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爱耳日
每年的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听力健康”。
据年WHO最新统计,全球共有3.6亿人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占全球人口的5%,而我国的听力障碍人口有两千多万,仅次于肢体残疾成为排名第二的残疾。其中7岁以下的聋哑儿达80万,且每年新增约6-8万。
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类人群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积极开展预防,防止耳聋发生、控制新生聋儿数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耳聋筛查工作也至关重要。
1
听力损失的原因
引起听力损失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最常见的就是耳朵外耳、中耳、内耳结构及听神经,听觉中枢的病变,其次长时间接触噪声,服用耳毒性药物,头部外伤,一些疾病的并发症和后遗症,如脑膜炎、梅尼埃病、糖尿病等,都会引起听力损失。
还有一些是先听性听力损失和遗传性听力损失,包括在妈妈妊娠期间受到病毒感染,宝宝出生时的一些并发症,如黄疸和家人的基因遗传等。另外由于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的机能都随之退化,而引起老年性听力损失。
2
日常生活中的伤耳行为
3
教学中提升听力障碍儿童沟通
策略和方法
??1.1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提高沟通能力。
听障学生的学习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能力,听、说是口头语言的吸收和表达,读写是书面语言的吸收和表达,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学习语言的终极目标是与他人交流,因此,要通过读、听、写共同作用于说,逐步使听障学生在倾听中学习“说话”,在阅读中享受“说话”,在书写中理解“说话”,引导听障学生养成善于倾听、正确表达、爱好阅读、乐于写作的好习惯。
??1.2提高听障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在课堂学习中提高沟通技巧。
听障学生要重视作文教学,培养写作兴趣,平时有目的、有计划的读一些作文选和课文读物,在读中积累让该学生眼看、心想、口读、手动,在反复的读诵中积累语言材料,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在学习应用题的时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学好应用题的手段,一方面教师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听障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听障学生要掌握一定的数学语言,在课堂上理解并运用课堂语言与老师沟通。
??1.3以语言训练为抓手,提高沟通方式的效能。
要培养听障学生的交往能力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听话能力,那么,听说能力的训练和言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不可缺少的。听障学生的语言学习途径有三种:一是日常生活中学习、二是社会交往中学习三是专门多带语言训练,教师和家长要抓住机会,帮助听障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1.4以心理疏导为手段,培养健康的交往心理。
听障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和家长可以用亲切、灵活、恰当的语言引导有心理障碍的听障学生说出内向的苦闷,使其郁积的感情得到宣泄,激发听障学生与人交往的热情和欲望,让听障学生“敢交往”“会交往”、“多交往”,在交往中帮助听障学生建立交往的平等感、信任感、耐挫感并不断扩大交往范围,增加交往数量。
4
家长应该如何做?
??2.1及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