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医学之声作者:ivy
年春节文艺晚会,舞蹈“千手观音”21位表演中的18位,是因药物致聋。
药物性耳聋是指:药物应用过程中或应用后,发生的感音神经性聋。耳毒性药物是指那些可能造成内耳结构损伤的药物,这种损伤将会导致临时或者永久的听力缺失,或会对已存的感音性听觉缺失造成更大伤害。
目前临床上已知的耳毒性药物有近百种:
(1)氨基苷类抗生素:有链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其中新霉素的毒性最大。耳毒性损伤内耳毛细胞致感音神经性聋。由于这些抗生素无需皮试,价格便宜,在广大农村地区应用十分广泛。
(2)抗肿瘤药物:有长青新碱、硝基咪唑、顺氯氨铂、氮芥、卡铂等。都有耳毒性。如果患者同时服用了耳毒性抗生素或利尿剂,那么耳毒性的风险将会增加。
(3)袢利尿剂:有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等。
(4)水杨酸盐:有阿司匹林,有耳毒性。
(5)奎宁:奎宁带来的耳毒性类似于阿司匹林,毒效是可逆的,一旦药物治疗终止,毒性会消失。
(6)局部麻醉药:有利多卡因、地卡因等,也有致聋风险。
(7)重金属:有铅、贡、砷、磷等。长期接触,可发生身体内脏中毒,出现贫血、乏力、恶心,还可能出现耳聋。
(8)吸入性有害气体:如氨基苯、硝基苯、甲醇、二硫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四氧化碳、一氧化碳等。其中,硫化物可损害周围听器,而一氧化碳的毒性作用主要在中枢听觉传导径路。听力减退早期可恢复,慢性中毒者,耳聋为永久性。还可有耳鸣,平衡功能阻碍。
(9)其他:
①其他抗生素和万古霉素、妥布霉素、多黏菌素、大坏内酯类抗生素;
②抗肝素化制剂;
③铊化物制剂;
④含砷剂;
⑤乙醇和烟草中毒等;
⑥某些避孕药;
⑦消毒剂(如碘酒、洗必泰、甲醛);
⑧治疗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的药物(如:心得安、心得宁)等,都可损害听觉系统。
耳毒性药物致聋的机制尚不清楚,除取决于药物种类、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途径、内耳的药物浓度、药物与内耳的亲和性及排泄速度等外部因素外,与体内因素如遗传等有关。
症状主要以耳鸣、耳聋、眩晕为主,可能出现在用药过程中,也可发生于停药数日、数周甚至数月。
耳毒性药物引起的耳聋是直接损害内耳的感音神经细胞所致,而人体的神经细胞一旦死亡则很难再生,所以,至今尚末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要及时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预防的任务十分繁重,首先应严格掌握耳毒性药物使用的适应症,小儿应尽量避免或不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其次应用过程中应严格检测听力。禁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配成的滴耳剂。
一旦发生药物中毒迹象,如耳聋、耳鸣、恶心、呕吐、头晕、皮肤麻木等,应及时停药。不能用另外一种耳毒性药物替代原来的药物继续治疗,更不能交替使用两种以上的耳毒性药物。
药物性耳聋不可逆,医院以及临床工作者需严格掌握引起药物性耳聋药物的种类以及其用药原则,切忌忽略其致聋性药物造成的严重后果,避免以及减少药物性耳聋等悲剧的发生至关重要。
-END-
/相关阅读/
·警惕:吃出耳聋的常用药物!
/推荐阅读/
·这样教你看心电图,没有理由看不懂!
欢迎大家把您的心得,故事,知识,分享到医学之声!投稿邮箱:v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