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肺炎的防治技术
一、犊牛肺炎对生长发育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在初生头60天内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犊牛,体重更轻;在2-9月龄内增重更低;在13月龄时个头更小;存活至分娩的可能更低(66%vs84%);分娩日龄更晚(vsdays);发生难产的可能升高(55%vs46%);产奶量更低(-1.1kg/d)
二、犊牛肺炎危害
1、1-6月龄犊牛第二大常见疾病。
2、地方流行性肺炎。
3、牧场不间断性疾病。
4、可能爆发慢性疾病。
5、1-3月龄发生肺炎,降低增长速度,产犊前淘汰可能性增加2.5倍。首次产犊推迟4.5-6月,增加第一个泌乳期的淘汰风险。
三、犊牛肺炎症状
发烧39.5°C;咳嗽;增加呼吸频率、耷拉脑袋;流鼻涕眼泪;精神沉郁离群;食欲减退。
、
三、引起犊牛肺炎发病因素
1、环境
初春入冬易发季节,热冷应激,湿度75%易增加病原体的存活时间,饲养密度过大增加病原体的浓度,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黏膜导致防御机制降低。
2、引起肺炎的病原体
细菌、支原体、病毒(IBR传染性鼻气管炎、PI3副流感病毒、BRSV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VD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支原体肺炎症状:一般发生在1-8周哺乳犊牛,临床表现1个或2个耳朵耷拉;头斜,脑袋和脖子伸展;眼皮下垂,精神消沉;流涎;没有具体症状:食欲下降,精神沉郁;早期没有表现常伴有关节炎;剖检肺部,内耳处发生脓肿及病变。
支原体感染引发器官病变
四、牧场中引起肺炎感染的风险因素
饲喂的常乳或初乳巴杀不彻底,含有致病菌;健康犊牛与患病犊牛的直接接触;犊牛舍通风较差,潮湿;饲养密度大。
五、犊牛肺炎的综合控制
饲养管理;严格监控初乳质量,巴杀处理;加强犊牛自身免疫;保持良好通风:正压负压通风;按日龄细致分群;病牛隔离,减少与病犊接触;减小饲养密度,增加垫料厚度。
垫料评分:
1分躺在垫料上边2分蹄部埋入垫料3分腿埋入垫料
六、肺炎的诊断和监测
每周两次,对哺乳犊牛呼吸系统是否健康做全面检查评分;常测定五项指标即体温、鼻孔分泌物、是否咳嗽、眼分泌物和耳朵状况;采用四级评分法系统即0分(正常)、1分(轻微)、2分(较重)、3分(严重);总评分小于4分者视为正常,等于4分者应该继续观察,大于4分者则需立即治疗。
肺炎的诊断和监测呼吸系统状态评分
七、犊牛肺炎的治疗
1、提高机体免疫力,使用黄芪多糖等饮水。
2、抗菌消炎:
恩诺沙星:每kg体重,牛、羊2.5mg,一日1-2次,连用2-3日。
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一次量,每10kg体重0.4ml,一日1~2次,连用不超过5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