分上下两支:上支较粗称为宫体支,至宫角处又分宫底支(分布于宫底部)、输卵管支(分布于输卵管)及卵巢支(与卵巢动脉末梢吻合);下支较细称为宫颈-阴道支(分布于宫颈及阴道上段)。

14、

D

答案选D。本题属于解剖问题,即需要记忆的问题。右卵巢动脉来自腹主动脉,左卵巢动脉可来自腹主动脉也可来自左肾动脉。右卵巢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左卵巢静脉汇入左肾静脉。子宫动脉:为髂内动脉前干分支,在腹膜后沿骨盆侧壁向下向前行,经阔韧带基底部、宫旁组织到达子宫外侧,距宫颈内口水平约2cm处横跨输尿管至子宫侧缘,此后分为上、下两支:上支较粗,沿子宫上缘迂曲上行称宫体支,至宫角处又分为宫底支(分布于宫底部)卵巢支(与卵巢动脉末梢吻合)及输卵管支(分布于输卵管);下支较细,分布于宫颈及阴道上段称宫颈-阴道支。

15、

C

子宫的正常位置主要依靠子宫诸韧带、盆膈、尿生殖膈及会阴中心腱等结构维持。

16、

D

A:圆韧带应止于大阴唇。B:阔韧带不富于肌纤维,它是双层腹膜皱襞。C:子宫是倾向前方的。E:子宫动静脉从阔韧带基底部穿过。

17、

E

卵巢表面无腹膜,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称生发上皮;其内有一层纤维组织称卵巢白膜。

18、

A

本题选择A间质部外侧的为峡部,不是壶腹部。故B错。输卵管的4部分中,间质部是最狭窄的部分,其次为峡部。故C不对。输卵管管腔宽大的部分为壶腹部,不是伞部。故D错。输卵管由内向外分为4部分:1.间质部潜行于子宫壁内的部分,长约1cm,管腔最狭窄。2.峡部在间质部外侧,细而较直,管腔较窄,长2~3cm。3.壶腹部在峡部外侧,壁薄,管腔宽大且弯曲,长5~8cm。4.伞部在输卵管最外侧端,长1~1.5cm,开口于腹腔,开口处有许多指状突起,有拾卵作用。

19、

D

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其下端与子宫颈内腔相连。

20、

C

输卵管应长8~14cm;间质部为输卵管腔最狭窄部;内膜应为单层柱状上皮;输卵管粘膜是受性激素影响的,故ABDE错,选C。

21、

B

子宫圆韧带:为维持子宫前倾位的主要结构。骶子宫韧带:向后上牵引子宫颈,并与子宫圆韧带共同维持子宫的前倾前屈位。

22、

B

卵巢肿瘤的蒂由骨盆漏斗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和输卵管组成。发生急性扭转后,静脉回流受阻,瘤内高度充血或血管破裂,致使瘤体急剧增大,瘤内出血,最后动脉血流受阻,肿瘤发生坏死变为紫黑色,易破裂和继发感染。

23、

C

子宫峡部的上端,因在解剖上较狭窄,又称解剖学内口;峡部的下端,因粘膜组织在此处由子宫腔内膜转变为子宫颈粘膜,又称组织学内口。并不是由柱状上皮变为鳞状上皮。

24、

D

尿道外口位于阴蒂头后下方,其后壁有一对尿道旁腺,其开口小容易有细菌潜伏。

25、

A

B项应该是女性阴毛分布呈倒三角形,底部在上,尖端向下;C项错在腹股沟韧带连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而不是终止于小阴唇前端;D项错在前庭大腺开口于阴道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不是开口于阴道内;E项错在阴道前庭为双侧小阴唇之间菱形区,而不是双侧大阴唇之间。

26、

C

会阴是指位于阴道口和肛门之间的楔形软组织,厚3~4cm,由外向内为皮肤、筋膜、部分肛提肌和会阴中心键。中心腱由部分肛提肌及其筋膜和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球海绵体肌及肛门外括约肌的肌腱共同交织而成。会阴伸展性大,妊娠后期会阴组织变软,有利于分娩。分娩时保护会阴,避免发生裂伤。

27、

E

骨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构成,封闭骨盆出口,承托并保持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骨盆底由外向内分为3层。1、外层由会阴浅筋膜及其深面的3对肌肉(球海绵体肌、坐骨海绵体肌、会阴浅横肌)及一括约肌(肛门外括约肌)组成。球海绵体肌收缩时能紧缩阴道,又称为阴道括约肌。2、中层为泌尿生殖隔。由上下两层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及尿道括约肌(环绕尿道,控制排尿)组成,其中有尿道和阴道穿过。3、内层为盆隔。是骨盆底最坚韧的一层,由肛提肌及其内、外面各覆一层筋膜组成。自前向后有尿道、阴道和直肠穿过。肛提肌构成骨盆底的大部分。每侧肛提肌自前内向后外由耻尾肌、骶尾肌和坐尾肌3部分组成。肛提肌起最重要的支持作用。因肌纤维在阴道和直肠周围交织,有加强肛门和阴道括约肌的作用。

二、A2

1、

D

卵巢固有韧带是连接子宫和卵巢的,作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时不用切断此韧带。

2、

D

圆韧带在其走形的过程中,没有和输尿管伴行。故选项D的描述不当。子宫圆韧带:呈圆索状,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长约10~12cm。起自子宫角,输卵管附着部的前下方,在子宫阔韧带前叶覆盖下弯向盆侧壁前行,越过髂外血管至腹壁下动脉外侧,经深环入腹股沟管,出浅环附着于阴阜及大阴唇皮下,它是维持子宫前倾的主要结构。

3、

A

大阴唇皮下为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含丰富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外伤后易形成血肿。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答案部分

一、A1

1、

E

孕激素是子宫内膜重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为受精卵着床做准备。

2、

B

卵泡膜细胞为排卵前雌激素的主要来源,黄体细胞在排卵后分泌大量的孕激素及雌激素。雄激素(睾酮)主要由卵巢间质细胞和门细胞产生。

3、

C

分泌期中期:月经周期第20~23日。内膜较前更厚并呈锯齿状;腺体内的分泌上皮细胞顶端胞膜破裂,细胞内的糖原排人腺腔,称为顶浆分泌,为分泌期中期的组织学特征。此期间质高度水肿、疏松,螺旋小动脉进一步增生、卷曲。

4、

D

分泌期早期:月经周期第15~19日。此期内膜腺体更长,屈曲更明显;腺上皮细胞核下开始出现含糖原小泡,称为核下空泡,为分泌期早期的组织学特征;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继续增生、弯曲。

5、

D

进入青春期后,在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下,原始卵泡开始发育,每月发育一批卵泡,只有一个优势卵泡完全成熟并排出卵子,其余卵泡自行退化称为卵泡闭锁。

6、

D

孕激素使子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变稠,拉丝度降低。

7、

A

B项应该是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C项应该是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D项应该是对下丘脑既有负反馈作用、又有正反馈作用。E项应该是降低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减少胆固醇在动脉管壁的沉积,有利于防止冠状动脉硬化。

8、

C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受血激素信号(特别是垂体促性腺激素和卵巢性激素)的反馈调节;也受神经递质调节。

9、

B

卵巢表面无腹膜,由单层立方上皮覆盖称生发上皮。不发生周期性变化,故答案选择B。

10、

C

羊齿植物叶状结晶,这种结晶在月经周期第6~7日开始出现,到排卵期最为清晰而典型。排卵后,受孕激素影响,粘液分泌量逐渐减少,质地变粘稠而混浊,拉丝度差,易断裂。涂片检查时结晶逐步模糊,至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完全消失,而代之以排列成行的椭圆体。

11、

B

孕激素能抑制宫颈粘液的分泌,使粘液量减少但粘稠度增高,拉丝度减小。故错误答案选B。

12、

A

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增生期的长短。月经周期中,分泌期的长短是比较固定的,为14天左右;而增生期相对来说变化比较大,故月经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增生期的长短。

13、

D

月经周期: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一个月经周期,一般28~30日为一个周期。周期长短因人而异,但每个妇女的月经周期有自己的规律性。排卵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

14、

C

靠近子宫肌层的1/3内膜为基底层,不受卵巢性激素的影响,不发生周期性变化。故C错误。

15、

D

性成熟期是卵巢生殖机能与内分泌机能最旺盛时期。18岁开始,历时约30年,此期卵巢功能成熟,出现周期性排卵。生殖器官各部及乳房,在卵巢分泌的性激素作用下发生周期性变化。

16、

E

性成熟期是卵巢生殖机能与内分泌机能最旺盛时期。

17、

C

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少量雄激素,也分泌抑制素及多种肽类激素。老年后,雌激素分泌退化减少,所以逐渐以雄激素为主。

18、

E

孕酮受体含量是受雌激素调节的,因此孕酮的绝大部分作用都必须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故答案D是正确的。E答案的说法是错误的,孕激素不能调节雌激素受体的含量。

19、

C

雄激素对维持女性生殖功能有作用,如维持第二性征,转化为雌激素发挥功能等。

20、

C

黄体生成素(LH):腺垂体的促性腺激素细胞所分泌的激素,为糖蛋白,它作用于成熟的卵胞,能引起排卵并生成黄体。

21、

A

雌三醇是雌二醇的降解产物,故B、C错。卵巢分泌的孕激素主要是孕酮,故D错。孕酮不是孕二醇的降解产物,故E错。

22、

D

雌激素在月经周期中出现2个峰值,雌激素第一次高峰卵泡开始发育时,只分泌少量雌激素;至月经第7日卵泡分泌雌激素量迅速增加,于排卵前形成高峰,排卵后稍减少。雌激素第二次高峰约在排卵后1~2日,黄体(注:为黄体生成素的作用)开始分泌雌激素使血循环中雌激素又逐渐上升。约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形成血循环中雌激素第二高峰,此峰低于排卵前第一高峰。孕激素在月经周期中出现1个峰值,在排卵后7~8天。故D错。

23、

E

月经来潮提示卵巢产生的雌激素足以使子宫内膜增殖,在雌激素达到一定水平且有明显波动时,引起子宫内膜脱落出现月经。此时,由于中枢系统对雌激素的正反馈机制尚未成熟,有时即使卵泡发育成熟却不能排卵,发生无排卵性功血,此时月经周期常不规则。青春期月经大多是无排卵月经,所以E错误。

24、

A

雌激素、雄激素及孕激素之间关系密切,孕酮是雄烯二酮及睾酮的前身,雄烯二酮和睾酮又是雌酮和雌二醇的前身,三者基本结构虽极相近,但作用却不同。孕激素是雌激素和雄激素的前身,A正确。雌二醇可与雌酮相互转化,故B错。女性雄激素大部分来自肾上腺,故C错。排卵后黄体既能分泌雌激素又能分泌孕激素,故D错。排卵前,雌激素合成是由卵泡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共同完成的,故E错。

25、

B

雌激素:卵泡开始发育时,只分泌少量雌激素;至月经第7日卵泡分泌雌激素量迅速增加,于排卵前形成高峰,排卵后稍减少。约在排卵后1~2日,黄体开始分泌雌激素使血循环中雌激素又逐渐上升。约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形成血循环中雌激素第二高峰,此峰低于排卵前第一高峰。

26、

C

卵巢性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具有反馈作用,其中雌激素有正负反馈两个方面的作用,而孕激素只有负反馈作用。小剂量的雌激素有负反馈的作用,大剂量的是正反馈的作用。当循环中雌激素浓度低于pg/ml时,起负反馈作用,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当循环中雌激素浓度高于pg/ml时,起正反馈作用,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

27、

D

孕激素只有负反馈作用,没有正反馈作用;雌激素既有负反馈作用(浓度低时),又有正反馈作用(浓度高时),形成排卵前LH、FSH峰。

二、A2

1、

E

随着雌激素水平不断提高,至排卵期粘液分泌量增加,粘液稀薄、透明,拉丝度可达10cm以上。若将粘液作涂片检查,干燥后可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这种结晶在月经周期第6~7日开始出现,到排卵期最为清晰而典型。排卵后,受孕激素影响,粘液分泌量逐渐减少,质地变粘稠而混浊,拉丝度差,易断裂。涂片检查时结晶逐步模糊,至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完全消失,而代之以排列成行的椭圆体。

2、

B

阴道上段黏膜对性激素最敏感,临床上检查阴道上1/3段阴道侧壁脱落细胞的变化,了解体内雌激素浓度和有无排卵。而B答案说的是中1/3,故不对。

三、B

1、

B

孕激素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A

雌激素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

第三单元妊娠生理

答案部分

一、A1

1、

E

孕妇肺通气量约增加40%,有过度通气现象,使动脉血PO2增高PCO2降低,有利于孕妇及胎儿氧供给,胎儿血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妊娠晚期胸式呼吸为主,气体交换保持不减。呼吸次数于妊娠期变化不大,每分钟不超过20次,但呼吸较深,气体交换保持不变。

2、

C

白细胞:妊娠7~8周开始轻度增加,至妊娠30周达高峰,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增多。

3、

D

雌激素来自胎盘及卵巢。孕早期由卵巢黄体产生。妊娠10周后主要由胎儿-胎盘单位合成。至妊娠末期,雌三醇值为非孕妇女倍,雌二醇及雌酮值为非孕妇女倍。

4、

C

人胎盘生乳素(HPL)由合体滋养细胞合成的不含糖分子的单链多肽激素。于妊娠5~6周用放免法可在母血浆中测出,妊娠34~36周达高峰并维持至分娩。产后7小时即测不出。

5、

B

胎儿红细胞的生命周期短,为成人日的2/3,即80日,需不断生成红细胞。

6、

C

胎儿甲状腺是最早于6周发育的内分泌腺。12周能合成甲状腺素。

7、

C

受精后第6~7日,晚期胚泡透明带消失后逐渐埋入并被子宫内膜覆盖的过程,称为受精卵着床(植入)。

8、

D

卵巢排出的卵子(次级卵母细胞)在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与精子结合,其过程称为受精,整个过程约需24小时。受精发生在排卵后12小时内。

9、

D

卵圆孔多在生后6个月完全闭锁。

10、

C

胎儿脐带的构成中脐静脉一条,来自胎盘的血液经脐静脉进入肝及下腔静脉,生产后胎盘循环停止,脐静脉闭锁成肝圆韧带;脐动脉两条,来自胎儿的血液经脐动脉注入胎盘与母血进行物质交换,生产后脐动脉闭锁与相连的闭锁的腹下动脉形成腹下韧带。

11、

C

A正确:脐静脉是由胎盘毛细血管汇合而成,将母体的氧气与营养成分运送到胎儿组织的静脉。由于管内血液氧含量较高,故为动脉血。B正确:胎儿体内没有纯动脉血,而是动静脉混合血。D正确:因为胎儿体内没有纯动脉血,所以,胎儿主动脉氧含量也是较少的。E正确:原理与D一样。

12、

E

妊娠期略增大,停止排卵。一侧卵巢可见妊娠黄体。妊娠黄体于妊娠10周前产生雌激素及孕激素,以维持妊娠的继续。黄体功能于妊娠10周后由胎盘取代。黄体在妊娠3个月末才退化。

13、

D

子宫肌壁厚度非孕时约1cm,至妊娠中期逐渐增厚达2.0~2.5cm,至妊娠末期又逐渐变薄为1.0~1.5cm或更薄。故D是错误的。

14、

A

妊娠期间肾脏由于妊娠时血流量增加,孕妇及胎儿代谢产物增加,肾脏负担加重,肾功能变化较大,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15、

E

有的麻醉剂对子宫血流量是有影响的,比如硫喷妥钠、氯胺酮会对子宫收缩和血流量产生一定影响。

16、

D

孕妇循环血容量于妊娠6~8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约增加30%~45%,平均约增加ml,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

17、

C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比非孕妇女约增加50%,于妊娠末期平均达4.5g/L(非孕妇女约为3g/L)。由于纤维蛋白原的增加,导致红细胞沉降率加快。

18、

B

在妊娠早期,先妊娠黄体后由胎盘分泌大量雌、孕激素,对下丘脑及腺垂体的负反馈作用,使FSH、LH分泌减少,故妊娠期间卵巢内的卵泡不再发育,也无排卵。所以答案B的描述是错误的。

19、

C

母体与羊水的交换,主要通过胎膜,每小时约ml。以保持羊水量相对恒定:①妊娠8周5~10ml②妊娠10周约30ml,③妊娠20周约ml,④妊娠38周约ml,⑤妊娠40周约ml。过期妊娠羊水量明显减少至ml以下。

20、

B

β-hCG亚基羧基端最后的24个氨基酸片段为其所特有,故临床利用β-hCG的特异抗血清测定母体血清β-hCG。

21、

C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由合体滋养细胞合成。分子量为的糖蛋白激素,由α,β两个不同亚基组成,α亚基与垂体分泌的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和TSH(促甲状腺激素)等基本相似,故相互间能发生交叉反应,而β亚基的结构各不相似。

22、

A

胎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底蜕膜: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占胎盘很小部分。底蜕膜表面覆盖来自固定绒毛的滋养层细胞,与底蜕膜共同形成绒毛间隙的底,称蜕膜板。从此板向绒毛膜伸出蜕膜间隔,将胎盘母体面分成肉眼可见的20个左右母体叶。

23、

B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由合体滋养细胞合成。在受精后第6天开始分泌,受精后第7天就能在孕妇血清和尿中测出,至妊娠8~10周血清浓度达高峰,持续10天后迅速下降,以峰值10%的血清浓度持续至分娩。

24、

D

“妊娠中期以后,胎儿尿液成为羊水的主要来源。”这句话是包括妊娠晚期的。妊娠早期的羊水主要来自母体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妊娠中期以后,胎儿尿液成为羊水的主要来源。

25、

B

卵巢排出的卵子(次级卵母细胞)在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与精子结合,其过程称为受精,整个过程约需24小时。受精发生在排卵后12小时内。

26、

E

受精后第4日进入宫腔形成早期囊胚。故A错。受精卵第4日进宫腔,第6~7日开始着床。故B错。受精卵着床后,子宫内膜才发生蜕膜变。故C错。底蜕膜发育成胎盘母体部分。故D错。

27、

E

妊娠期间胎盘分泌大量雌激素刺激乳腺腺管发育,分泌大量孕激素刺激乳腺腺泡发育。乳腺发育完善还需垂体催乳激素、人胎盘生乳素以及胰岛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等的参与。妊娠末期,尤其在接近分娩期挤压乳房时,可有少量淡黄色稀薄液体溢出,称为初乳。分娩后新生儿吸吮乳头时正式分泌乳汁。

28、

C

精卵着床受精卵着床必须具备4个条件:①透明带消失;②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必须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③囊胚和子宫内膜发育同步且功能协调;④孕妇体内有足量的孕酮。子宫出现允许受精卵着床的窗口期(一个极短的敏感时间段)。而待受精卵着床后子宫内膜才发生蜕膜变,故子宫内膜蜕膜变不是着床的必备条件。

29、

D

妊娠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成熟卵子受精是妊娠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终止。妊娠全过程约为38周(日),是变化极协调的生理过程。

第四单元妊娠诊断

答案部分

一、A1

1、

E

枕左前(LOA)枕左横(LOT)枕左后(LOP)。

2、

A

头先露中最常见的是枕先露。

3、

B

妊娠6周时,可见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

4、

C

胎儿心音,每分钟~次。

5、

B

末次月经第一日至孕13周末,为早期妊娠。

6、

D

24周末:脐上1横指,尺寸耻上子宫长度(cm):24(22.0~25.1)。

7、

C

12周末耻骨联合上2~3横指。

8、

C

子宫杂音、腹主动脉杂音与孕妇心率一致,脐带杂音与胎心率一致。

9、

B

黑加征是早期妊娠的表现,在停经6~8周时,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之间似不相连,称为黑加征。

10、

C

初孕妇于妊娠20周自觉胎动,经产妇略早感觉到。故答案选C。

11、

C

临床应用β-hCG抗血清测定母体血清β-hCG,最早能在受精后第7日的孕妇血清和尿中测出。

12、

C

ABDE四个答案查尿hCG都是有意义的,而过期妊娠时需了解胎盘功能,不需查hCG。

13、

C

停经是早孕最早最重要的症状。

14、

D

B型超声检查:①停经35日时,宫腔内可见妊娠囊;②妊娠6周时,可见胚芽和原始心管搏动。

15、

C

正常妊娠,停经6~8周时,双合诊检查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似不相连,称为黑加(Hegar)征。

16、

E

妊娠期全过程从末次月经第一日开始计算,平均日,即40周。妊娠临床分期:①早期妊娠:从末次月经第一日至13周末之前②中期妊娠:孕14周~27周末;③晚期妊娠:第28周及其后。

二、A2

1、

A

胎头的矢状缝与骨盆入口横径一致说明是枕横位,小囟门在母体骨盆的左侧说明是枕左横,所以选A。

2、

C

枕骨在母体骨盆的右后方说明是枕右后。所以选C。

3、

E

测定尿雌三醇:有助于判断胎儿-胎盘功能状态。尿雌三醇测定在孕40天时意义不大。

4、

C

4月21日,于12月29日就诊,妊娠周数为36周。(注意其中的大小月)计算。用12月29日减去4月21日等于天(其中5,7,8,10月是大月31天),/7=36周。

5、

A

骨盆内测量的时间以妊娠24~36周、阴道松软时为宜,过早测量阴道较紧,近预产期测量容易引起感染。

6、

C

孕妇末次月经记不清的情况下,尚有其他方法进行推算,包括早孕反应时间、最初尿妊娠试验阳性时间、超声检查、胎动时间等。考生应记住不同孕周时宫底的一般高度,当然胎儿的大小、羊水量的多少,是否为双胎等因素也会影响子宫的大小及宫底的高度,就本题而言宫底位于剑突下2横指,此时的孕周应为妊娠32周或妊娠40周,进一步观察试题已给条件,胎头已入盆,因此可以确定为妊娠40周。

7、

A

不同妊娠周数的宫底高度及子宫长度妊娠周数手测宫底高度尺寸耻上子宫长度(cm)12周末耻骨联合上2-3横指16周末脐耻之间20周末脐下1横指18(15.3-21.4)24周末脐上1横指24(22.0-25.1)28周末脐上3横指26(22.4-29.0)32周末脐与剑突之间29(25.3-32.0)36周末剑突下2横指32(29.8-34.5)40周末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33(30.0-35.3)

8、

B

37℃属于高温相。本例肌注黄体酮5天,停药后无撤退性出血;且基础体温高温相超过21天,故早期妊娠的可能性大。

9、

E

预产期的计算:按公历,从末次月经第1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可能相差1~2周。该女性末次月经4月1日,所以预产期应在次年的1月8日。

10、

B

因为月经过期一周,可用放射免疫测定孕妇血β-hCG诊断妊娠7~9天的早孕,更为敏感。故答案选择B。

11、

D

妊娠早期,子宫呈球形增大,前后径增大明显。故D答案错误。

三、A3/A4

1、

D

A

E

B超确诊是否妊娠,患者停经55天,因此选择人流吸宫术。吸头超出探查宫膜深度说明存在子宫穿孔,穿孔小,无脏器损伤或内出血,手术已完成,注射子宫收缩剂,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密切观察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宫内组织未吸净,应由有经验医师避开穿孔部位,也可在B型超声引导下或腹腔镜下完成手术。破口大、有内出血或怀疑脏器损伤,应剖腹探查做相应处理。

四、B

1、

C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称胎产式。

A

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称胎方位。

B

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胎先露。

D

连接骨盆各平面中点的假想曲线,称为骨盆轴。此轴上段向下向后,中段向下,下段向下向前。分娩时,胎儿沿此轴完成一系列分娩机制。

2、

C

乳头乳晕着色,乳晕上皮脂腺肥大形成一个个小隆起称为Montgomery结节。

D

自妊娠12~14周起,子宫出现不规律无痛性收缩,特点为宫缩稀发、不规律和不对称,无疼痛感觉,称BraxtonHicks收缩。

第五单元孕期监护与孕期保健

答案部分

一、A1

1、

E

推算预产期:按公历,从末次月经第1日算起,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可能相差1~2周。若孕妇记不清末次月经日期或哺乳期月经尚未来潮而受孕者,可根据早孕反应开始出现时间、胎动开始时间、手测宫底高度、尺测子宫长度和B型超声测得胎头双顶径值加以估计。

2、

E

本题问的是“最不准确”,体重是最不准确的,它受孕妇的营养状况、进食量等影响很大。自觉胎动虽然是主观感觉,但它也是推断预产期的方法之一,D与E相比,最佳答案是E。

3、

C

高危妊娠管理的“三率”包括:高危妊娠检出率、高危妊娠随诊率、高危妊娠住院分娩率。

4、

E

从确诊早孕时开始建立孕产妇系统保健手册,系统管理直至产褥期结束(产后满6周)。为的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病残儿出生率。手册应记录每次产前检查时的结果及处理情况,在医院住院分娩时必须交出保健手册,出院时需将住院分娩及产后母婴情况填写完整后将手册交还给产妇,由产妇交至居住的基层医疗保健组织,以便进行产后访视(共3次,出院3日内、产后14日、28日),访视结束将保健手册汇交至县、区妇幼保健所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

5、

D

医院三级分工(市、区、街道)和妇幼保健机构三级分工(市、区、基层卫生院),在农村也开展了三级分工(县医院和县妇幼保健站、乡卫生院、村妇幼保健人员),实行孕产妇划片分级分工,并健全相互间挂钩、转诊等制度,及早发现高医院进行监护处理。

6、

B

围生期定义:妊娠满28周到产后1周。

7、

E

四步触诊法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以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本题中第三步中应为右手,而不是双手。故答案选E。

8、

D

足月妊娠时的胎心率正常值应是每分钟~次。

9、

B

胎动计数是确定胎儿安危最简便而准确的方法,胎动计数异常提示有胎儿缺氧的可能。

10、

A

FHR基线变异消失提示胎儿储备能力丧失。

11、

B

早期减速:特点为发生与宫缩同时开始,宫缩后即恢复正常,下降幅度50bpm。为宫缩时胎头受压,脑血流量一时减少的表现,不受孕妇体位或吸氧改变。

12、

E

Ⅲ类有两种情况:1)胎心率基线无变异且存在下面之一:复发性晚期减速;复发性变异减速;胎心过缓(胎心率基线<次/分)。2)正弦波型。早期减速提示Ⅰ类情况。

13、

B

孕妇用药的基本原则:1.尽量用一种药物治疗,避免联合用药治疗;⒉尽量用疗效肯定的药治疗,避免用对胎儿可能有不良影响的新药治疗;3.尽量用小剂量药物治疗,避免用大剂量药物治疗。⒋若病情需要,在妊娠早期确实需要应用对胚胎、胎儿有害的、可能致畸的药物,应该先终止妊娠再用药。

14、

C

C级:动物实验表明对胚胎、胎儿有不良影响。由于没有临床对照实验,只能在充分权衡药物对孕妇的益处、胚胎、胎儿潜在利益和对胚胎、胎儿危害情况下,谨慎使用。如庆大霉素、异丙嗪、异烟肼等。

15、

C

孕妇用药的基本原则:1.尽量用一种药物治疗,避免联合用药治疗;2.尽量用疗效肯定的药治疗,避免用对胎儿可能有不良影响的新药治疗;3.尽量用小剂量药物治疗,避免用大剂量药物治疗。4.若病情需要,在妊娠早期确实需要应用对胚胎、胎儿有害的、可能致畸的药物,应该先终止妊娠再用药。

16、

D

A.着床前期用药对胚胎及胎儿的影响不大B.妊娠期间,孕妇用药通过胎盘屏障可以直接影响胚胎及胎儿。最严重的药物毒性是影响胚胎分化和发育,导致胎儿畸形和功能障碍,与用药时的胎龄密切相关。C.晚期胚泡着床后至12周左右是药物的致畸期E.药物毒性作用出现越早,发生畸形越严重。

17、

B

孕妇尿E3值正常值为>15mg/24小时,10~15mg/24小时尿为警戒值,10mg/24小时尿为危险值。若于妊娠晚期连续多次测得雌三醇值<10mg/24小时尿,表示胎盘功能低下。

18、

C

胎盘功能检查:1.胎盘功能低下时,胎动<6次/2小时。2.孕妇尿雌三醇值评估胎儿胎盘单位功能24小时尿>15mg为正常值,10~15mg为警戒值,<10mg为危险值。<10为危险值。3.测定孕妇血清人胎盘生乳素足月妊娠HPL值为4~11mg/L。足月妊娠时<4mg/L,或突然降低50%,提示胎盘功能低下。4.缩宫素激惹试验(OCT)

19、

B

胎盘的功能:营养物质供应:葡萄糖是胎儿代谢的主要能源,以易扩散方式通过胎盘。胎儿体内的葡萄糖均来自母体。氨基酸以主动运输方式通过胎盘,其浓度胎血高于母血。脂肪酸能较快地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胎盘。电解质及维生素多以主动运输方式通过胎盘。胎盘中含有多种酶(如氧化酶、还原酶、水解酶等),将复杂化合物分解为简单物质,如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脂质分解为非酯化脂肪酸等,也能将简单物质合成后供给胎儿,如葡萄糖合成糖原、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等。分子量较大的IgG例外,能通过胎盘与血管合体膜表面有专一受体可能有关。

20、

B

于妊娠24~36周进行骨盆内测量;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0cm,即为骨盆入口前后径的长度,又称真结合径。坐骨结节间径小于正常值时,应加测出口后矢状径,若两者之和大于15cm,可经阴道试产。

21、

D

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此值减去1.5~2cm为骨盆入口前后径长度。

22、

E

对角径:即可称为骶耻内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2.5~13cm。

23、

B

出口横径:(坐骨结节间径)。两坐骨结节末端内侧缘之间的距离。

24、

D

耻骨弓角度:正常值为90°,小于80°为不正常。此角度反映骨盆出口横径宽度。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坐骨棘间径:测量两坐骨棘间的距离,正常值约为10cm。坐骨切迹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度为坐骨棘与骶骨下部间的距离,即骶棘韧带宽度。将阴道内的示指置于韧带上移动。若能容纳3横指(约5.5~6cm)为正常,否则属中骨盆狭窄。骨盆倾斜度是指妇女直立时骨盆入口平面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其正常值为60~70°,当其≥70°时即称为骨盆倾斜度过大。

25、

C

坐骨结节间径的正常值为8.5~9.5cm,若此径值小于8cm,应加测出口后矢状径。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值之和大于15cm,表示骨盆出口狭窄不明显;若两者之和小于15cm,才表示骨盆出口狭窄。故C项不正确。

26、

A

入口前后径:称真结合径。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正中间的距离,正常值平均11cm,其长短与分娩机制关系密切。

二、A2

1、

E

随着产前诊断的开展,由于产前诊断的需要,首次产前检查的时间应从确诊早孕时开始。

2、

D

宫底可触及浮球感,说明宫底为胎头,先露为臀;胎背位于母体腹部左侧,胎心位于左上腹,说明为左前位。所以为骶左前位。即LSA。要区分左骶后和左骶前,要通过触摸胎儿来分辨,若摸到平坦饱满者为胎背,则为左骶前。若摸到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是胎儿肢体,有时感到胎儿肢体活动,则为左骶后。

3、

C

B型超声检查:对疑为先兆流产者,可根据妊娠囊的形态、有无胎心反射及胎动,确定胚胎或胎儿是否存活,以指导正确的治疗方法。不全流产及稽留流产等均可借助B型超声检查加以确定。本题问的是“对确诊最有意义”,D答案与C答案相比,选择C。

4、

C

预产期日期为月份=最后月经月份+9(或-3)日期=最后月经日期+7本题算得的结果是1月32日,1月份只有31天,故要将多出来的这一天转移到下一月,即1月32日就是2月1日。预产期为2月1日。

5、

D

可以理解为,下面哪一项,可能有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ABC都已经提示胎儿宫内缺氧了,E是属胎儿良好,都不需要进一步检查了。只有D,怀疑可能有问题,但还不能提示是否有胎儿宫内缺氧。所以,医生应该作进一步检查。

6、

A

变异型减速原因有如下可能:脐带受压,若为脐带脱垂,减速随即发生。孕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或麻醉引起低血压,致严重的胎盘供血不足。子宫突然发生过强宫缩,特别是强直性痉挛收缩所致。产程中阴道检查或胎头下降迅速,由于胎头受到较强刺激,迷走神经兴奋所致。

7、

B

自觉胎动时间18~20周查体,子宫底高度小于停经月份,且末闻及胎心应行B超了解胎儿宫内情况。

8、

E

胎盘功能检查:1.胎盘功能低下时,胎动<6次/2小时。2.孕妇尿雌三醇值评估胎儿胎盘单位功能24小时尿>15mg为正常值,10~15mg为警戒值,<10mg为危险值。也可测尿雌激素/肌酐比值,>15为正常值,10~15为警戒值,<10为危险值。3.测定孕妇血清人胎盘生乳素足月妊娠HPL值为4~11mg/L。足月妊娠时<4mg/L,或突然降低50%,提示胎盘功能低下。4.缩宫素激惹试验(OCT)NST试验无反应型需作OCT,OCT阳性提示胎盘功能减退。

9、

D

从0年3月10日至0年10月13日是7个月零3天,其中4、6、9三个月是30天,3、5、7、8四个月是31天,加起来一共是天,再加上零出来的3天,一共是天。/7=31周。宫高正常值表妊娠周数:手测宫高尺测宫高满12周耻骨联合上2~3横指满16周脐耻之间满20周脐下一横指18(15.3~21.4)厘米满24周脐上一横指24(22~25.1)厘米满28周脐上三横指26(22.4~29)厘米满32周脐剑之间29(25.3~32.0)厘米满36周剑突下二横指32(29.8~34.5)厘米满40周剑脐之间33厘米故答案应是妊娠满31周,宫底低于正常。

10、

B

骶耻外径小于18cm考虑扁平骨盆,易发生不均倾位胎头不衔接或下降慢,此题胎头已入盆,头盆相称。

11、

E

狭窄骨盆的分类(1)骨盆入口平面狭窄:髂耻外径<18cm,入口前后径<10cm,包括单纯扁平骨盆和佝偻病性扁平骨盆。(2)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狭窄:坐骨棘间径<10cm,坐骨结节间径<7.5cm,包括漏斗骨盆和横径狭窄骨盆。(3)骨盆三个平面狭窄:骨盆外形属女型骨盆,骨盆入口、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平面均狭窄,每个平面径线均小于正常值2cm或更多,称为均小骨盆,多见于身材矮小、体型匀称的妇女。(4)畸形骨盆骨盆失去正常形态,包括骨软化症骨盆和偏斜骨盆。

第六单元正常分娩

答案部分

一、A1

1、

D

见红是假临产的表现,不是临产的表现。

2、

D

临产开始的标志为:1.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2.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3.胎先露部下降。4.用强镇静药物不能抑制宫缩。

3、

E

肛提肌收缩力有协助胎先露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的作用。

4、

D

正常宫缩起自两侧宫角部(受起搏点控制),以微波形式向宫底中线集中,左右对称,再以每秒2cm速度向子宫下段扩散,约15秒均匀协调遍及整个子宫。

5、

B

胎头衔接为: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故B选错误。

6、

C

胎头双顶径进入骨盆入口平面,胎头颅骨最低点接近或达到坐骨棘水平,称为衔接。选C。

7、

D

俯屈时,位置最低的不是前囟。故A错。内旋转是后囟转至母体前方。故B错。仰伸是颏部与胸部分开。故C错。经产妇多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部分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内胎头衔接。故E错。

8、

A

以胎头最小的枕下前囟径取代较长的枕额径,变胎头衔接时的枕额周径(平均34.8cm)为枕下前囟周径(平均32.6cm),以适应产道,有利于胎头继续下降。

9、

E

胎头围绕骨盆纵轴旋转,使其矢状缝与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的动作称为内旋转。胎头于第一产程末完成内旋转动作。

10、

D

枕先露时,胎头枕部到达骨盆底位置最低,肛提肌收缩力将胎头枕部推向阻力小、部位宽的前方,枕左前位的胎头向前旋转45°。

11、

D

胎头枕骨下部达耻骨联合下缘时,以耻骨弓为支点,使胎头逐渐仰伸,胎头的顶、额、鼻、口、颏依次由会阴前缘娩出。当胎头仰伸时,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

12、

C

在枕先露的分娩机制中,当胎头仰伸时,胎儿双肩径沿左斜径进入骨盆入口。故答案选C。

13、

A

先兆临产:分娩发动前,孕妇往往出现一些预示不久将临产,称为先兆临产。表现如下:(1)假临产特点有:①宫缩持续时间短(<30秒)且不恒定,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宫缩强度不增加。②宫颈管不短缩,宫口不扩张。③常在夜间出现,清晨消失。④给予强镇静药物能抑制这种宫缩。(2)胎儿下降感孕妇感觉上腹部受压感消失,进食量增多,呼吸较轻快,系胎先露进入骨盆入口,使宫底位置下降的缘故。(3)见红分娩发动前24~48小时内,因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有少量出血,与宫颈管内黏液栓相混并排出,称为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比较可靠的征象。

14、

B

临产开始的标志为1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2.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3.胎先露部下降。4.用强镇静药物不能抑制宫缩。“阴道流水,PH碱性”说明胎膜破裂,胎膜破裂不属于临产的标志,因为有胎膜早破的情况。

15、

E

要区别先兆临产与临产。临产开始的标志是规律而逐渐加强的子宫收缩,同时伴有进行性的宫口扩张和胎先露的下降。先兆临产:分娩发动前,孕妇往往出现一些预示不久将临产,称为先兆临产。表现如下:(1)假临产特点有:①宫缩持续时间短(<30秒)且不恒定,间歇时间长且不规律,宫缩强度不增加。②宫颈管不短缩,宫口不扩张。③常在夜间出现,清晨消失。④给予强镇静药物能抑制这种宫缩。(2)胎儿下降感孕妇感觉上腹部受压感消失,进食量增多,呼吸较轻快,系胎先露进入骨盆入口,使宫底位置下降的缘故。(3)见红分娩发动前24~48小时内,因宫颈内口附近的胎膜与该处的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有少量出血,与宫颈管内黏液栓相混并排出,称为见红,是分娩即将开始比较可靠的征象。题目问临产的标志,见红不属于临产标志,故ABCD不选,答案为E。

16、

B

影响分娩的四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大小、胎位、畸形)、精神心理因素。不包括B答案。

17、

A

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肛提肌收缩力有协助先露部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的作用,有助于胎盘娩出。

18、

D

ABCE均不对,正确的应该是:A.骨盆各平面最短的横径是出口平面横径,即坐骨结节间径,正常值9cmB.入口平面前后径比横径短C.出口平面横径比前后径短E.骨盆正常倾斜度为60°。

19、

C

胎头下降曲线:是以胎头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的关系标明。坐骨棘平面是判断胎头高低的标志。胎头颅骨最低点平坐骨棘平面时,以"0"表达;在坐骨棘平面上1cm时,以"-1"表达;在坐骨棘平面下1cm时,以"+1"表达,余依此类推。胎头于潜伏期下降不明显,于活跃期下降加快,平均每小时下降0.86cm,可作为估计分娩难易的有效指标之一。

20、

D

了解胎头下降程度的骨性标志——坐骨棘。如:枕先露肛查胎头下降程度为+2指:胎头颅骨最低点在坐骨棘平面下2cm。

21、

C

矢状缝位于颅骨上,两顶骨之间所成的缝隙。呈矢状位走行。矢状缝和囟门是判断胎方位的主要依据。例如:矢状缝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小囟门在骨盆左前方,即为枕左前位。

22、

B

应在胎头拨露使会阴后联合紧张时保护会阴,若等待胎头着冠时保护会阴则为时已晚,易造成会阴撕裂。

23、

D

胎盘正常剥离后,胎盘降至子宫下段,与宫体无连接。如压迫宫底脐带仍有延长,说明胎盘没有完全剥离。故D不正确。

24、

D

答案选D。子宫肌纤维在宫缩时变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不能恢复到原长度,经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使宫腔容积越来越小,迫使胎先露下降。正常宫缩是宫体肌不随意(不自主)、有规律的阵发性收缩并伴有疼痛。

25、

D

第二产程宫缩频而强,需密切监测胎儿有无急性缺氧,应5-10分钟听一次胎心。

26、

C

肛门检查:应适时在宫缩时进行。能了解宫颈软硬度、厚薄、宫口扩张程度,是否已破膜,骨盆腔大小,确定胎位以及胎头下降程度。

27、

D

要在宫缩间歇期嘱产妇屏气。本题D答案错在应在宫缩间歇期娩出胎头,而不是在宫缩期。宫缩时,应向上向内方托压,左手同时应下压胎头枕部,协助胎头俯屈和使胎头缓慢下降。当胎头枕部在耻骨弓下露出时,左手应按分娩机制协助胎头仰伸。

28、

A

胎盘剥离征象为:①子宫体变硬呈球形,宫底升高达脐上;②阴道少量出血;③因剥离的胎盘降至子宫下段,阴道口外露的一段脐带自行延长④用手掌尺侧在产妇尺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子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A项不正确。

29、

C

接产要领:无菌操作,保护会阴并协助胎头俯屈,让胎头最小径线(枕下前囟径)在宫缩间歇时缓慢通过阴道口,是预防会阴撕裂的关键,产妇必须与接产者合作才能做到。胎肩娩出时也要注意保护好会阴。故接产要领不包括C答案的说法。

30、

A

第二产程定义: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指从宫口完全扩张到胎儿娩出的过程。初产妇约需1~2小时,不应超过2小时。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也有长达1小时者,但不应超过1小时。故临产后进入第二产程的主要标志是宫口开全。

31、

A

催产素适应症:1)无明显头盆不称和胎位异常的原发和继发性宫缩乏力,产程潜伏期或活跃期延长与停滞。2)加速期宫口扩张延缓或停滞,胎头下降延缓者。3)人工破膜后6小时尚无宫缩发动者。4)胎膜早破。催产素使用禁忌症:1)假临产。2)明显头盆不称。3)胎儿窘迫或严重胎盘功能低下。4)疤痕子宫。5)重度妊娠高血压疾病。6)子宫体过度伸张:如巨大胎儿、羊水过多或多胎妊娠。7)前置胎盘。8)严重心、肺功能不良。9)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严重宫内感染催产素临床上主要用于引产、产前子宫收缩无力、产后出血和子宫复旧不全。难产时静滴用催产素可以加强子宫收缩力。故选A。

32、

D

初产妇宫口扩张<4cm、经产妇<2cm时,可行温肥皂水灌肠,加速产程进展。但胎膜早破、阴道流血、胎头未衔接、胎位异常、有剖宫产史、宫缩强估计1小时内分娩及患严重心脏病等,不宜灌肠。

二、A2

1、

A

因为中等强度,宫缩40秒,间隔2~3分钟,诊断为协调性宫缩乏力时,人工破膜的目的就是用来加强宫缩、促进产程进展的。破膜后,胎头直接紧贴子宫下段及宫颈内口,引起反射性子宫收缩,加速产程进展。协调性宫缩乏力时,人工破膜指征:宫口扩张3cm或3cm以上、无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者,可行人工破膜。

2、

E

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4cm且宫缩规律有力时,应将产妇送至分娩室做接产准备,本例是经产妇,宫口已开3cm,且宫缩有力,虽然宫口开大3cm,但是也应该将产妇急送产房消毒接产。

3、

C

早减是胎头受压没有错,但是这种情况是很快就可以恢复的,再加上产程顺利,等待自然分娩就可以了所以答案选的是C等待自然分娩。

4、

D

题中孕妇产程未见有异常。故选D。在进入活跃期后(宫口开大>3cm),患者出现活跃期延长及停滞,在排除头盆不称的前提下,可行人工破膜。潜伏期延长:从临产规律宫缩开始至宫颈口扩张3cm称为潜伏期。初产妇潜伏期正常约需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超过16小时称为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延长:从宫颈口扩张3cm开始至宫颈口开全称为活跃期。初产妇活跃期正常约需4小时,最大时限8小时,超过8小时称为活跃期延长。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宫颈口不再扩张达4小时以上,称为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初产妇超过2小时,经产妇超过1小时尚未分娩,称为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停滞;第二产程达1小时胎头下降无进展,称为第二产程停滞。胎头下降延缓:活跃晚期至宫口扩张9~10cm,胎头下降速度每小时少于1cm,称为胎头下降延缓。胎头下降停滞:胎头停留在原处不下降达1小时以上,称为胎头下降停滞。

5、

D

题中胎儿无缺氧表现,骨产道无异常,产程时间也无异常,S=0,提示胎头最低点在坐骨棘水平,考虑为D。待产程进一步进展,再酌情处理。

6、

E

一产妇临产8小时,肛查头先露,宫口已开全,先露+4,提示已进入第二产程。子宫收缩力是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腹肌及膈肌收缩力是第二产程时娩出胎儿的重要辅助力量。肛提肌收缩力有协助先露部在骨盆腔进行内旋转的作用,有助于胎盘娩出。

7、

D

患者为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处理原则是调节子宫收缩,恢复子宫收缩极性。给予强镇静剂杜冷丁mg肌注,使产妇充分休息,醒后多能恢复为协调性子宫收缩。在子宫收缩恢复为协调性之前,严禁应用催产素。

8、

C

第一产程应在宫缩时指导作深呼吸动作,或多用双手轻揉下腹部。若腰骶痛用手拳压迫腰骶部常能减轻不适感。宫口开全进入第二产程后才能指导产妇正确运用腹压,而本题产妇尚处于第一产程,所以C不正确。胎膜破裂超过12小时尚未分娩,应该用抗生素来预防感染。

9、

D

教材中描述:当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4cm且宫缩规律有力时,应将产妇送至分娩室,作好接产准备。故最准确的答案应为D。

10、

D

活跃期停滞:进入活跃期后,宫口不再扩张达4小时以上。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10cm。此期间扩张速度加快,需4小时,最大时限8小时。

三、A3/A4

1、

C

D

A

人工破膜指征:宫口扩张≥3cm,无头盆不称、胎头已衔接着。当宫口开全、宫缩减弱、胎位为枕后位时,应当会阴侧切,转正抬头,产钳助娩。

第七单元正常产褥

答案部分

一、A1

1、

D

引起腹痛的原因较多,首先应明确病因,然后给予针对性的处理,不能盲目用镇痛药。

2、

C

浆液恶露:含多量浆液得名。色淡红。有较多的坏死蜕膜组织、宫颈黏液,少量红细胞及白细胞,且有细菌。浆液恶露持续10日左右。

3、

E

母乳喂养1对新生儿有益①提供营养及促进发育②提高免疫功能,抵御疾病③有利于牙齿的发育和保护④有利于新生儿心理发展。2对母亲有益①有助于防止产后出血②哺乳期闭经有利于产后恢复,有利于延长生育间隔。③降低母亲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性。

4、

B

成熟乳和初乳都含有免疫抗体,所以A项不正确。成熟乳中脂肪及糖类含量较高,故C错。初乳持续约7天,故D错。多数药物可经母血渗入乳汁中,故E错。

5、

A

初乳中含蛋白质较成熟乳多,尤其是分泌型IgA。脂肪和乳糖含量较成熟乳少,极易消化,是新生儿早期理想的天然食物。

6、

B

产后24小时体温一般不超过38℃,故A错。产后脉搏一般在正常范围内,故C错。白细胞一般于产后1~2周恢复至正常范围,故D错。产后3~4天后恶露开始转为浆液性,故E错。正常产褥期:胎盘娩出后,宫底在脐下一指。产后第一天略上升至脐平,以后每日下降1~2cm,至产后10日子宫降入骨盆腔内。所以选B

7、

B

产后6周,子宫恢复至孕前大小。故A错。产后1周,宫颈内口关闭。故C错。宫底每日下降1~2cm。故D错。产后10天,腹部触不到子宫底。故E错。

8、

D

婴儿每次吸吮刺激乳头时,可以通过下丘脑多巴胺及其它催乳激素抑制因子,致使催乳激素呈脉冲式释放,促进乳汁分泌。题干问最常见的原因,D比C常见。

9、

D

产后第3周除胎盘附着部位以外的子宫内膜基本修复,胎盘附着部位的内膜修复约需至产后6周。

10、

E

产褥期保健的目的是防止产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产后生理功能恢复。产褥期保健包括适当活动及做产后健身操、计划生育指导、产后检查,包括产后访视和产后健康检查,产妇应于产后6医院做产后健康检查。故E选项错误。

11、

E

母乳喂养时,避免母亲乳头皲裂最主要的措施是保持新生儿正确吸吮母乳的姿势。即要让孩子面朝母亲的乳房,吸吮时应把整个乳晕吸吮进去。这样就会避免母亲乳头皲裂。

二、A2

1、

C

根据题干分析,触及的为子宫底;在产褥早期因宫缩引起下腹部阵发性剧烈疼痛,称为产后宫缩痛。产后宫缩痛一般在产后1~2日出现,持续2~3日后自然消失,多见于经产妇。哺乳时反射性催产素分泌增多会使疼痛加重。产后宫缩痛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产后子宫要通过收缩,逐渐恢复到正常大小。多胎产妇及经产妇的痛感更强烈,主要是因为子宫只有加强收缩才能恢复正常大小。子宫肌瘤红色变性主要发生于较大、单—的壁间肌瘤,多发生在妊娠期或产褥期。发生红色变性时,患者高烧、剧烈腹痛并伴有呕吐及腹膜刺激症状等全身不适。此患者应首先考虑产后宫缩痛。选C。

2、

B

脐下3指可触及宫底,无压痛,阴道流血不多,无恶心、呕吐,此症状尚属正常,无需处理。

3、

D

产后3~4天的低热称为泌乳热,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乳胀时首选频繁哺乳、排空乳房。

三、B

1、

E

产后胎盘附着处子宫内膜全部修复——产后6周。

D

子宫颈产后4周宫颈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

C

产后10天——子宫下降至骨盆腔,腹部检查扪不到。

A

轻度会阴撕裂自行愈合——产后3-5天。

长按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中科UM-D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yyy.com/jbby/9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