苇管器灸
一、简述
苇管器灸是用苇管或竹管作为灸器,插入耳孔内施灸,以治疗中风口眼喎斜、耳病等。
苇管器灸最早出于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二十六》:“卒中风歪斜,以苇管筒长五寸,以一头刺耳孔中,四畔以面密塞,勿令泄气,一头内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在同书卷六,治疗耳病也用此类灸法。即:“截箭杆二寸,内耳中,以面用四畔,勿令泄气,灸筒上七壮。”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及清代廖润鸿《针灸集成》中也有记载。
《千金翼方》等书中只有苇管器灸方法的记载,而无病案记录。近代各类针灸书籍和针灸杂志上也无报道,我们用改进的苇管器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1例,治愈率为64.7%,有效率为98%,并对虚性耳鸣和眩晕病有较好的效果。
二、操作方法
苇管灸器有两种:一种为一节形苇管灸器,另一种为二节形苇管灸器。制做方法:一节形其苇管口直径0.4~0.6厘米,长5~6厘米。苇管的一端作成半个鸭嘴形,另一端用胶布封闭,以便插入耳道内施灸。另一种为二节形,放艾绒团端口径较粗,直径0.8~1厘米、长4厘米,做成半个鸭嘴形,另一端(放耳道内一端)直径较细,直径为0.5~0.6厘米,长3厘米,该段插入放艾绒端口内,连结成灸器,故为二节形苇管灸器。施灸时,将管插入耳道内,一端用胶布固定,再将半个花生米大小一撮艾绒,放在半鸭嘴形上,用线香点燃。在施灸过程中,耳内有热感。灸完1壮再换1壮,每次灸3~9壮,10次为一疗程。病情重者可每天上、下午各灸1次。
三、注意事项
(一)鸭嘴形上所放艾绒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艾绒易脱落,过小则火力不足。
(二)可嘱患者回家自己对着镜子施灸,以便看到艾绒燃烧的情况,幼儿或老年人最好有人帮助施灸。
(三)千万注意防止艾火烧坏衣服或烫伤皮肤。
(四)如果烫伤起小水泡时,不必作任何处理,待水泡自行吸收,大水泡则用消毒注射针头刺破,放出液体,再涂上龙胆紫,外用消毒纱布固定即可。
四、苇管器的适应证
(一)面瘫
脉症:面部运动功能(抬眉、闭眼、皱鼻、示齿)
丧失,口歪向健侧,或有耳后压痛,味觉丧失,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则:温经通络,濡养经脉。
取穴:苇管器灸耳道3~9壮,一日1次或2次。
注:面瘫为风寒之邪中于面部阳明经脉,故在应用苇管器灸的同时应嘱病人勿用凉水洗脸,冬天出门应戴口罩。
(二)虚性眩晕
脉症:头目眩晕,面色晄白,心悸气短,动则汗出,或肢体发凉,睡眠不实,纳差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细。
治则:益气养血,温经通络。
取穴:苇管器灸耳道3~9壮,如属西医美尼尔氏征眩晕加针听宫和翳风效果更佳。
(三)虚性耳鸣
脉症:耳鸣如蝉声,时作时止,伴有面色无华,纳呆体倦,腰酸腿酸,梦遗带下,苔薄白而润,脉沉细尺弱。
治则:益气补肾,温通经脉。
取穴:苇管灸耳道3~9壮。
五、典型病例
(一)面瘫
姜某,男,49岁,门诊号.患者右侧口眼?斜4天。经注射维生素B12无明显效果,于年8月17日由香港来京治疗。检查发育营养中等,舌苔薄白,脉沉细。右侧面部均不能抬眉、皱额、鼓腮、皱鼻,右眼不能闭合,眼裂0.5厘米,鼻唇沟浅。血压/80毫米汞柱,心肺(一)。诊断为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为中风在络,右口眼?斜。治以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用苇管器灸7壮,共灸23次,历时33天,以上症状完全消失而告痊愈。
(二)虚性眩晕
于某,女,45岁,工人。患者素有眩晕病史15年之久,再遇睡眠不好或过度劳累灸犯病,犯病时头晕目眩,自觉旋转、呕吐,面色晄白。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症。年3月25日因值班过累眩晕病又犯,次日即来我院针灸科门诊求治。患者进入诊室时由人搀扶,面色晄白,自述头目眩晕,呕吐清水,血压/70毫米汞柱,苔薄白而润,脉沉细。诊断为虚性眩晕。用苇管器灸两侧耳道各9壮,配以针刺翳风、三阴交(两侧),留针20分钟,针灸完后,病人能自行走路,以后每天灸治1次,连灸6次,眩晕消失。
(三)肾虚耳鸣
阎某,男,64岁,干部。患者两侧耳鸣3年。呈蝉鸣声,时轻时重,尤以劳累或睡眠不好时加重,干年5月16日来门诊治疗,患者形体消瘦,语音低微,面色无华,耳鸣阵作,用手按压耳部侧耳鸣好转,伴有腰腿酸软,腰部及下肢发凉,舌苔薄白,脉细弱两尺尤剧。诊断为肾虚耳鸣。用苇管器灸两侧耳孔,每天上、下午各灸9壮,灸8次后耳鸣好转,继续再灸20次耳鸣基本消失。
六、按语
(一)苇管器灸时将艾绒放在苇管器的半个鸭嘴上点燃固定不动施灸,所以该灸法与温和灸很相似,属灸法的补法,故对某些虚寒病症较适合,如面瘫、虚性眩晕和耳鸣等。
(二)本法在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清代廖润鸿《针灸集成》等书,仅有苇管器灸的制作方法和操作过程的记录,但无治愈病案的记载。我们用本法治疗面瘫51例,治愈33例,占64.7%;显效8例,占15.7%;;进步8例,占17.6%;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为98%。说明古籍中记载的某些针或灸的治疗方法,我们用现代科学方法分析,选择一些在临床上实践应用,有的确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也更加证实祖国医药学是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整理提高。
(三)从我们总结的苇管器灸治疗面瘫中,治愈率为64.7%,有效率为98%。在疗效上与针灸、穴位注射、激光照射、中西药物等其他疗法疗效基本相似,但该疗法在治疗时无痛苦,并且经济简便。故对老人、小儿、体弱怕针者、心脏病患者、孕妇以及外国人(怕痛)最为适合。对患者就诊路途遥远着,可告诉其治疗方法回家自灸,医院复查即可。故本法值得推广应用。
(四)《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说:“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为听。”这说明耳与全身的经络,脏腑有关。用苇管器灸时的温热刺激与艾绒的作用类似,可以温通经气,活血祛风,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长蛇灸,又称铺灸、蒜泥铺灸,是我国针灸工作者从传统的和民间的方法中挖掘和总结出来的一种灸疗方法。取穴多用大椎至腰俞间督脉段,可灸全段或分段。是目前灸疗中施灸范围最大、一次灸疗时间最长的灸法。经过多年临床观察,长蛇灸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具体表现为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和抑制体液免疫的功能。
临床常用于治疗虚寒性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腹泻、慢性腰肌劳损、增生性脊柱炎、神经衰弱等。
改良后的长蛇灸疗法,具有温中散寒力更加柔和,不起泡不留疤,安全系数更高,适合专业艾灸馆,养生会所,美容院、个体门诊部,医院理疗科、康复中心,瑜伽会馆等,多名学员学习后已成为各个单位主要力量。
长蛇灸(药物铺灸疗法)施灸面广,火力足,温通性强,非一般灸法所及!
脐灸疗法--保命长寿之法
脐灸就是在脐中(又名神阙穴)敷药后在运用艾灸来治疗多种疾病的一种方法。可对经脉进行良性刺激,并能促进穴位对药物的吸收,以此来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其操作简便、安全稳定、副作用少,且无痛苦。运用于内科、男科、妇产科、小儿科、外科杂病乃至急症传染性疾病的治疗均有疗效,用于养生保健、增寿美容等更有特殊作用。即可单独使用,又可酌情配合他法,从而明显提高疗效。
脐灸疗法源于民间,但早在《内经》、《难经》就已有与脐灸疗法有关的记载,之后《肘后》、《甲乙》、《千金》、《外台》、《圣惠》、《圣济》和《本草纲目》等晋唐宋元明诸书均有记载。近代随着世界各国对自然疗法的重视,作为自然疗法的一部分的脐灸疗法正在悄悄崛起。
澳大利亚患者治疗过程(上图)
中药外治
随着内服药弊病的广泛,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外用药来调理,吴尚纯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服之药,不同者法而也”重点阐述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外治疗法的,病因病机,外用药的顺序,药物的组合,药物的机理,药物的配伍,药物外用的方法。主要针对骨科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疼痛,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足后跟疼痛及皮肤科疾病的皮炎湿疹神经性皮炎,痤疮,银屑病,黄褐斑等。
三班连读五天(含实操)年11月20号到11月24号,19号报到。
学费元,食宿自理(协助安排)。
咨询闫老师。
地址;北京昌平区政府街三角地17号楼
刘云涛北京白癜风医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