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是一个统一体,内部的疾病可以从外部反映出来,所以中医说“上工治未病”。上工即“见色知病,按脉知病,问病知处”的高明医生,高明的医生未病先防,治在病先。可高明的医生不是谁都可以遇到的,说到底健康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因为自己的病只有自己最清楚,免疫力需要自己来激发。五脏在生病前,会向你发出求救小信号。那么,如果五脏病了,在五官上,是怎么反映出来的呢?
肝开窍于目,“肝”上有病反映在眼睛上。
心开窍于舌,“心”上有病反映在舌头上。
脾开窍于口,“脾”上有病了反映在口里。
肺开窍于鼻,“肺”上有病反映在鼻子上。
肾开窍于耳,“肾”上有病反映在耳朵上。
下面,让我们来读懂五脏发出的“求救信号”。
心病早知道
全世界有1/3的人死亡都与心脏有关,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有以下几种。
1.左手指痛、牙痛。中医认为“心包”是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说得形象点,好比是心的宫城,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心不能受邪,心包能代心受邪,所以外邪侵袭心,首先心包受病。心包经起于胸,经过上肢,所以,心脏病的疼痛多出现在胸口正中的位置,持续数分钟甚至十几分钟,常常牵涉左前臂、左手指或左上臂,甚至咽喉、颈项或者牙齿。
2.枕头高才能睡着。平躺着睡觉会觉得胸闷,必须垫个较高的枕头,或者半靠着才能入睡,表明心脏功能较弱。
3.一活动就心慌气短。经常感到心慌、胸闷,上楼梯、做点体力活就会气喘、心跳加快。特别是此前这种情况并不明显,最近一段时间加重的,要警惕心脏出现问题。
心开窍于舌,心阳不足,则舌胖嫩或紫暗;心阴不足,则舌红而颜色深暗;心血虚,则舌暗淡;心火上炎,则舌红烂、生疮、疼痛;心血瘀阻,则舌紫暗或有瘀斑。
肝病早知道
肝病被称为“最大的隐形杀手”,是因为它发病初期并没有明显症状。不过,还是有些小信号能让我们捕捉到。
1.见到油腻就恶心。肝与胆相表里,胆能分泌胆汁,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液,当它出现问题,大多表现在“吃”上。比如没有食欲、不想吃东西、见到油腻食物或闻到油味就恶心欲吐、胃部胀满不适,可能是得了肝炎;如果吃了油腻食物后右上腹(右侧肋骨下缘)疼痛,并连带到右肩或背部,则可能是胆囊疾病,如胆囊炎、胆囊结石等。
2.脸发黄,皮肤痒。肝脏一旦生病,胆汁的代谢就会发生障碍,让身体出现颜色上的改变。因为胆汁是黄绿色的,所以多出现脸黄、眼黄、皮肤黄、尿发黄。由于胆汁里的胆盐刺激皮肤感觉神经末梢,还会出现皮肤瘙痒。
手掌发红。两手大鱼际(手掌正面大拇指根部肉厚的部分)、小鱼际(大鱼际的另一侧)及手指掌面充血发红,就像是涂了一层胭脂,这说明有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可能。
肝开窍于目,若肝血不足,目失所养,则两眼昏花、视物不明,出现如夜盲等问题;若肝经火盛,可见眼红肿痛;肝阴虚,可致眼睛模糊干涩,或可见眼珠不灵活、斜视等;肝气郁结过久,则能导致口苦目眩。
脾胃病早知道
胃肠道疾病最常见的信号就是疼痛。疼痛发生的时间不同,说明所患的胃肠道疾病也不同。
1.吃饱饭以后疼。疼痛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出现,到下次进餐前消失,一般是胃溃疡。
2.饥饿时疼。饭后3~4小时,空腹或感到饥饿时疼,马上吃点东西,疼痛就可减轻或消失,一般为十二指肠溃疡。
脾开窍于口,口淡无味、唇淡无泽,多为脾气亏虚,气血不足;口中黏腻,吃东西不香,或嘴里发甜,多为脾胃湿热;口中泛酸,则为肝脾不和;若唇肿、口疮、糜烂而痛,多为脾热或脾火。
肺病早知道
肺娇易受风邪,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咳嗽。其实咳嗽就是肺脏向你发出的求救信号,不同的咳嗽症状提示着不同的肺病。
1.干咳。无痰或痰量很少,一般是急性咽喉炎、支气管炎的初期,一部分肺癌患者也会出现此症状。长期慢性咳嗽,多是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如果咳痰带血,就要警惕肺癌或是肺心病;咳痰呈黄色,多是肺部或支气管出现感染。
2.气喘。活动后气促,常见于哮喘、阻塞性肺病等。午后低热,可能是肺结核。特点是午后发热,下午或晚上退尽,如潮水般有涨有落。同时伴有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
肺开窍于鼻,如外感风寒影响肺,就会鼻塞流涕、影响嗅觉;肺有燥热,则鼻孔干涩。
肾病早知道
一提到肾病,很多人就会想到肾衰竭。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某些药物,都会损害你的肾。有调查显示,近20%的肾病患者由于缺乏防治知识,首次就诊时病情就已到了中晚期。肾脏的求救信号有以下几种。
1.面部、下肢水肿。肾主水,肾不好,水液代谢就会出现障碍。早晨起床后眼皮或脸部、下肢水肿,活动20分钟后仍不消失。劳累后,水肿也会加重。
2.尿量突然增多。生活习惯没改变,但尿量突然增多或减少,或者以前夜尿不多,现在夜尿多,超过白天尿量,这是肾不好的早期表现。
3.尿液变色。当尿液呈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颜色时,是血尿的表现,都要警惕肾脏问题。尿液有泡沫,尤其是细小不易消失的泡沫,说明尿液中排泄的蛋白较多,肾多有毛病。口中有氨味,伴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贫血,往往是肾病中晚期的表现。
肾开窍于耳,若肾精亏虚,则脑髓不充,易出现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肾阴虚的病人常会有耳鸣现象。
莲圣瑶浴(俗称“庞桶药浴”)是唐代杨贵妃,清代乾隆皇帝御用,秘不外传的养生保健方式,也是瑶族人民接待贵宾的最高礼仪之一。根据风、寒、暑、湿、燥、火六淫所引起的不同症状,用不同的中草药配方。泡药浴,能使人全身表面皮肤红润,毛孔扩张,让药物迅速进入人体,循环经络,内达脏腑,由表及里产生效应,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调整阴阳、通行气血、濡养全身等功效。瑶药经过煮制后,药效成分可以充分溶于水中。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在我们的皮肤中,共容纳了人体约1/3的血液、约1/4的水分和丰富的神经组织。此外,还有着众多的毛囊、皮脂腺、汗腺。泡浴时在水温及水压作用下,人体皮肤上的毛孔、汗腺完全打开,药效成分可以进入人体内部发挥作用,同时把体内累积的毒素通过汗液排出体外。不管是身体虚弱还是年幼、年长者都可以泡莲圣瑶浴。瑶浴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独特的功效。
瑶浴十大功效
⑴出汗排毒,增强皮肤吸收功能。
⑵促进产妇修复,预防妇科疾病。
⑶润肤止痒,预防皮肤问题,美肤美容。
⑷改善风湿,体寒及各种亚健康问题。
⑸改善心脏的输出量,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全身微循环。
⑹促进肠胃蠕动,健脾助消化,促进排便通畅。
⑺消除疲劳,减轻肌肉,关节疼痛。
⑻易睡安眠,降脂减肥。
⑼调节气血内分泌,提升性生活质量。
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神经调节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