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桃姐》中,导演许鞍华用一个输液瓶,定格下刘德华悉心照料住院中“桃姐”的动人画面。而现实中,如果你爱你的家人,请不要轻易让他们输液,因为它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可怕。
院长在线按+
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但临床上其实50%以上的输液都没有必要,而儿童在滥输液现象中受害最深。从中医角度看,输液滥用带来两个潜在巨大危害:一是损伤后天之本,造成小儿免疫力低下,老年人早衰等后果。二是伏邪留为病根,邪气不出反而入里,伏藏于内,久而久之转化为风湿免疫类疾病、恶性肿瘤等。
01
你一感冒发烧就要去输液?
陈金柱:发明它的西方国家现在却几乎不用
▲陈金柱湖南卫视《百科全说》作客嘉宾,著有《寻医不如自医——陈金柱谈中医养生》一书。
打点滴是中国人发明的吗?
它是西方国家发明的。
如果有亲戚朋友在外国的,可以去问一下,
医院,
治疗一般的感冒发烧有打点滴的吗?
为什么外国人发明的东西他们几乎不用?
大家知道中国脑瘀血病人的最小年龄吗?
只有8个月,这样的小孩我见太多了。
大家都知道,
一岁以前的小孩感冒发烧不能吃药,
医院只能打点滴,
在小脑袋上剃光的地方打。
孩子这么小的脑袋,点滴瓶比脑袋还大,
这么多液体往里面打,大家想过后果吗?
为什么小孩子会经常脾气暴躁?
小的时候如果经常感冒发烧,
遇上事一着急、一上火就是脑瘀血。
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女性,
二、三十岁满脸是褶?
你问她们是不是一不舒服就去挂吊瓶?
输液是直接进入静脉的,
刚输完的时候,毛细血管水分多了,
皮肤看起来特别漂亮,
可过两天水分被吸收了,皮肤又干了。
老是这样充水膨胀,收缩,
常年下来皮肤就变得松弛了。
看到这,你就知道长期输液的后患有多大。
实际上感冒很简单,按照中医来讲,
是因为人体的营卫之气出现虚弱,
造成外邪入侵。
传统中医学认为:
治疗不是杀灭病邪,而是驱赶它,
消除病邪在人体中生存的条件。
中医通过几千年的实践,
积累了无数调整疾病的经验,
从中掌握了各种各样病邪进入
到人体后的发展变化规律,
所以不管病毒如何变,
根本问题是在于人体机能的失调上。
02
输液到底有多可怕?
杜光:1瓶药液20万微粒,每年几十万人死亡
▲杜光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药学部主任、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合理用药学组组长
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
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
在39万以上。
国家食药监局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也显示,
因静脉注射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占到56.7%。
输液微粒会堵塞微血管,
质量再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零微粒”标准,
含有大量的尘埃粒子、玻璃屑、橡胶微粒、
以及活性炭颗粒、药物结晶等。
医院检查“吊瓶”时发现,
1毫升青霉素加入50%的葡萄糖药液中,
可检出直径2~16微米的微粒个;
据计算,毫升药液中就有20万个微粒。
而人体最小的毛细血管的直径只有4~7微米,
输液会使药液中的微粒蓄积在毛细血管中,
导致微血管血栓、出血,
以及肺动脉高压、肺纤维化,甚至致癌。
长期输液还会导致,
人体内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的改变,
出现发热反应、肺水肿、心力衰竭等问题,
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
输液速度越快,
人体血液循环的负荷就越重,对人体越危险。
输液过程中如果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
还可能引起交叉感染。
临床中还发现,药液中加入的药物越多,
其毒副作用就越大。
“吊瓶”中如合用7种药物,
其毒副作用就会增加50%以上。
有些药如果搭配不当,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可迅速发生化学性沉淀,甚至出现中毒反应。
03
过度输液问题有多严重?
盛慧球:50%以上都没必要,对儿童伤害最大
▲盛慧球上海交通大医院急诊科主任
我一位朋友的女儿,
曾因发热伴咽痛、鼻塞、流涕到急诊看病,
被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
我给她开了退烧药等口服药后,
叮嘱她多休息、多喝水。
但朋友对她的处理不太满意,
问:“能否输点液,好得快一些?”
很多人和我的这位朋友一样,
在感冒、发烧、腹泻等“小病”出现时,
第一个想到的治疗方法就是输液,
觉得这样“好得快”。
输液是侵入性操作,相当于一个小型“手术”。
输液过程中,需要刺破血管,
向其中输入本不属于人体的药物,
这个过程中,
输液药物、设备、环境、操作的无菌程度,
都会影响输液安全。
其实输液主要适用于地震或突发事故,
以及脱水严重、病情危重、
乃至无法口服药物的患者。
但临床上,
住院患者几乎%进行输液给药,
在门诊患者中也非常普遍,
其实,50%以上的输液都没有必要。
目前输液给药滥用现象,
在治疗感冒等疾病时尤为突出。
感冒经过一定周期是可以自愈的,
不是合并多种危重疾病的感冒,
根本没必要输液。
儿童在滥输液现象中受害最深,
有的儿童因此而丧命,
这是因为孩子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
过敏反应会更强烈。
04
输液滥用还有两个潜在巨大危害
颜芳:损伤后天之本,久而久之转化为肿瘤
▲医院中医经典科主任、医学博士
目前仍没有对各种病毒均有效的静脉药物,
所以感冒时输液多用的是抗生素,
而抗生素只针对相应的细菌有效,
属于药不对证,自然不存在确切的疗效。
而且感冒这种情况就扔那么多炮弹去打,
将来苍蝇都打不了。
抗生素在中医理论中具有寒凉属性,
直接输入血管后把这种正邪反应给压制了,
症状因此就有所减轻,
但不仅邪气没有很好排出去,伏藏于体内,
还可能损伤到正气,尤其是胃气,
因此很多病人尤其是老年人,
用了抗生素后就会出现发热退了,
但疲倦、出冷汗、腹泻、胃口差等副反应,
长此以往,不仅体质会受影响,
而且会让邪气逐层入里,停留体内,
变成伏毒,落下病根。
从中医角度看来,
输液的滥用还带来两个潜在巨大危害:
一是,损伤后天之本。
人的发育有赖先(肾)后(脾胃)天两本。
抗生素性属寒凉清降,久用损伤脾胃,
运化失常,逐渐带来胃口差、消化不良、
容易感冒、头晕、易伏邪等症状,
这在小儿:
会带来发育迟缓、智力偏低、免疫力低下,
对于老年人:
则造成消化功能差、易感冒、
早脱发、早衰等严重后果。
二是,伏邪留为病根。
因抗生素的使用,
邪气不出反而入里,伏藏于内,
表面上看感冒好像好了,实际上留下了病根。
一旦天气变化则易交相呼应,发为顽疾。
例如感冒后的长期反复咳嗽。
不仅如此,伏邪入里,酿生寒痰湿浊瘀等,
久而久之,有机会转化为风湿免疫类疾病、
良恶性肿瘤等疑难绝症,贻害无穷!
05
哪些“小型手术”根本不用做?
朱光发:真相是六类呼吸道疾病不需要输液
▲朱光发首都医科医院主任医师
能吃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
这是医生的普遍治疗原则。
然而,很多患者总是主动要求医生给输液。
即使知道,也不当回事!
其实,呼吸科门诊常见的:
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
急性支气管炎,
慢性咳嗽,
轻度到中度慢性阻碍性肺疾病,
哮喘急性发作;
这六类疾病,多数患者通常是不需要输液的。
比如长期咳嗽的患者,输液老不见好,
这是因为咳嗽不是细菌感染引起,
而可能是胃食管反流等引起,
此时采取其他方法治疗反而见效快。
在这个效率至上的国度,
当医生只有3到4分钟时间给一个孩子诊病,
最保险的方法显然就是随大流的注射;
很多家长的健康素养也决定了
他们认为给孩子输液才是对孩子的重视;
还有药品营销的问题等等。
近日安徽卫计委公布了53种不用输液的疾病:
一、内科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宭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二、外科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三、妇科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功血)
四、儿科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小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本文参考资料:
《随便输液=变相谋杀!这6种常见病可以不输液,切记!》(来源:健康时报)
《95%的人不知输液过多可致癌对儿童伤害最大》(来源:楚天金报)
《首部中国输液安全共识出炉输液就是一次小手术》(来源:健康时报)
《生病时输液好得快?别傻了!这可能是一道“送命题”》(来源:生命时报)
《感冒就输液,这么多危害你可知道?》(来源:“颜帅点灯说养生”头条号)
《陈金柱:寻医不如自医》(来源:深圳原始点医学)
版权声明:本文为院长在线原创。版权归院长在线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