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喷嚏荨麻疹,多因受凉汗不出;时医认定过敏症,脱敏激素病难除;
姜艾煎汤夜泡脚,微微汗出营卫舒;运动宣肺鼻涕减,皮毛浸润湿毒诛。
凡过敏症,多是由外入内,呼吸过敏,先自口鼻咽喉开始,喷嚏流涕、咽痒咳嗽,进而出现喘憋气短;皮肤过敏,以风疹(荨麻疹)为多见,很多人只是觉得要躲避凉风,而不知“风邪袭人,汗出而散”。微汗不要大汗,汗出不要临风而立。抗过敏之法,泡脚出汗,运动出汗,食疗发汗,皆可。要微微出汗,要坚持经常,可治愈很多反复发作的过敏症,避免吸入激素或者总吃止痒药。西药止痒控制发汗,中医止痒疏散发汗。此二者差异。凡呼吸过敏或皮肤过敏,必然有饮食不当之故。虚者容易过敏,是因为饮食营养不足;实者容易过敏,却是食物中香料等辛热之品太多,或防腐剂等化学制品吃得太多。多吃杂粮和蔬菜,食物新鲜而天然,饮食素而淡,是治愈过敏症的良方秘法。上火之人秋天多,有人问我是为何?天气干燥小便黄,小便黄少大便干;再兼凉风闭汗孔,汗孔闭塞郁火煎;郁火炎上人躁烦,咽干流涕体恶寒;恶寒本是寒包火,秋凉之节辛润甜。注:秋凉之时,小便黄又少,大便干难解,既有恶寒感觉,又有咽喉干痒痛的上火感觉,既要吃点姜片、胡椒等温散之品,发发汗,又要多吃瓜果梨桃等凉润之品。新鲜应季的水果多润肺生津,对于上火心烦有效果。有人害怕水果凉,自己胃弱不敢吃,其实,胃不是怕凉,而是怕硬怕不干净,去皮少吃饭后食,肯定没问题。关于眩晕眩晕之证春秋多,春日天阳秋体阳,天热阳上易眩晕,天凉亢阳多晕眩。神清气爽阴阳和,妙哉平衡谷肉多,一把青菜水煮过,滋阴清火自灵活。秋季眩晕多因动脉硬化,因为天气寒热错杂,日夜早晚温差过大,此类人血管舒张收缩能力差,适应寒温变化不利,容易出现一过性脑供血(内耳系统)不足,导致眩晕发作。多吃姜丝煮青菜,及时增减衣物,保持温暖微微汗出,适当户外活动,必然可灵活运动,眩晕缓解。越怕晕眩人越晕,晕时呕恶好吓人,其实不必把晕怕,导引定志宁心神。眩晕发作莫逞强,身心放松卧养神,呼吸吐纳思虑少,从来平和不死人。需要提醒中老年患者,尤其是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患者,秋凉早晚冷,出门锻炼要注意。早晚不注意,受凉升肝阳,阳亢血压高,危险及心脑。很多心脑血管意外,发生于换季时节,正是因为温差变化不适应。身体壮实无基础病的人,应注重“春捂秋冻”之古训:无病慢增衣,适应寒气扰,切莫当风站,慎重贴秋膘。(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吕金仓,男,中共党员,中医世家,医学博士,副主任中医师,国医大师学术经验传承人。河北省医养结合促进会副会长,医院院长,世界中联医养结合常务理事。承袭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浊毒理论,受陆广莘国医大师健康医学和郭赛珊教授脏腑辨证治法影响,从“浊毒致郁,郁生百病”入手,结合食养运动、情志调摄、吐纳导引诸法,倡导“命周”理论的综合调理,擅长不孕不育症诊疗和晚期肿瘤等慢性病调治。诊疗助理:,月经量少不排卵,化浊解毒是妙法
神奇中医真科学---院士神预测与国医大师通治方解
探讨中医阻断新冠肺炎发展的几个重要节点
致中医人的一封信------写在新冠肺炎防控关键期的心里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