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ldquo忌口rdquo


无论是在休闲还是工作中,大家都喜欢吃凉性食物来清热、泻火,但中医认为养阳要生发、发散,而寒凉食物有收缩作用,尤其是对肠胃和邻近的心脏和动脉有刺激,导致痉挛。寒凉之物最大的危害在于损耗人的阳气,引起人体功能的弱化,人的内脏功能弱化后就容易引起气的停滞和血的瘀结,我们身上的病很多来源于这些损伤阳气的不良习惯。

文:本草头条团队(bencaotoutiao)

全文约字,阅读约需1分钟

想要健康,首先要保护好我们自身的阳气。

常食凉性食物的坏处

饮食养生讲究唯"性"也,这个"性"是指食物有寒、凉、温、热等不同的性质,中医称为"四性"或"四气"。凉性或寒性凡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就属于凉性或寒性食物。如适用于发热、口渴、烦躁等症象的西瓜、适用于咳嗽、胸痛、痰多等症象的梨等都属于寒凉性质的食物。

经常吃凉食不仅会引起胃肠的不适,还会使胃肠的血管遇冷收缩,影响食物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管。胃肠道血管收缩,又减少胃肠的血液供应,减弱胃肠的消化蠕动力量及消化液的分泌,从而降低了分解食物的能力。

对于阳虚体质的人,不宜长期或过量食用凉性食物,以免诱发或加剧阳气不足,从而出现“寒”症,如手足不暖、腰膝酸冷、形寒肢冷等,而中医常说的气滞血瘀其实病因根源就是贪凉。《黄帝内经》中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日常在过食寒凉食物后出现咳嗽的现象,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就是寒凉伤胃困脾,导致肺气不利,引起的咳嗽喘息。

体寒易引发的疾病

1.疼痛

头痛、腰痛、关节及神经风湿疼痛等都会伴随着体寒出现。

2.肠胃炎

腹部着凉会引起腹痛,并且会伴随腹泻的症状,腹泻是肠胃为排出多余水分来温暖身体而产生的反应。

3.过敏

随着寒气入侵身体易出现过敏症状,例如结膜炎、鼻炎、哮喘、皮炎等。

4.眩晕、耳鸣、呕吐

伴有眩晕和耳鸣症状的美尼尔氏综合征,通常会在疲劳、睡眠不足或者压力大的时候发作,其原因是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遇到阻碍,导致排尿不畅从而使水分滞留在体内,身体为了排出多余水分减少了体内水分总量和内耳淋巴液的反应,多是因体寒导致水分代谢变差产生的症状。

中医疗法解决体寒

体寒的最大特典就是怕冷,每天坚持热水泡脚;多吃一些温补食材,如牛羊肉、红枣茶和姜茶等。

中医疗法改善体寒可活血化瘀,如埋线扎针、推拿按摩、中药包外敷等。冬天不宜做全背拔罐等排毒功效的保健方式,但适合沐足。冬天的养生关键是避寒,而“寒从足生”,保持足部的温暖才有助于身体温暖。

足底的涌泉穴是肾经的要穴,沐足可以起补肾的功效。沐足时,可以用川椒10克、食盐10克煮水,放进高桶里,热水至少要泡到小腿部位。在睡觉前泡20-30分钟。

了解更多行业资讯,请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yyy.com/jbbj/131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