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的“一哥”——耳石症
患者李大姐,女,50岁,平时身体良好,经常锻炼,家里“买汰烧”全包,结果有一天在床上一翻身突然就出现了头晕,顿时感觉天旋地转,这种病说发作就发作,家务也不能做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李大姐对此深感焦虑,直到有一天来到我科就医,我科医生辅助她做了一套检查动作,看了看她眼睛(Dix-Hallpick试验),告诉她是患上了“耳石症”,当场就给她做了一套手法复位,结合针灸治疗,从那以后就没有再出现头晕了。
李大姐高兴之余,也很是疑惑,啥叫“耳石症”啊?是不是耳朵里面长了颗石头啊?怎么翻了几下,扎两针就好了呢?
带着李大姐的问题,让我们来认识认识眩晕病的“第一把交椅”
————耳石症。
(耳内部构造)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眩晕”。“眩晕”通俗来讲说就是头晕+天旋地转,恶心、呕吐、冒冷汗等症状。“眩晕”的病因有很多很多,以后我们会有一篇专门讲头晕和眩晕。但是有一个病稳居眩晕病“一哥”位置,那就是耳石症。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
(耳蜗构造)
内耳里与半规管相连的椭圆囊斑和球囊斑表面有一层胶质膜,“耳石”就是附在这层膜上的碳酸钙颗粒。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耳石症一般可以通过手法复位使耳石复位,达到治疗耳石症的目的。
复位手法?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在其背后扶头,头转向患耳45°。
?快速躺下,垫肩,伸颈,头放置在床上面,患耳向下。
?将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对侧转45°。
?头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90°使耳石回归到椭圆囊,维持此位置30秒以上。
?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
一般经过一两次手法复位,就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但有的患者需要坚持十余天的手法复位才能得到一定的效果。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手法复位,切忌自行模仿。
我科对治疗耳石症有丰富的经验,娴熟的复位手法,配合针刺等治疗,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