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技巧梅尼埃病发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


文/李远军,金占国,徐先荣

文章摘自《梅尼埃病发病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一文,《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年第31卷第4期第-页,详细信息请查看出处原文。

梅尼埃(MD)是一种内耳功能紊乱疾病,以耳蜗和前庭功能障碍为主要特点,同时伴有间歇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耳胀满感。

MD的症状反复发作,其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20min~12h。

大多数的MD为散发病例,但也有大量的病例显示患者的其他家庭成员也有类似症状,提示其可能为家族性MD。

散发与家族性MD在临床表现上没有差异,但是家族性MD患者的发病年龄更早一些,其临床症状也较重一些。

鉴于此,我们认为遗传因素在M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MD基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MD的遗传学基础

大量报告显示MD的女性患病率(56%)较男性高,而发病年龄没有差异。

MD的易感性有种族差异,而发病年龄没有差异。

MD的易感性有种族差异,该疾病少见于黑色人种,黄色人种稍多见,白色人种患病率最高(83%),约/。

自年以来,MD的遗传规律研究陆续展开。

许多研究数据支持该疾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然而,最近一项规模非常大的队列研究指出,M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

据报道,家族性MD占比为7%~15%,MD患者的子女罹患该疾病的概率是常人的10倍。

许多研究注意到,家族性MD牵连的患者,其发病年龄更早,临床表现也更重一些。

2.MD的基因学研究

关联研究

MD的致病基因位点并未得到精确定位。现在的研究是通过对大量的基因位点进行连锁分析,得出与该疾病关联最密切的基因,并加以研究。

人类白细胞抗原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leukocyteantigen,HL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6p21.3,为个以上基因位点组成的基因复合体,是目前已知基因中多态性最高的基因复合体。

HLA的主要功能是参与自我识别、调节免疫反应和对异体移植的排斥作用。

根据众多观察到的散发性或家族性MD与HLAI单倍体之间的关联结果,Morrison等提议MD的可能致病位点介于6号染色体短臂上HLA-C与HLA-A之间。

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位点HLA-Cw04与MD存在关联。

DFNA9

DFNA9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型耳聋的一种类型,其致病相关基因为COCH,定位于14号染色体q12-13。

DFNA9是一种伴前庭损伤的特殊类型耳聋,其很多临床特点和MD类似,如眩晕、耳鸣以及听力损失。

根据这些相似点,研究人员针对COCH基因在不同人种MD患者中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并未发现两者的关联。

12号染色体

目前,关于MD与12号染色体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migrationinhibitoryfactor,MIF)在多种免疫介导的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科研认为,MIF具有潜在的致病可能性。

钾离子通道

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系统、科学地分析了MD的易感性与2个KCNE基因多态位点之间的关联(KCNE1rsl8o和KCNE3rso),结果表明,2个变体与MD的发病没有显著的关联。

热休克蛋白

根据观察,MD可能由应激因素引起。

Horner等测定了MD患者体内激素含量,发现30%的MD患者体内激素含量,发现30%的MD患者存在高催乳素血症,内啡肽的水平也有升高,证实了应激在MD患者中的应用。

有研究显示,1个SNP(rs)与MD存在显著关联,另一个SNP(rs)与MD关联不显著。

但这2个多态位点与其他一些疾病都有显著关联,如脑卒中、心脏病、开角型青光眼、帕金森症以及噪声性聋。

其他候选基因

筛选候选基因的基本原则是根据MD可能的噶并机制,挑选与此关联的基因进行对比分析。

以下候选基因可能在特定人群中与MD的关联显著,但该结果未能得到复制,譬如水通道蛋白(AQP),遗蛋白(ATQ),内收蛋白(ADD),宿主细胞因子C1(HCFC1),PTPN22以及IL-1。

3.探索MD基因学的限制

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听力与平衡委员会于年发表了针对MD的诊断指南,明确MD的诊断需满足一下条件:

患者必须有2次或2次以上典型眩晕症状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大于20min),听力损失(一般为听力图显示的低频感音神经性聋),耳鸣和(或)耳闷胀感,排除其他眩晕疾病。

MD的界定是困扰大部分研究人员的难题。

尽管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给出了诊断标准,但经常有部分不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被诊断为MD。

因为有未完全按照标准进行诊断的病例存在,所以散发梅尼埃病或家族性梅尼埃病的患病频率不一定准确。

MD的临床表现存在差异,其眩晕发作时间和听力损失情况也不尽相同;另一阻碍精确筛选家族性梅尼埃病的问题是该病的发病年龄差不多都大于18岁。

所以仅依靠临床症状对MD进行诊断并分类,存在着很大的选择偏倚风险。

4.结论

根据目前已经发表的研究来看,至今还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MD的发病与某一特定的基因有关。

MD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单个或单组的基因变异或许不足以导致MD的发生发展,在将来的研究工作中,应考虑多个基因因素的关联效应。

我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MD的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希望能从基因层面阐释MD的发病机制,从而制定精准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白癜风药物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yyy.com/jbby/961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