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晨报原创记者李书畅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今天(9月27日)是世界聋人日,今天我们来聊聊耳朵的事情。上周,医院耳鼻咽喉科病区一下收治了5位突发性耳聋的患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5人,年纪都在45岁以下,其中3位男士,2位女士,最小的今年才26岁。耳聋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呈现年轻化趋势,且发病率逐年升高。沈先生今年27岁,是一家电商公司老板,家住余杭周边。
这几年随着电商发展迅猛,沈先生的公司生意更是风生水起,为了冲刺“双节",他连续加班一个多月,几乎每天就睡4-5个小时。
在过几天就是中秋、国庆双节的日子,也是商家节庆销售的节点。前几天,他在经历又一个熬夜赶工的通宵后,晨起突感左耳鸣,耳朵像蒙了一层厚厚的东西一样,连手机都听不到了,同时还伴有阵阵眩晕恶心之感,医院就诊。
浙大二院余杭院区执行主任陈嘉给沈先生做了一系列检查后,发现沈先生左耳几乎完全失聪,考虑是典型的突发性耳聋。陈嘉分析沈先生出现这样状况,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疲劳过度导致,内耳血供障碍致内耳细胞缺血缺氧所致,需尽早药物干预治疗。
陈嘉主任介绍,突发性耳聋又叫特发性突聋或暴聋,也属于耳鼻咽喉科的一种急症,如果就医及时,很大一部分患者是可以得到缓解甚至完全康复的。
根据数据统计,近5年来,突发性耳聋患者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
从住院这5位患者来看,三位分别从事网络通信、电商、个体经营户及公务员,其中1位女士是全职妈妈,刚刚生了2胎,全职在家照顾孩子。
生活中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时间戴耳机、游泳、噪声等都很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几年前,突发性耳聋似乎还没有如此年轻化的趋势。陈嘉将其主要原因归结为“工作生活节奏快、压力大、还有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所致”,除了经典药物以外,最好的“药”也来源于患者自身良好的心态以及充足的睡眠。
她还强调,突发性耳聋并不可怕,如果发现要尽早就医,最佳治疗期在2周以内。发生突发性耳聋,尤其是年轻人,焦虑难过在所难免,但还是要充分信任医生,治疗有规范,心态要平和,休息要充足,恢复才有希望。另外,无论工作多重要,身心健康才永远是第一位的。
警惕外耳道异物6岁幼童玩沙石子险伤鼓膜
这几年,因为耳朵进入异物就诊的也不在少数。
上周凌晨,家住临平的张女士带着3岁的儿子来就诊。前一天孩子在游乐场玩耍,晚上回家后孩子突然说耳朵不舒服,大人以为是耳垢,就给孩子用挖耳勺掏了下,没想到孩子突然大叫好痛,医院。
医生在检查后发现,孩子的外耳道深部被一个约2公分大的白色石子样异物嵌顿,似乎与鼓膜紧贴,孩子更是因为害怕不让任何人碰触他的耳朵。孩子的妈妈更是担心的眼泪直流,情急之下,陈嘉主任果断给予安排急诊全麻手术,及时地将紧贴鼓膜的石子取出,避免了进一步的损伤。
陈嘉说,外耳道异物常发生于幼儿,因为孩子们好奇心强,有时在玩耍时容易把玩具零件、石头、纸屑等塞进耳朵里。一般如果不慎异物入耳,还是建议及时耳鼻咽喉科急诊就诊,切忌自己盲目乱取,导致病情进一步复杂或伤害加重。
采耳很舒爽但频繁易引发恼人的外耳道炎
近年来,采耳突然火爆起来了。
而采耳这件事从古代就有,以前还有采耳师傅的说法。师傅们使用各种采耳工具,刺激耳朵内壁的神经组织,让人在酥痒和紧张之后获得短暂的享受与放松。甚至还有将采耳、捏脚、洗澡并称为民间三大快活之说。
耳屎学名耵聍,是人体外耳道的代谢产物,而且对耳道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平时耳朵会有自己的清理方式,逐渐将耳垢排出耳朵,如果自行使用棉签掏耳朵,容易将耳垢推回耳朵里。
记者还从淘宝网上看到甚至有不少商家在出售自带内窥镜的可视耳勺,可以直接连接到手机。
医生提醒大家,尽量避免采耳,如果耳朵有东西堵塞的不适感,还是建议正规耳鼻咽喉科就诊。同时如果采耳频率过高容易引发外耳道皮肤屏障破坏及细菌感染,长时间可能引发外耳道狭窄、闭锁或迁移不愈的真菌性外耳道炎等问题。
预防耳聋需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保持情绪稳定,调节工作压力,积极治疗和预防全身心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同时戒烟戒酒,避免接触噪声环境也是非常必要的。
有时间还可以做做耳朵保健操,可以使用手掌按压耳朵和用食指按压、环揉耳屏的方法。每日3-4次,以增加鼓膜活动,促进局部血压循环,来预防听力下降。
国庆节活动在今年的世界聋人日,医院开展“爱要让你听见”义诊活动,义诊时间为年9月27日下午13:30-17:00。
专家们将为广大市民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宣传听力残疾预防、发现、治疗及康复的相关知识。
福利放送此外,记者还为大家争取了10个免费听力检测(声导抗+电测听)的名额,有效期即日起至10月8日。有需要的可以在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