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科病症
有数据显示:在耳科门诊中,常见病多发病占门诊就诊人数的92.7%,而需要通过手术治疗的病症不足3.94%(医院的数据)。
在耳科门诊中,听力检查显示听力阈值在WHO规定的正常听力范围内的比例占16.42%,达到耳聋程度(听损导致交流障碍的程度)的患者比例占7.6%,绝大多数耳科患者属于部分与不完全听觉损伤(有听损但自觉没有言语交流障碍),之前的数据显示:听力残疾人口的比例接近总人口的1.7%。
临床实践总结发现:大多数耳科患者终极的危害或风险之一就是耳聋,包括听觉生理功能的衰退或者听觉与言语交流功能的丧失(参与和活动能力受限)。听力损伤既是一些疾病的结果,又是一些耳科病症的原因。
由于内耳损伤导致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是一个从无到有并且不断加重(恶化)的过程,也是目前不可逆转的功能损伤。但是,至少92.7%的耳科患者听功能改变的现象与特征可以通过几十元廉价的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检查获得非常有益的帮助。
目前,常规用于探查听功能的技术和方法比较齐全,结合耳内镜检查以及CT与MRI影像学检查,通过采集病史,大部分耳科病症可以控制和管理。
精细化检查技术
随着检查技术精细化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耳科疾患可以细分类型,进行治疗和康复。针对一些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病史超过6个月以上的听觉患者,例如耳鸣、耳闷、局部听损、听觉过敏等听觉不完全损伤状态以及耳聋与部分听力残疾的状态,通过精细检查的数据,可以应用更精确的听力学干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耳聋患者可以通过精细验配助听器获得良好的听觉,耳鸣患者与听觉过敏患者可以通过精细声治疗改善听觉,大部分不完全听损的患者可以通过医生的帮助改善生活习惯和听觉方式保持听觉功能,减少持续性加重的风险。
总之,对于耳科病症,不要拒绝超越人类视力的检查技术,仅有望闻问切是不足够的,现代社会“声音越来越多、越来越近,生活离不开声音……”
有技术和产品可以帮助患者改善听觉或者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件幸事和好运。
▼
如果看完觉得不错,
欢迎转载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作者/Blue
版面编辑/Ricardo
图片来源网络
精彩预告
耳鸣是如何形成的?(六)
听觉编码与助听器验配的本质区别
被忽视的廉价的耳功能检查项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