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罕见病行业报告动脉网


自年以来,国家针对医药行业深入改革颁布了多项政策法规,涉及临床试验数据核查、一致性评价、审评审批改革、优先审评审批、CFDA(现NMPA)加入ICH、医保目录调整与谈判、试点4+7带量采购及全国扩容。改革步骤环环相扣,力度空前,拨开了医药行业最沉重的乌云,大量创新药临床及上市申请在年后喷涌而出,包括被“冷落”多年的罕见病用药领域。

罕见病虽然未有明确定义,但是在人口基数庞大的中国,实则并不罕见。因现实中各种因素叠加(医药研发、患者人群、医保支付等),导致大部分罕见病患者无药可用或无力承担治疗费用,患者家庭担负着沉重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国家为解决罕见病患者的切实用药需求,多次在医药行业改革文件中提及罕见病用药领域:加速罕见病新药上市,在政策方面降低罕见病药物研发及临床试验门槛,推动罕见病用药进入医保目录以及简化市场准入流程,通过罕见病仿制药大幅降低患者用药负担。希望经过一系列的努力,落实并解决罕见病患者最关心的用药问题。

为帮助读者了解、研究罕见病市场,动脉网蛋黄研究院与艾美达共同撰写并发布了《中国罕见病行业报告》,本文摘取了报告的部分内容,尝试为读者展示国内外罕见病的机遇与挑战。

罕见病用药因政策“不罕见”

据统计,自年至今,相关部门共颁布的十余个政策文件,均涉及加速罕见病药物审评审批。年国务院发文《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加快创新药审评审批:加快审评审批防治艾滋病、恶性肿瘤、重大传染病、罕见病等疾病的创新。

第一批优先审评审批清单于年底正式公布,此后陆续公布34批清单;到年底,优先审评审批常态化更新。同时,临床急需境外罕见病药物加速审评审批;临床试验“默许制”正式执行,新药上市申请成为优先审评审批的“主角”;“时限优先”+“附条件上市”助力全球已上市罕见病新药入华。

在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的罕见病品种中,共有87个受理号。其中,制证完毕/已发批件的受理号53个。

通过对比CDE承办日期-优先审评审批公示日期时间差平均值,与优先审评审批公示日期到制证完毕/已发批件状态变更时间差平均值,可以看出优先审评审批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罕见病药物临床获批速度。

但是,详细看每一个罕见病品种受理号,可以发现承办日期距离优先审评审批公示日期较远的受理号(差值天以上),在纳入优先审评审批后,完成审评审批速度相对较快。对于承办日期距离优先审评审批公示日期较近的受理号(差值天内),在公示日期之后,仍然面临近平均天以上才能完成审评审批工作的情况。当然,造成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审评审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沟通环节复杂等因素。

优先审评审批虽然让罕见病及临床价值较高的药品申请从海量药品申请中脱颖而出,但是仍然面临在优先审评审批队列中进行排队以及各种因素导致的长时间完成审评审批。在这种情况下,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加速审批和临床试验“默许制”的逐步落实,带来了相关所有品种快速上市的重磅“加速器”。

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加速审批

年10月23日国家药监局和卫健委共同发布《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审评审批工作程序》,其中药审中心建立专门通道开展审评,对罕见病治疗药品,在受理后3个月内完成技术审评;对其他境外新药,在受理后6个月内完成技术审评。上述时限不包括申请人补充资料所占用的时间。

年11月1日,国家药品监管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公告《关于发布第一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的通知》,通知公布了第一批40个品种名单。年3月28日,国家药品监管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关于第二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的公示,对遴选出的30个境外已上市的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

第一/二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在中国上市

“默许制”后,优先将何去何从?

在临床试验“默许制”尚未落实前,优先审评审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罕见病申报临床试验和申报上市排队时间过长的问题;在“默许制”正式实施后,优先审评审批专注于缓解新药上市申报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罕见病药品申报也因此获益。

年11月5日,CDE公布首批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公示8个受理号。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药物临床试验审评审批“默许制”的落地,将加快医药企业的新药研发进程,加快新药上市,有利于创新型药企向前发展。

在年共有35个受理号被纳入优先审评审批,其中上市申请17个,临床申请18个;年截至10月30日,共有21个罕见病药物受理号纳入优先审评审批。

-.10.30罕见病药物CDE优先审评

门槛-罕见病药物研发及临床试验困难重重

世界范围内已确诊的罕见病超种,仅有不到10%的疾病有已批准的治疗药物或方案,临床研究是罕见病用药(孤儿药)研发的一大瓶颈。在孤儿药开发领域,美国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我国刚刚起步。

长期以来,因国内对于孤儿药的法规不健全、产业政策缺乏、研发成本高等因素,开发孤儿药的收益较难预期,国内企业对研究或开发针对罕见病的药物也不感兴趣。我国针对罕见病药物研发支持政策已有较大的改善,但相关细则仍需逐步建立和落实。

年国家出台各项政策支持国外罕见病药品进入中国,境外企业在我国获批上市品种数量大幅增加,仅年就获批了10个药物。从国家药品监管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两批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来看,涉及66个品种,其中罕见病用药就占50%以上,共37个。

对于列入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名单的品种,可按照《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审评审批工作程序》提交相关资料,直接提出上市申请,且CDE建立了专门通道加快审评,对罕见病治疗药品,在受理后3个月内完成技术审评。在上述名单中,截止到年11月8日,陆续已有6个品种获批上市,省去了国内临床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境外罕见病药物在我国上市时间。

境外已上市临床急需新药名单(一、二)中已获批上市的罕见病药物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罕见病用药将仍以进口为主。一方面,国际医药企业以“境外数据申请”上市,省去了在国内做临床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境外罕见病药物在我国上市时间;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在开发罕见病药物临床方面也有多项利好政策,减轻企业负担。

如年12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鼓励药品创新实行优先审评审批的意见》(食药监药化管〔〕号),文件进一步修订并明确了对治疗罕见病的药品注册申请予以优先审评审批,并允许在申报临床试验时即可提出减少临床试验病例数或免做临床试验的申请。

中美临床时长对比

总的来说,中国尚处于创新转型期,基础研究相对薄弱,转化能力不足;临床研究资源尚不充分、临床研究能力和数据质量尚需提升;罕见病药物临床研究单位数量少、经验缺乏;罕见病药物研发技术细则缺失等短板仍需慢慢补足

羁绊:罕见病用药市场准入仍有困难

纳入医保目录,是中国新药进入市场最快放量的重要途径。对于所有药品来说,终其所有努力,进入医保目录,意味着产品推广成功了一半,罕见病用药亦是如此。为让更多的罕见病新药纳入医保目录,国家医保局通过医保常规目录调整以及医保目录准入谈判两种方式,动态调整药品在目录中的进出。

年10月19日上午,国家医疗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滔,在年中国罕见病大会上表示:年国家医疗保障局启动了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并于8月20日公布了常规准入阶段的调整结果,本次调整调入药品品种个,调出个,并确定了个谈判的药品。

调整思路为补齐短板、优化结构、鼓励创新,特别是对罕见病的用药,在评审过程中组织了罕见病患者、专家和地方医保部门,听取各方的意见。

据统计,在我国已经获批上市的60种可治疗罕见病药品(以通用名计,获批适应症明确治疗某种罕见病)中,已有45种(以通用名计)被纳入了国家医保药品目录,适用于26种罕见病,其中年新准入目录的有6种,适用于原发性肉碱缺乏症、早发帕金森病等。年经谈判新纳入乙类目录有7种,适用于肺动脉高压、C型尼曼匹克病等。年谈判续约失败的治疗罕见病用药的是重组人干扰素β-1b。

对于通过医保谈判及常规目录调整纳入乙类目录的罕见病品种来说,或多或少有一定价格下降,降幅在10%-70%之间。虽然进入医保目录是产品市场准入最关键的一环,但是进入目录后,并不意味着销售额的井喷。

以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依维莫司和重组人干扰素β-1b为例,三个产品分别用于治疗血友病、结节性硬化症和多发性硬化,通过医保谈判降幅分别是10%、42%和30%。在医院数据库中,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销售额同比增长19.8%、依维莫司同比增长35.7%;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最小值及单位销售量同比增长27.2%、依维莫司同比增长94.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通过医保谈判降价进入目录后,三个药品在销售额方面稳步增加,销售量增长相对较高。但是销售额和销售量距离井喷仍有很大的距离。但在年续约谈判品种中,重组人干扰素β-1b续约失败。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便进入医保后,罕见病用药的市场培育与推广均不可缺少,该有的临床医生和患者教育仍将继续。但是鉴于罕见病病种的特殊性,政府相关部门或可以在临床医生和患者教育方面有更多助力空间。

企业会以可持续盈利为先决条件,在正常运营的基础上才能规划更优质的产品上市。当然,会有企业已罕见病用药为切入点,进行产品线和品牌/口碑的转型,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罕见病药品盈利较少,但为企业树立良好口碑、社会效应以及培育各方资源,同时为其他品种的推广奠定基础。

但是,对于研发型创新药来说,若没有良好的价格保护,则有可能面临后续研发动力不足的问题。罕见病用药与常规用药不同,在价格方面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企业和患者均能有希望共同前行。

疑问:降低罕见病患者用药负担到底由谁来解决

众所周知,罕见病患者用药负担非常重。由中国罕见病联盟牵头,医院共同发起,北京病痛挑战公益基金会协作,香港中文大学赛马会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学院负责实施的“年中国罕见病患者综合社会调查”显示,在本次调查的位患者中,几乎接近一半的患者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49.2%),其中包括了2.4%的家庭在年完全没有收入。平均来看,位患者家庭在年的家庭年收入为.5元。

其中,成人患者家庭在年的家庭年收入为.9元,而儿童患者家庭为.9元。

整体而言,受访患者年的医疗费用支出(包括直接与间接医疗支出以及与医疗相关的非医疗支出)大约是人均.77元;其中完全自费的金额为.77元,占总医疗支出的85.7%。其中,成年患者的医疗自费支出平均为.30元,占成年患者家庭年收入的57.2%;未成年患者的医疗支出平均为.90元,占家庭年收入的72.2%。未成年患者家庭的医疗负担要比成年患者的更重。

在名曾经或目前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90.5%的人以药物治疗为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降低罕见病患者用药负担,成为了政府部门最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yyy.com/jbbx/149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