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前庭系统产生供应的椎基底动脉出现血氧供应不足,使得机体前庭出现功能障碍性的眩晕。临床中的PCIV患者的特点主要为:发病急,病情易反复,是临床中的一种多发性疾病及常见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当中,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产生十分严重的不良影响。目前临床中对PCIV患者进行诊断的参考依据主要为影像学资料及患者的临床症状,存在操作复杂、争议多等弊端,给予PCIV的临床诊断及鉴别造成十分大的困难。前庭自旋转试验(VAT)是临床中全新的检测前庭眼动反射功能的一种方法,目前VAT试验已经在国内外临床中广泛应用在诊断前庭周围病变的过程当中。但是目前临床中对PCIV患者应用VAT试验进行鉴别诊断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因此,选取年7月-年3月我院收治主诉为眩晕的后循环缺血患者68例,进行VAT实验,并对健康人群的VAT实验结果相比,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年7月-年3月我院收治主诉为眩晕的后循环缺血患者68例。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中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诊断标准。(2)年龄范围:45-65岁。(3)患者均主诉头晕、自身有摇晃感等。(4)合并出现后循环缺血性临床症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者。(2)合并听力障碍、屈光不正者。(3)不能配合进行VAT试验者。对照组30例,年龄45-65岁,平均(56.9±2.1)岁,其中男16例,女14例;研究组68例,年龄45-65岁,平均(57.1±1.8)岁,其中男40例,女28例。两组在年龄及性别方面有可比性,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获取伦理委员会核准。
方法:试验方法仪器:前庭功能自旋转试验仪器(美国WestemSystemResearch,Inc);试验仪器主要包括三部分:头带构件、信号接收、处理器及计算机控制中心。测试步骤:分别在受检测者的指定位置将皮肤的表面电极放置好,将传感器带到受试者头部,通过传感器来对受试者的头部及眼部运动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受试者在检测过程中,依据医护人员的指令来将头部进行摆动,主机频率设置范围:2.0-6.0Hz,将受试者的头动幅度进行详细记录,并对各项参数进行分析,包括:对称性、垂直相位、水平相位、垂直增益及水平增益,当受试者合并一项及以出现异常者,即提示为阳性。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的前庭自旋转试验结果。
统计学方法:数据使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数,行X2检验检测;计量,行t检验检测,P<0.05时提示差异显著。
结果
两组在非对称比及相移延迟方面的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增益增高伴随减低比率及增益增高未伴随减低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表1。
讨论
临床中老年门诊当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诉症状就是眩晕,在临床中老年门诊的所有就诊原因中约占80%。资料统计显示,有约超过50%的中老年人都曾出现过眩晕病史。因为眩晕自身具有复杂的病理性特点,同时加之中老年患者通常合并较多的基础性疾病;眩晕又跟患者个体的全身各种因素都存在相关性,所以,在对眩晕类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时更加困难。尤其是PCIV患者,其临床症状既能够表现出中枢性眩晕,同时也可表现为周围性眩晕,因此单单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十分难以鉴别诊断。临床中对PCIV进行鉴别、诊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检测并评定机体的前庭功能。
VAT是临床中诊断前庭功能的一种简单试验方法,其试验内容主要是在短时间(18s)之内通过对患者的小幅度摇头及点头动作进行检测,从而测试机体包括小脑及视觉功能的前庭眼动反射。VAT试验具有很多优点,比如,无痛苦、准确及试验快速等,跟临床当中传统低频前庭功能的检测方法相比,VAT在前庭功能的检查方面更为完整。PCIV患者主要为中老年群体,因为绝大部分的中老年患者自身耐受性都较差且体质偏弱,很难完成传统复杂对前庭功能进行检测的实验,对PCIV患者临床鉴别诊断有效率产生很大影响;而这部分患者在进行VAT实验检测时,依从性更高,能够更为顺利的完成实验。VAT可以有效的鉴别患者属于外周性还是中枢性病变,当VAT实验结果提示增益异常时,表示患者存在后循环缺血;当患者合并出现脑出血及脑血栓的风险。即便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为阴性,而当VAT试验结果提示异常时,也能够将其作为一种临床预警,便于临床对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预防。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的VAT试验结果主要显示为增益增高伴随减低或者是增益增高未伴随减低。提示本次研究中的PCIV患者主要表现为中枢性方面的病变。推测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为:因为机体的后循环发生缺血,对小脑绒球的小结叶正常功能产生了影响;由于前庭眼动反射属于一种神经反射系统,小脑绒球叶能够检测内耳前庭及眼外肌,同时还能够对前庭眼动反射的误差产生调控作用。前庭眼动反射的第二级调控中枢是小脑,其作用主要是抑制眼外肌神经核及前庭神经核的调节。研究组的VAT试验结果主要表现为高增益,正好反映了因机体小脑的抑制性减弱,而导致前庭眼动反射发生亢进,提示PCIV会对小脑功能产生影响。
本次研究中PCIV患者进行VAT试验的结果提示,部分PCIV患者除了表现出中枢性受损的高增益现象之外,还有一部分PCIV患者既表现出外周受损的增益增高、增益减低现象。分期其原因主要为:第一,当机体发生后循环缺血的同时,也可能伴随出现内听动脉的缺血现象;而后循环的中基底动脉终末分支动脉血管就是内听动脉,同时还缺少侧支循环血管,一旦后循环发生缺血,就会导致内听动脉血管内的血流减少。累积内听动脉血管之后,会使得内耳前庭的终末器官发生功能受损,损伤前庭眼动反射弧的完整性,最终使得患者出现前庭外周性部分频段的受损现象。第二,后循环缺血会累及脑干的中穿行前庭神经段,损伤前庭神经;假如同时累及构成前庭眼动反射通路反射弧的神经元时,就无法正常、完整的传导反射弧,进而表现出前庭外周性部分频段受损。第三,中老年群体通常会合并出现很多系统方面的慢性疾病,比如:高血脂、高血压及糖尿病等,这些慢性疾病大部分都会合并出现后循环缺血,进一步导致内听动脉血管的正常供血发生障碍。
综上所述,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前庭自旋转试验,试验结果提示患者的表现主要为增益增高伴随减低,或者是单纯性的增益增高未伴随减低,可提示后循环缺血性患者的病变位置主要位于外周或中枢部位;前庭自旋转试验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鉴别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及意义。
来源: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年第37卷第7期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