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动症
概述
晕动症也就是我们平常提及的晕车晕船晕机,而其产生的理论之一与人类的进化有关:我们的祖先出门主要靠行走;而如今随着汽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人们不抬腿就能往前走,我们的眼睛与耳朵传递给大脑的信息不同步(耳朵:我没走;眼睛:我走了),有些人的大脑不能接受这种混乱的信息冲突,故而会表现出诸如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
关于呕吐有这样的趣闻,大脑在很久以前,身体发生混乱基本都因为吃进去的食物有毒,而我们都没有神农尝百草的胃,解决这一混乱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吐出来。
反应症状如恶心、面色苍白低血压、困乏伴哈欠、冷汗和最后出现呕吐,而眩晕只是次要症状。症状于24h内缓慢消退,因人而异。反应症状具有个体差异,若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解决这一办法的最好办法就是脱离交通工具等,但显然很难做到,下述是关于晕动症的病因讨论和具体建议。
目录
原因
1.视觉和前庭觉的冲突引起前庭植物性神经性反应
2.遗传
3.诱发因素:通风不良、饥饿或过饱、酒精等
对策
1.旅行前:预约座位、提前做好物品准备以及心理准备
2.旅行途中:相对稳定的位置、尽量通风、放松、睡觉等
药物
东莨菪碱、苯海拉明、甲氧氯普胺
穴位
简单易行,此处列举太阳穴、内关穴、合谷穴
训练
1.婴幼训练:越早训练越好
2.成人训练:需长时间系统训练
3.脱敏
原因
1.视觉和前庭觉的冲突引起前庭植物性神经性反应
参与维持身体平衡的系统共有3个:视觉系统、前庭系统和来自于肌肉和关节的本体感觉系统。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前庭系统。
在前庭系统中,壶腹嵴的感觉纤毛感受淋巴液的运动、椭圆囊斑、球囊斑,前庭器的内耳膜迷路的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是感受上下和左右的直线运动,三个半规管毛细胞感受旋转运动。而前庭系统对加速度特别敏感,它将运动信息传递给神经系统,其让大脑认为人体是处于运动中的。
有研究表明,低频率的平移运动是最主要的晕动病诱因。使用车辆、船舶、飞机这些低频交通模式下,前庭器官受到过强(如行车速度较快等)或过长(如旅途过长等)的刺激时,或刺激未过量而前庭机能过敏时,常会引起恶心、呕吐、眩晕、皮肤苍白等现象,称为前庭植物性神经性反应,严重时称为晕车、晕船或航空病等。前庭功能稳定性不良是产生晕车的主要原因。
据说汽油、汽车尾气等异常气味也能刺激植物神经,能引起植物神经神经调节障碍。
与此同时,如果你正在吃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布洛芬这些影响神经(如易导致乏力、嗜睡)的药物,也容易引起晕车。
2.遗传:据通过对患有晕动症的家系调查资料表明,晕动症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也就是说,家系中每代都出现病人的男、女人数大致相等,其发病机率与性别无关。当亲代中只有1人患病时,子代患病的危险为50%;当亲代中2人都患病时,子代%患病。不过现实生活中女性比男性更易患晕动症,这可能与锻炼、发育等因素有关。
3.诱发因素
(1)环境: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噪音、特殊气味等
(2)个人状态:饥饿或过饱、身体虚弱、内耳疾病、情绪紧张、睡眠不足、过度疲劳、激动状态、失眠等
(3)其他:含酒精的饮料、影响神经的各种药物
好了,虽然知道这些原因仍然会晕车,且这些原因多无法规避,但对于下文的对策--如何应对晕动症还是有意义的。
对策
旅行前:
1.预约汽车轮船靠窗或者前排、飞机靠近机翼、船中间或底层甲板的舱内。
2.备好用于呕吐的袋子、漱口的矿泉水、纸巾。
3.薄荷糖、姜糖、口香糖、适量吃柠檬、橄榄、橘子、芒果等。
4.根据个人习惯携带:耳机、眼罩、头枕(固定头部位置,减少晃动带来的不适)
5.进食应在乘车前1小时完成,少吃一点,但不要不吃,也不要吃过多;同时,在此前尽量避免进食辛辣、高脂或油炸等易引起恶心呕吐的食品;尽量避免烟酒。
6.提前告诉会晕车的宝宝可能会晕车,不舒服就吐出来,做好宝宝的心理准备。
旅行途中:
1.不管在什么交通工具上,尽量坐在一个稳定的位置上,例如飞机中部或者汽车前排通常较少剧烈动荡。所以没有晕动症的朋友搭载乘具时,可以尽量把这些位置让出来,留给需要它们的人。
2.条件允许的话开窗通风。
3.使用头枕将头固定:研究表明,头部和躯干的运动容易增加人体对晕动刺激的敏感性,所以将头顶在座位上,减少头部左右摇摆的幅度的运动,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4.不阅读、不盯着手机等电子产品、尽量看远处的位置比较固定的风景。
5.放松:腹式呼吸放慢放匀(每分钟6次的频率);耳塞、耳机或者眼罩等减少信号输入,干脆睡一觉。
6.橘子皮:用新鲜的橘子皮,折成双层后,用手指挤捏,其所喷射出的细小的橘香油雾,可有效预防晕车。
7.风油精涂在太阳穴或肚脐上,可以刺激交感神经,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的晕车症状。
8.旅行前一小时服用适量的维生素B6,可以缓解不适症状。
9.提前半小时服用藿香正气液或小夏半汤预防:半夏,可治吐食反胃,止呕吐,去胸中痰满霍乱转筋等症;广藿香,其芳香之气能助脾胃,故藿香能止呕逆。
药物[1]
针对晕动症的药物需要根据出行时间和出行距离,以及药品适应症来选择,要谨遵医嘱,不可将两种晕车药叠服,口服和外用的晕车药也不可同时使用,以防意外。
市面上预防晕动症的药物种类繁多,下面介绍常用的三种。
药物
商品名
用法
东莨菪碱
晕船宁
眩晕停
口服:乘车前20分钟口服,一次1片
贴片:通常建议出门前一晚贴在耳后皮肤上,也可在出发前5-6小时贴,乘车结束后取下药片
苯海拉明
乘晕宁
提前半小时空腹服用,每次一片,少量饮水
甲氧氯普胺
胃复安
15-30分钟前或餐前半小时吞服,一般每次1片
抗晕药物多作用于前庭神经核的各类起调控作用的受体,阻断“致晕”神经递质(传递信息的分子)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起到抗晕作用。对前庭神经核的刺激调控的主要激动型受体包括:M乙酰胆碱受体、D2多巴胺受体、5-HT2受体、H1和H2组胺受体;拮抗型受体包括:S阿片受体、5-HT1A受体。
但这些药物并非特异地作用于前庭神经通路,还作用于身体的其他部位,这就不难理解其副作用,如困倦、嗜睡、口干、便秘等的产生。
如果同时服用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嗜睡等现象则有可能达到影响生命安全的程度,如阿片类药物(吗啡,羟考酮,可待因)、酒精、安眠药、一些抗抑郁药、感冒药、抗过敏药、鼻炎药及镇静类药物等。
1.东莨菪碱(晕船宁、眩晕停):为M受体阻断剂/抗胆碱药物,有口服和贴片两种使用方式。
(1)苯巴比妥东莨菪碱片(晕动片):
① 适用于防治搭乘载具引起的眩晕、恶心和呕吐等晕动病症状。
② 用法:乘车前20分钟口服,一次1片,隔4小时可续服1片,24小时内不可超过4片。
(2)东莨菪碱贴(晕车贴):
① 用法:6岁以下不宜使用晕车贴、6-15岁每次可用半贴、孕妇慎用;通常建议出门前一晚贴在耳后皮肤上,也可在出发前5-6小时贴,乘车结束后取下药片(不同的晕车贴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均不同,可在睡前贴,请遵说明书使用)
② 贴位:耳垂根部的后凹处(该处皮肤破损者禁用)
③ 注意事项:用晕车贴后如果出现皮肤潮红发痒、心跳加快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取下贴片,多饮些热水,休息一段时间后症状会自然消除;
2.苯海拉明(乘晕宁):为H受体阻断剂/抗组胺药物,这是副交感神经抑制剂,能减少胃肠部位的恶心、呕吐等反应。用法:搭乘载具前半小时空腹服用,每次一片,少量饮水;根据需要,可隔4-6小时续服一次。青光眼者禁用。
3.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片):止吐。用法:乘搭乘载具15-30分钟前或餐前半小时吞服,一般每次1片,严重者2片,儿童酌减。提前口服维生素B6也可止吐。
穴位
1.按摩太阳穴
(1)定位: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凹陷处。
(2)操作:用双手大拇指指肚分别按揉头部两侧的太阳穴为中心的一寸(不仅仅是太阳穴),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度,按揉3-5分钟即可。
2.按摩腕部内关穴
(1)定位: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中央,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
(2)操作:当晕车时,用大拇指端掐按该穴,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度,难受想吐时可持续按压此穴。
3.按摩虎口合谷穴
(1)定位:拇指食指两指张开,将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这只手的虎口指蹼缘上,屈指,拇指尖处即为该穴。
(2)操作:将一只手的拇指放在另一只手的该穴位处,另一只手的食指放在这只手的该穴位处,两指相对发力按压穴位,力度以感觉酸胀为度,一压一放,持续3-5分钟或晕车症状缓解即可。
建议[2]
此模块主要提及一些幼时预防晕动症的训练、以及一些成年后针对晕动症进行的锻炼。(快发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名正言顺地让他们带你去游乐园,并且要经常去!)
1.1-14岁:前庭系统是所有感觉神经系统中发育最早的,胎儿2个月时内耳半规管已略成形,出生之后快速发展。苏联学者玛卡洛娃等研究表明,不同年龄儿童的前庭稳定性的表现不同,10岁左右已相当稳定,女孩在12-13岁,男孩在13-14岁左右达最高水平。
(1)婴幼:在此期间,只要牵涉到头部活动,都会产生大小不等的前庭刺激,锻炼其前庭功能。因此有晕动症者应多鼓励宝宝进行以下活动:抬头看、侧头听、踢腿、挥手、摇晃身躯等,不断反复地动作,不但起到锻炼作用,也能增进情感,减少晕动症的发生机率。不过同时也要注意宝宝的状态,过犹不及。
(2)大孩子:家里买旋转椅、陪孩子荡秋千等也是不错的选择。研究证明,系统从事体操等项目练习可以显著提高前庭机能的稳定性。这会可以送孩子去各种兴趣班,比如武术、舞蹈等。
2.成年人:宇航员经长时间平衡前庭功能锻炼后,才可胜任航天工作,这说明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前庭器官过敏的成年人,同样可以提高其稳定性。
(1)前庭功能训练原则:要积累50小时方可见效,但其下降和消退也比较快,一般停止训练5-7天就会出现消退现象。经过系统训练,前庭功能耐力最多可保持4个月,所以必须保持经常训练,这样才能使提高的前庭功能得到保持和巩固。同时,在前庭功能训练时要经常变换方法,做到经常性变换原则。同时选用多个激发眩晕的动作或者姿势,反复锻炼,使前庭中枢在多次接受不正常刺激后逐渐习惯,产生正常的平衡反射,眩晕即可逐渐消失。如睁眼与闭眼交替、快速与慢速交替等。这样可以避免刺激过于单调,产生不良反应,而且可以提高训练的效果。训练前请热身,结束训练后放松、按摩!
(2)主动训练:是指人为地主动地选择各种可以产生加速度的旋转运动进行前庭功能稳定性训练的方法。如摇头、体操、铁饼、滚轮、链球、篮球、浪桥和蹦床练习等,均能有效地提高前庭分析器的稳定性。
简易版
摇头操
头部依次做左右转动、前后转动、前俯后仰、左右倾斜、顺时针和逆时针左右旋转,各种运动作50秒,头动频率每秒2-4次,休息5秒,再接着做,共做5分钟,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做摇头体操难以忍受时,头动频率和锻炼时间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打地转
即体前屈旋转加做头部上下左右摆动,加上刚结束就要求辨认方向,或头前倾30°原地转圈,每分钟15-20次,刚结束往前走直线20-30米,每次做3-5组。
或许你觉得上述很麻烦,那你可以理解为小时候左手从右手下边绕过去捏着鼻子原地转圈,然后和小伙伴一起玩抓迷藏。
走步练习
走直线:即两脚走成一条直线,先向前走,适应后再练习退着走,开始睁着眼睛走,适应后再闭眼练习
走曲线:即先在地上画一条较长的曲线,然后沿着曲线走,中间可增加旋转身体的运动来增加锻炼的难度
升级版
跑跳
在跑跳过程中做各种快速改变方向、急停快起、突闪和迅速转体换位等动作
单杠、双杠
单杠中的骑撑回环摆动,双杠中的挂臂回环、前滚翻、手倒立等
体操
后滚翻、前滚翻、鱼跃前滚翻、侧手翻、手倒立等垫上体操动作
综合练习
立卧撑、8字跑、躲闪跳和穿梭跑四种形式组合而成的综合性练习
蹦床
在蹦床上做各种旋转、翻滚动作(公款去玩,是训练)
(3)被动训练:是一种让受训者坐在可产生加速度变化且能做圆周运动的器械上,如电动旋转椅、四柱秋千、离心机等,去被动地感受加速度对人体前庭器官的刺激作用的训练方法。如对水平半规管的训练,可以让受训者闭眼坐在转椅上,头前倾30°顺时针旋转5-10圈后突然停止,立即向前弯腰至90°,5S后睁眼并迅速抬头坐正。被动训练法的特点是训练的强度和量较好控制,但主观感受不太好,训练需谨慎,而且容易消退。
(4)综合训练:是一种将被动训练与主动训练结合起来的训练方法。要求二者必须有机结合,适时适量合理地穿插进行,一般按1:2的比例进行。即被动训练法训练一次,则主动训练二次。每天、每周、或每一训练周期,均可按此比例进行。
3.脱敏:比如短时间短距离乘坐载具,根据个人状态可增加每次乘坐载具的时间以及距离。
参考文献
[1]彭丽君,余汉华.抗晕动症药物药理研究进展[J].医院药学杂志,(02):47-48.
[2]卓杰先.晕动症的发生、预防及体育疗法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0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