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一旦出现了斑块,相当于在体内安装了“不定时炸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让人们时刻处于危险之中。那么,出现血管内斑块后,身体会表现出什么症状吗?今天小编将会为您答疑解惑。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往往没有十分明确的症状,但是斑块形成以后引发的继发病变往往是突然发生的,有时甚至能在几分钟之内夺去人的生命,让人猝不及防。它的存在,是血管发出的“求救信号”;它会越长越大,能够导致偏瘫甚至失去生命。
每个人的身体内或多或少都会有斑块存在,随着年龄的增长,斑块也在增多增大。一个地方有斑块,不代表着只有一个地方不好,血管遍布全身,有一个地方出现问题有了症状,意味着其它部位的血管或多或少也有问题,只是还没有堵塞得很严重。所以说“小”斑块蕴含“大”危险。
生活中我们应多寻找斑块的“蛛丝马迹”,及早防治,避免悲剧发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微小的症状,来初步判断体内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
胸部疼痛
胸部疼痛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典型症状。冠状动脉是为心脏供应血液的主要渠道,一旦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就会影响心肌供血。斑块形成早期体积较小,对血流影响不大,但是有可能会造成无症状心肌缺血。中晚期的斑块体积较大,会阻碍心肌供血,引发心绞痛,严重者完全阻塞血管,就会引发心肌梗死。
头晕头痛
头晕头痛是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信号。我们的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因此脑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期,就会出现神经衰弱、情感异常、判断能力低下等一系列症状。其中神经衰弱主要表现为头晕、头昏、头痛、嗜睡、记忆力减退、易疲劳等。
耳聋耳鸣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耳鸣、耳聋等症状,一定要提高警惕,这有可能预示着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因为我们的内耳感受器对缺血缺氧很不耐受,对缺血缺氧比心肌更为敏感,一旦有斑块阻碍了内耳的血液供应,很快就会引发耳鸣、耳聋的症状。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斑块有稳定和不稳定两种,它们都可以导致缺血性卒中,但机制有所不同。首先,稳定斑块有一个厚的纤维帽和薄的脂质核心,像“皮厚馅小”的饺子,比较稳定,不容易破裂。稳定斑块的体积可以不断增大,使脑供血动脉的管腔逐渐变窄。当血管腔严重狭窄或完全堵塞时,可发生脑卒中。
而不稳定斑块的纤维帽薄而脂质核心较大,像“皮薄馅大”的饺子,非常容易破裂。不稳定斑块破裂使胶原和脂质外露,从而诱发凝血反应和血栓形成。
血栓形成后有两种结果。一个是血栓脱落,随血流流向远端,堵塞远端血管;另一个是血栓不脱落,而在斑块局部不断增大,形成原位血栓,最终堵塞血管。这两种情况均导致血栓性脑卒中。
美国《卒中》杂志刊载的一篇论文中,曾对名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调查,结果表明,颈动脉斑块面积随年龄增加显著进展。尤其是45~70岁时,斑块进展迅速。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持续吸烟等都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动脉粥样硬化伴随人的一生且不断进展,因此,动粥样硬化需终生管理。
图文信息来源于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