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发表于龚树生大夫好大夫在线个人网站
每到夜深人静之时,小编老觉得有声音从耳朵或者脑袋里传出来,耳朵里像在“K歌”,但歌声可不那么悦耳,又像是无数蚊子在耳边“嗡嗡”,说得都是外星语,听不清也关不掉!这实在是太诡异啦!搞得小编总以为自己是从火星来的,随时准备接收信号,没准哪天就被接走了,想想也是很兴奋呢(╰( ̄▽ ̄)╭扯远了)。
后来学了医才造这种声音其实是耳鸣!很可能是疾病的征兆!小编外星梦破碎的同时胆也被吓破了,我难道真的病了?是不是要聋啦…所以咱们今天赶紧看看耳鸣究竟是咋回事儿吧!
1耳鸣“来去无踪”,一般是正常现象耳鸣,说白了就是外界没给耳朵任何刺激的时候,我们却听到异常声音的感觉。有时候,正常人也会发生耳鸣,这就是传说中的生理性耳鸣。那其实是我们呼吸、心跳、血液循环、关节活动、肌肉收缩或者耳部血管搏动的声音。这些声音一般会被周围的噪声掩蔽,当它们的音量超过周围噪声时,才会偶尔听到。
所以,如果你的耳鸣总是短暂的,并且时有时无,一般是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2这几种调调的耳鸣,提示你可能生病了耳鸣如果像蝉鸣一样,并且持续存在,可能是内耳发生病变啦;
耳鸣的同时要是感觉耳朵不舒服,出现疼痛、淌水、闷胀等症状,如果还都是单侧耳鸣,就要当心外耳道和中耳病变;
如果是听起来很有节奏感的耳鸣,那就是搏动性耳鸣啦,一般都是肌肉挛缩造成的,这种耳鸣不光自己听得到,离你很近的人也能听见;
3鸣久必聋?你可别被骗了!“鸣久必聋”这种说法不科学!耳鸣久了会不会聋,要看是哪种耳鸣。
如果耳鸣是因为外耳道堵住了,比如被耵聍(就是耳屎)堵住了,那掏掏耳屎,清理外耳道,耳鸣就消失了;如果是因为得了分泌性中耳炎、突发性耳聋或梅尼埃病等疾病而出现耳鸣,不及时治疗,时间久了是会导致耳聋的;此外,一些全身疾病导致的耳鸣,病变部位不在耳朵,一般治好这些原发病后,耳鸣可能就缓解啦;而一些未明原因的耳鸣,可能与睡眠障碍或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这类耳鸣也不会导致耳聋的。
所以说,别被“鸣久必聋”吓坏了,若是整天琢磨自己是不是要聋了,对耳鸣治疗只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与其想那些未知的事儿,不如学几招应对方法来得实惠。
4想让耳根清静点,照着做吧!●擒贼先擒王,找到耳鸣的原因
想要彻底摆脱耳鸣,就先要找到造成耳鸣的幕后真凶。一般要先做两项检查——听力检查、内耳道和内耳磁共振检查。
一方面可以了解听力有没有受损,另一方面还可以瞅瞅内耳有没有病变,内耳道的听神经有没有问题等。治好了这些原发疾病,耳鸣可能就会很快消失。
●有种疗法叫“习惯了就好”
耳鸣的习服疗法,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习惯和服从”,就是让你和耳鸣和平共处,把它当做习惯。只有在病因不明或病因治愈后仍然耳鸣时,才考虑采用这种方法治疗。
这种疗法主要包括心理调整、噪声掩蔽、转移注意力和放松训练几部分。一般患者要坚持训练1~2年才能完全适应或习惯。
●战胜耳鸣,要有绝对的信心
很多患者一有耳鸣就整天担心:我的耳鸣是否由脑瘤等严重疾病引起?耳鸣是否预示着我将要耳聋、痴呆、中风?
你要是这么想,那耳鸣就会越来越重,疾病像弹簧,你弱它就强。所以耳鸣出现了别慌,要是查出原因那就有的放矢,耳鸣自然会好;要是找不到原因,就更不用怕,耳鸣并没有生命危险。说到底,就是要树立耳鸣可治愈的信心。
●耳鸣掩蔽,跟你讲讲1+1=0的道理
有人会说:“本来耳朵里“嗡嗡”乱响就够令人烦躁了,再加个声音还让不让人活了?”NO,NO,NO,听我慢慢说。
许多耳鸣患者都有这种体会,安静的时候耳鸣最明显,嘈杂环境中耳鸣会减轻或消失,这其实是因为嘈杂的环境声减轻、甚至抵消耳鸣了声音,这就是“1+1=0”。
在家,我们就可以用助听器、随身听和家用录放机等装置制造噪音(噪声强度以刚刚听到为准,不用完全掩蔽耳鸣),目的是让患者逐渐适应这种和耳鸣相似的外界噪声,但要注意避免噪声加重或造成新的听力损害。建议每天最少掩蔽6小时以上,每次掩蔽时间不超过1小时,休息10~20分钟后再进行下一次掩蔽。
由于噪声强度非常低,所以,工作、学习和其他活动时都可以掩蔽。一般3个月、半年或者一年后,很多患者就能摆脱耳鸣了。其实,耳鸣声并不是真的消失了,而是“掩蔽效应”使患者感受不到耳鸣的影响了。
●转移注意力,这点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