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耳朵里的眩晕症病根
张老伯今年60多岁,身体一向比较健康,但近一段时间睡眠不太好。
这天准备午休时突然觉得有点晕,跟着眼前的家具就转了起来,感觉床头向下沉去,床尾像要立起来似的,不敢睁眼,不敢动弹,紧接着就是恶心、呕吐,发作数分钟后若停止不动则眩晕停止,但是若位置再改变,眩晕又会发作。家人生怕他有脑血管的问题,医院,CT、核磁、彩超、化验,一通检查之后,排除了脑血管的问题。医院也说不出来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眩晕,只是给开了一些增加血液循环的药(银杏叶片等),慢慢好转了。可过了个把月,同样的毛病又犯了。有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经检查确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症,是因为内耳中嵴帽上的小耳砂掉在半规管里而引发眩晕。做了一次极为简单的复位治疗后,到现在一年多了,一次也没犯过,恢复得很好。
关于眩晕的滋味,差不多人人都有过或轻或重的的体验。小时候玩儿“团团转”游戏,看谁转的圈数多,转得快,直到晕倒为止。还有很多人都有晕车、晕船、晕飞机的经历。眩晕是一种让人很难忍耐的痛苦感觉,剧烈的眩晕常常是一下子就把一个人“打倒”,感觉天旋地转,让你站坐不能,动弹不得,恶心呕吐以及恐惧感伴随而来。在现实中,有不少人被“闹不清
云里雾里眩晕病找到病因是关键
三大类型囊括百种眩晕
眩晕只是一种症状,不是疾病的名称,背后一定是潜藏着某种疾病。医院耳鼻喉科引进的国内一流的眩晕病诊疗设备,能够完成前庭功能的系列化检查,为患者提供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方向。
眩晕病的种类非常多,按照发生机理定位共分为三大类近百种:
前庭周围性眩晕,也叫耳源性眩晕。约占73%~87%,占眩晕病的三分之二左右。其病变在耳蜗前庭器官,起病突然,眩晕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可呈阵发性,有眼震症状。如梅尼埃病、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耳内带状疱疹、伴有眩晕的突发性聋、变压性眩晕、前庭迷路震荡等。
前庭中枢性眩晕。也叫脑源性眩晕。约占7%~10%,全身某些病变累及前庭中枢引起的眩晕。起病缓慢,呈持续性,可持续数日数月。眩晕较轻,多向一侧移动感,头重脚轻,眼震方向无规律性或无眼震,体检中常有脑干损害体征。如脑供血障碍、小脑出血、蛛网膜炎、脑膜炎、脑瘤、脑脓肿等。
非前庭性眩晕。约占6%~15%,主要有以下种类:
眼源性眩晕眼肌麻痹、青光眼、屈光不正、虹膜炎、视网膜炎等。
颈源性眩晕颈椎病、颈肌不平衡。
血液和心血管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眩晕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等。
消化和植物神经系统引起的眩晕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失眠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更年期等内分泌性疾病引起的眩晕。
发病率最高的是哪种类型的眩晕病?
最新研究发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简称BPPV)占整个眩晕病的三分之一,发病率最高。就像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老伯就属于这种类型。这种病好发于老年人,常有特殊的诱发体位。以前由于仪器设备和整体诊断水平的限制,该病能够得到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人的只是少数,大多数患者经常在临床的多个科室之间辗转,得不到适当的诊断与治疗,当眩晕发作时,总是怀疑是不是心脏和脑血管出了什么问题?或是脑子里长了瘤子?还是有什么全身性的大病没查出来?承受着疾病和心理顾虑双重折磨。
在人体的内耳里,有一套专门掌管人体平衡功能和位置感觉功能的精密结构,如半规管和前庭部分、内淋巴、嵴帽、小耳砂等等,如果这些结构中任何一处出现了问题,就会引起平衡位置感觉异常,也就是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发病原因就是内耳“负责”平衡的耳石(也叫小耳砂)脱落,进入半规管,当姿势改变时,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半规管内移动,影响内淋巴的平衡流动,造成眩晕症。耳石复位是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重大突破,费用不高,只需几百元,有效率可以达到92%,复发极少。
医院耳鼻喉科配备丹麦尔听美全进口眼震电图仪、前庭双温检查仪,甩头试验仪,纯音听力仪,声导抗,ABR(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以对全部半规管、耳蜗、听神经功能进行检测、评估,并且对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进行手法复位,疗效肯定,我科周一到周五全天开诊。
咨询电话
-
图文/杨信茁编辑/武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