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前庭外周性眩晕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病机制是位于平衡器官(球囊、椭圆囊)的碳酸钙颗粒脱落至半规管后,随体位变动刺激平衡器引起眩晕发作,主要表现是随头位改变后出现的突发性、短暂性眩晕,视物旋转,该病现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患者的认识。
我科门诊现已有大量的耳石症患者的诊治病例,其中大部分患者能立刻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然而,有少部分患者在耳石成功复位后仍有残余头晕,表现为非旋转性头晕、行走不稳、漂浮感等,症状持续存在或头位改变时出现,这样的情况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困扰,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耳石复位后的残留症状。
关于耳石复位后残余症状机制的探讨:
耳石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有学说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对耳石的脱落已经产生了适应,当耳石复位后,中枢神经系统需再次对新的模式进行适应,所以引起了残余症状。
引起耳石复位后残余症状的因素
①治疗前眩晕的持续时间:耳石复位后残余症状与治疗前眩晕的持续时间有关,治疗前眩晕的持续时间长可导致中枢适应延迟,使患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恢复,所以耳石症早期诊断和及时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②发病年龄:随诊年龄的增长,人的平衡能力会降低,同时,年龄大使得耳石的吸收能力下降,耳石功能需要一定时间恢复,导致耳石复位后残余症状持续的时间较长。
③焦虑障碍:容易焦虑的患者会对耳石症的发作产生恐惧,会一直存在担心耳石症复发的可能,患者反复恐慌发作并恐惧,这种紊乱即为惊恐障碍。惊恐障碍的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和失控感,这可能是残余症状产生的一种原因。
④复位治疗次数:经过多次复位治疗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残余症状,这可能是由治疗期间未完全重新复位而残留的耳石碎片造成的中枢适应延迟而一起的。
关于耳石复位后残余症状相关治疗
药物治疗:可以应用改善循环药物及抗焦虑药物
缓解情绪障碍: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耐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情绪。
前庭康复锻炼:患者早期进行适当的前庭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中枢前庭补偿,减少残余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耳石复位后的辅助治疗。我院耳鼻喉科眩晕听力诊疗中心,自建成立以来,不断完善诊疗设备,应用先进的耳石诊疗系统、眼震电图仪、前庭自旋转检查仪、纯音测听、中耳分析仪,为万余名患者进行诊断,分析病情,制定精准个性化诊疗方案,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近期我科再次引进了多个先进的诊疗设备,包括脑干诱发电位、耳蜗电图、耳声发射、40Hz诱发电位等,进一步完善了对于听力、眩晕疾病的诊疗方法,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更好的服务于耳聋耳鸣及眩晕(耳石症、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前庭性偏头痛、前庭神经炎、听神经瘤等)患者。
如您或家人有耳鼻喉方面的不适,请您于我科就诊,也可以电话咨询。
-转(门诊)转(病房)
特别提示
我院耳鼻喉科,于每周五上午9:00-12:00聘请资深助听器测配师于我科门诊为需要佩戴助听器患者服务,如您有这方面的需要,您可于上述时间到我科门诊咨询、测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