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

一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又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英文缩写为BPPV,指的是与头部或身体姿势变动相关的短暂的眩晕发作,是一种常见的内耳自限性疾病。

二BPPV流行病学

1、BPPV是眩晕病中极为常见者,约占所有眩晕症的20%,老年患者眩晕的50%

2、女性多于男性,可有家族性

3、发生于后半规管(PC)者多见,次为水平半规管(HC),少数发生于上半规管(SC)

三BPPV的发病机制

BPPV的发生在于前庭囊(椭圆囊和球囊)斑内耳石的变性与脱落,由黏附在囊斑变为漂浮在内淋巴液中,随着头部的运动,这些变性的颗粒就会撞击半规管的感受器,形成眩晕的临床症状。

四BPPV发病原因

1、特发性或原发性的BPPV占50~70%,愈后好

2、老化引起耳石膜退变

3、内耳供血不足,石器胶质变薄,椭圆囊斑耳石脱落,进入后半规管长臂或贴在壶腹嵴上

4、头部外伤迷路振荡,耳石脱落,占7~17%

5、中、内耳疾病,内耳硬化症、梅尼埃氏病,前庭神经炎,中耳炎均可引起耳石脱落

五BPPV的临床特征

1、典型症状为头部迅速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引起伴有眼震的阵发性眩晕

2、大多数患者在坐起、躺下、翻身、前倾或后仰时出现

3、眩晕发作持续短暂,一般为数秒至1min。

4、重复诱发头位眩晕可反复出现

5、无听力下降和前庭功能障碍,偶有耳鸣。

六BPPV的治疗

1、心理治疗:许多患者因反复发作眩晕易产生恐慌和焦虑情绪,治疗中应耐心解释本病可治好,预后良好,以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2、手法复位

3、药物治疗:不应作为首选方法。常用的药物有静脉内碳酸氢钠,钙离子拮抗剂如西比灵等,抗胆碱能药物脑益嗪等,抗组织胺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苯二氮卓类药物等,类组胺作用药物敏使朗(甲磺酸倍他司汀)等。

4、手术治疗:对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症状频繁发作,影响生活、工作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后壶腹神经切断术或半规管阻塞手术,可取得较好疗效。

八BPPV预后

BPPV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常见的三种自然病程是:

①发病数周到数月后,患者的眩晕症状自行缓解

②眩晕的发作与缓解交替,间歇期由数周到数年不等

③少部分患者的眩晕症状持续存在,没有自行缓解的迹象

如果您或周边的人遇到这种疾病的困扰,我们可以为您提供帮助,

联系方式:脑病二科杨大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yyy.com/jbbx/103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