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9日(本周五、周六),中医专家再次来到商河温泉,为您提供专业优化的中医理疗建议。本期活动内容除现场坐诊之外,还可以根据您的身体状况制定您的专属温泉理疗方案!
时间:周五上午9:00
地点:第一会议室
时间:年7月7日00:03:18,农历六月初四星期四。
特点: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公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意为小热,也就是还不十分热。小暑到来,标志着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谚语有“小暑开始热,减衣身上轻,抓紧种蔬菜,备足过严冬”的说法。
趣味民俗:
?“食新”习俗?
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吃藕”习俗?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小暑黄鳝赛人参?
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有较好的作用。
◎起居养生
宜少动多静
从中医理论方面讲,小暑时人体阳气旺盛,阳气具有护卫体表、抵御外邪的功能。只有保护好自身的阳气,人体才得以健康无恙。小暑时气候炎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此时宜遵循“少动多静”的养生原则,以免阳气外泄太过。每天作息应有规律,除了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外,也要注意劳逸结合,运动时一定要掌握好强度,避免强度过大。
宜睡时保暖
小暑节气中很多人喜欢在室外露宿。这种习惯不好。因为当人睡着以后.身上的汗腺仍不断向外分泌汗液,整个肌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下降。而夜间气温下降,气温与体温之差逐渐增大,很容易导致腹痛、头痛、关节不适,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饮食养生
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节气恰在初伏前后,因此在饮食上应注意清热祛暑,宜多食用荷叶、扁豆、薏苡仁、泽泻等材料煲成的汤或粥,多食西瓜、黄瓜、丝瓜、冬瓜等蔬菜和水果。“三花三叶三豆三果”。
“三花”指金银花、菊花和百合花,此三花在药店里有售,适合冲泡成茶,是消暑佳品。
“三叶”是指荷叶、淡竹叶和薄荷叶,此三叶也可在药店里买到,也适合冲泡;
“三豆”是指绿豆、赤小豆和黑豆,中医称之为“夏季灭火器”,能清热降火;
“三果”是指西瓜、苦瓜和冬瓜。我们重点来说说苦瓜,中医理论认为:“苦能清热”。苦瓜性味苦、寒,归脾、胃、心、肝经,具有清热消暑、凉血解毒、滋肝明目的功效,对治疗痢疾、疮肿、中暑发热、痱子过多、结膜炎等病有一定的功效。此外,苦瓜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具有预防坏血病、保护细胞膜、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提高机体应激能力、保护心脏等作用。同时苦瓜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正常细胞的癌变和促进突变细胞的复原,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温泉养生
祛暑化湿浴:本方配以藿香、佩兰、大腹皮、紫苏叶、陈皮、白芷等药物,藿香、佩兰可化湿解暑;大腹皮、紫苏叶可化湿和胃,行气宽中;陈皮、白芷可健脾燥湿;经省中医、中草药专家科学配方,诸药合用,配以富含矿物质的恒温温泉水,可有效祛除暑湿之气。
*养生药材:
:性寒,味甘、味淡,入心经、肺经、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利尿
竹叶提取物有良好的工艺特性,易溶于热水和低浓度的醇,具有高度的水、热稳定性,加工适应性好,并且具有高度的抗氧化稳定性,在局部浓度大大超标时,也不会发生茶多酚样的促氧化作用。同时竹叶提取物具有典型的竹叶清香,清爽怡人,微苦、微甜。竹叶提取物可广泛用于医药、食品、抗衰老产品及美容化妆品、饲料等领域。
:性平,味甘、味淡,入肾经、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
猪苓能够治疗水肿病和尿道疾病。因为它的功效主要是利水消肿。对于肾炎、肝腹水、前列腺炎或者泌尿系统感染之类的疾病都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性寒,味甘、味淡,入肾经、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
中医理论认为其性寒,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泽泻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含量,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泽泻及其制剂现代还用于治疗内耳眩晕症、血脂异常、遗精、脂肪肝及糖尿病等。
*养生药膳*
[配料]新鲜绿豆芽克,花椒少许几粒,植物油、白醋、食盐、味精适量。
[做法]豆芽洗净水淋干,油锅烧热,花椒入锅,烹出香味,将豆芽下锅爆炒几下,倒入白醋继续翻炒数分钟,起锅时放入食盐、味精,装盘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疗疮疡。
[配料]豆皮二张,植物油、食盐、葱、味精各适量。
[做法]豆皮切丝,葱洗净切丝。油锅烧至6成热,葱丝下锅,烹出香味,将豆皮丝入锅翻炒,随后加食盐,炒数分钟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搅匀起锅。
[功效]补虚,止汗。适合多汗、自汗、盗汗者食用。
[配料]西瓜半个,番茄3个大小适中。
[做法]西瓜去皮、去籽,番茄沸水冲烫,剥皮去籽。二者同时绞汁,两液合并,随量饮用。
[功效]清热、生津、止渴。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
◎养生茶饮
材料:薄荷叶5-10片,冰糖或者是蜂蜜、果汁适量。
制作方法:将刚买来的中药薄荷叶用冷水洗净后放到茶杯中,加入热水毫升,加盖15-20分钟直到药香散出即可,等凉的时候根据个人的喜好加入冰糖、蜂蜜或者是果汁,可以使茶的口感提升。
材料:山楂片10~15克,蜂蜜适量。
制作方法:将山楂片置保暖杯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20分钟,饮时加少量蜂蜜调味。不拘次数,代茶饮服。
材料:西瓜翠衣6g,莲子心7枚,冰糖适量。
制作方法:直接用开水冲泡,稍凉后饮用,代茶饮。
◎中医养生
小暑时节防“暑湿”健脾和胃是关键,进入小暑节气,不但天气炎热,而且空气中的湿度较大,人体容易受“湿邪”的侵袭,进而出现周身乏力、脾胃不和、反应迟钝、手足水肿、面色较差等症状,究其原因是因为脾不健运所导致,因此,在小暑时节为您推荐中医特色保健方法——脐灸。谨防您在高温酷暑之际因“暑湿”而中招。
脐灸,是中医灸法的一种形式。是指在肚脐上隔药灸,利用肚脐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的特点,结合调理脾胃、健脾利湿的药物,借助艾火的纯阳热力,透入肌肤,刺激组织,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健脾除湿,升清降浊,从而达到防病健体的目的。具有绿色自然、简单易行、效果突出等诸多优点,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现代绿色养生方法。
小暑节气后暑湿之气逐渐加重,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刺血拔罐可预防或减少神经痛为病人所带来的痛苦。
贴敷疗法是传统针灸疗法和药物疗法的有机结合,其实质是一种融经络、穴位、药物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药物直接贴敷于体表穴位上,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小暑节气做督灸,一助阳气继续生发,适应暑热天气;二使全身气血畅通,提高机体免疫,抵御暑湿湿气过重侵袭人体;三与夏至督灸相呼应,充分调动机体阳气为大暑督灸做准备。
北京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