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开始,医院的赵鹏医师来进修。赵医生是完医院浮针进修后转来南京的。
他带来了在广州浮针教学点进修的进修小结。请大家看看是否可取?
上月底,医院带教,浮针四段贺青涛也参加,经常跟我讲起赵鹏,说思维如何活跃。从这篇文章看,似乎所言非虚。
与赵鹏见过一面,不过那天有点喝高,不小心给他留下了凶神恶煞的形象。
哎,酒精害人呐。
医院进修小结
赵某人是青岛人氏,来医院的医生。西医常有一些治起来别扭不着力的病,于是转科期间常常有机会在所转西医科室做一些针推方面的治疗配合,常常为难也觉生活日有新趣,奈何有效有不效,比如梅尼埃病和慢性内耳前庭病的天旋地转,前求古训,向今要方,尽铩羽耳。某日捧起邱雅昌先生的董氏奇穴治疗学,发现邱先生对符老师的浮针推崇备至,在部分适应症甚至直接选用浮针,便开始对浮针转起心思来,遂逐渐变成了铁杆符粉。
感谢缘法带我到岭南,在我对浮针瞻望犹豫的时候遇到了年青强干的贺青涛老师。贺老师深的符老师真传,学识渊博,善于教授,天资聪颖,治学严谨,令我初见就深为符门针学和贺老师的精湛技艺而折服。
符门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就是真诚,对疾病真诚,对患者真诚,对自己能力的界限真诚。记得入门第一天贺老师就告诉我要选择合适的适应症,如果这个病不是好的适应症不要勉力去治,每个适应症还有它效果最好的介入时机问题。比如一个普通面瘫浮针的来治次数可能少于普通针刺,但是在病程上并不能缩短总周期,收治这种病人就无法凸显浮针的优势。而经治疗不好的顽固性面瘫,浮针仍然有效,这种难治性疑难杂症,是浮针在这个适应症最宝贵的方面。挑选合适的适应症,是贺青涛老师给我的第一个告诫。
浮针的疗效确实超出期望,哪怕一周只来一次,贺老师仍然忙的半天都喝不上水,天天念叨着要人少点就好啦。我则是看的两眼放光,在我过去的治疗记忆里,对病号下的医嘱都是一周来治4-5次,伤财但更劳民,让病人花钱他们可以再挣,但是来就诊所耽误的工作和生活时间,以及耽误的挣钱的时间,使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一周一次的治疗频率,使很多社会原因的失治变得可治,这个节奏符合当代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这才是我向往着的合于时代的治疗方法。
浮针疗效甚好,但很多病人一身P点,贺老师就对我们治疗过繁很有意见,不是为时间过长,而是为逻辑不够精简。我来的时日尚短,贺老师就毫不留情地批评美女师姐黎筠玉,严厉地指出腰腿痛要把握住关键而不是治疗每一个痛点,松解开臀中肌和比目鱼肌,很多摸上去有P点的肌肉并不一定要打上针。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贺老师认为把这些P点都松解开,可以让患者当时很满意,也不用多动脑筋;但是经验积累体现在怎么越来打针越少,剔除那些不影响症状的次要P点,总结那些最关键的症状P点,这样才能不断的成长。
这次有幸见到符老师来医院治病,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符老师严厉的一面。符老师在收治小儿脑瘫的时候,要求必须每一次灌注都做到位。我们都很疑惑老师怎么让小孩配合做再灌注,符老师很认真地告诉我们,必须培养幼儿的依从性,他会在治疗前和家长达成正式协议,用打屁股的方法建立起幼儿对医生的依从。必须和家长达成协议,必须保证灌注的可操作!我们先是目瞪口呆,然后是恍然大悟。我在内心不禁感慨:符老师真是个认真而严谨的人啊,于我们思维盲点上,硬生生找出一条路途来。
岁有佳期,人有离合,广州的浮针学习很快结束,贺老师谆谆善诱和深挚情谊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令我对和浮针共同工作生活的未来充满了期待。我也非常盼望能到符老师身边变得更加优秀,成长为一个可被患者依赖师长信任的浮针工作者--为山东的浮针事业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