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条温和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条悬于选定的穴位或病痛部位之上,通过艾的温热和药力作用刺激穴位或病痛部位,达到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治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一、适用范围
1.内科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寒型疾病及寒湿所致的疼痛,如胃脘痛、腰背酸痛、四肢凉痛、月经寒痛等;中气不足所致的急性腹痛、吐泻、四肢不温等症状。
2.骨外科各种术后肠功能恢复期。
3.适用于缓解各种虚寒性疾病所致的腰膝冷痛、指端麻木、下腹疼痛等症状。
4.妇产科病证:子宫脱垂、习惯性流产、外阴白色病变、胎位不正、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5.儿科病证:脑积水、流行性腮腺炎、婴幼儿腹泻、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症等。
6.五官科病证:近视眼、麦粒肿、单纯性慢性青光眼、老年性白内障、过敏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内耳眩晕症。
二、评估
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是否妊娠。
3.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
4.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
5.施灸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
1.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2.个别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艾灸部位可能出现水泡。
3.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艾灸盒、酒精灯、打火机、弯盘、广口瓶(水)、纱布块、必要时备浴巾、屏风、计时器。
五、基本操作方法
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确定治疗部位。嘱患者排空二便,调节室温。
2.备齐用物,携用物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遵医嘱准确取穴,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5.将艾条点燃后插在艾灸盒上,施灸者先放于自己前臂内侧试温,以温热舒服为宜。后置艾灸盒于患者施灸部位,距离皮肤约2~3cm,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为宜,每处灸15~2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6.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7.施灸过程中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患者皮肤情况,及时调整艾条高度。
8.施灸结束,立即撤离灸盒,将艾条插入广口瓶,熄灭艾火。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如有艾灰,用纱布清洁;如局部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自行吸收;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泡液,用无菌纱布覆盖。协助患者着衣,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9.酌情开窗通风,注意保暖,避免吹对流风。
10.整理用物,洗手、记录并签名。
六、注意事项
1.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和腰骶部、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处,有出血倾向者不宜施灸。空腹或餐后一小时左右不宜施灸。
2.一般情况下,施灸顺序自上而下,先头身,后四肢。
3.施灸时防止艾灰脱落烧伤皮肤或衣物。
4.注意观察皮肤情况,对糖尿病、肢体麻木及感觉迟钝的患者,尤应注意防止烧伤。
5.如局部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自行吸收;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泡液,用无菌纱布覆盖。
附:艾条温和灸技术操作流程图
来源:医院。编辑:王红明
欢迎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最好白癜风传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