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世界的精彩,需要健康耳朵的倾听。然而,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完全失聪,为生活、社交带来诸多不便,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在第22个全国爱耳日到来之际,我院儿童保健科特为大家科普了爱护双耳健康,预防听力下降的相关知识。
听力下降的常见病因要保护耳朵,预防听力下降,首先得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耳朵听力下降。一般来说,损害听力的因素有以下这些:
1.洁耳过度:如破坏鼓膜所致等;
2.五官疾病:如中耳炎鼻炎等;
3.心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等;
4.工作压力过大:如疲劳过度、休息不好等;
5.工作或生活环境噪音较大;
6.药物不良反应。
听力下降的分类听力下降也分很多种,看看您属于哪一种?正确诊断,可帮助提高治疗效果。
医学上一般将听力下降统称为耳聋。耳聋并非完全失聪,而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以至全聋几种情况。通常我们多按病变部位将耳聋分为传音性耳聋、感音神经性耳聋和混合性聋3类:
1.传音性耳聋:是指由于声音的传音变压装置发生了障碍,影响声波传导所致的听力下降。外耳道、鼓膜、听骨链等结构发生的病变引起的听力下降都是传音性聋。传音性耳聋一般不会导致听力全失,如果做纯音听力测试可以发现,气导听力损失一般不超过60分贝,属中度耳聋,而骨导听力基本属正常范围。
2.感音神经性耳聋:是指病变位于耳螺旋器的毛细胞、听神经及各级听觉中枢,使对声音感受与神经冲动传导等发生障碍,引起感音神经性耳聋。
3.混合性聋:是指混合了传音性和感音性两方面病变而致的听力下降。如长期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者,既有鼓膜穿孔,听小骨损坏所致的传音性聋,又可因长期的细菌毒素吸收,伤害内耳听器而引起感音性聋。
预防听力下降,要做到几件事1.日常生活防噪音: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
2.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尽量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良好心境。
3.按摩:按摩耳垂前后的处风穴(在耳垂与耳后高骨的凹陷处)和听会穴(在耳屏前下方,下颔关节突后缘凹陷处),可以增加内耳的血液循环,有保护听力的作用。宜每日早晚各按摩一次,每次5-10分钟,长期坚持下去即可见效。
4.注意用药: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这些药物容易引起耳中毒而损害听力。
5.不要挖耳朵: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挖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能弄坏耳膜。耳道奇痒难忍时,可以用棉签沾少许酒精或甘油轻擦耳道,亦可内服维生素B,C和鱼肝油。
6.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可有效扩张微血管,从而促进内耳的血液供应,防止听力减退。多服用一些补肾的食物,如核桃粥,芝麻粥,花生粥,猪肾粥等,这些食物对保护听力颇有裨益。
7.不要长时间使用耳机:如果想长时间听歌或看视频,可以不使用耳机。
8.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对防止微循环障碍、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很重要。
特别提醒新生儿一定要做好听力筛查孩子听力正常是语言发育最关键的基础。但据有关研究报道,正常生产的新生儿中约有1%-3%的新生儿出现听力障碍,如果孩子存在听力损害的高危因素,出现听力损害的比例还要高。因此,在孩子出院前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及时的诊断发现新生儿听力损害,并及时采取干预手工操作可以减轻由于听力障碍给出孩子语言发育带来的损害,避免先天性聋哑儿童的发生。
听力筛查是一项非常简便的检查,只需要孩子在安静的环境里,将筛查仪的耳塞轻轻地放在孩子的外耳道里进行测试,时间一般只需几分钟,无疼痛、无损伤。因此,新生儿在出院前,医院做一次听力筛查。如果医院确诊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先天性聋哑儿的发生。
素材提供儿童保健科编辑
潘敬秀校对
刘斌许海云审核
熊玮-TheEnd-●感谢“医”路有你!辛苦了,兴化妇幼医生们……●健康宣教
有一种病,会导致不孕,却尤其偏爱年轻小姑娘……●兴化市妇幼保健院有哪些特色诊疗项目?15张表格,让你一目了然……●紧急通知!新冠疫情防控的最新要求来了……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