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前沿速递持续和短暂性向地性位置性眼震


持续性向地性位置性眼震(临床多见于轻嵴帽耳石症)的定侧问题一直是临床工作中一个难题,一般认为患侧为RollTest眼震较强侧及转头时零平面侧,两项检查结果一致时定该侧为病变侧;然而,临床工作中发现两项检查侧别不一致现象并不少见;本文为KimSK发表在《Journalofclinicalmedicine》(IF():5.)的一项临床研究,比较了持续向地性位置性眼震患者在做Rolltest,RowandLeanTest,NullPlane时的眼震特点,并对轻嵴帽机制及其眼震产生特点做出了假设与解释。与大家一同学习,一同理解。

01

引言

持续向地性变向性位置性眼震(direction-changingpositionalnystagmus,DCPN)与典型的短暂向地性DCPN(管结石)不同,被认为是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c-BPPV)的亚型。目前认为,持续向地性DCPN的可能机制是由于嵴帽的比重低于周围的内淋巴,但其潜在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典型的短暂向地性DCPN(管结石)不显示零平面(Nullplane),发病机制是由管内自由滚动的耳石造成的。Rolltest中Nullplane是否存在和向地性DCPN的持续时间是诊断持续性向地性DCPN定侧的重要依据。理论认为,在Rolltest中,眼震较强的一侧与零平面的一侧必须相同,然而,在某些情况下,Rolltest中较强的一侧与零平面的一侧是相反的,给确定患侧造成一定困难,影响临床诊治。

BowandLeantest提高了Hc-BPPV的定侧。持续向地性DCPN患者也可见BowandLean眼震,Bow眼震的方向与零平面的侧别一致。因此,本研究对持续和短暂性向地性DCPN患者行Rolltest(翻滚试验)、BowandLeantest(低头-仰头试验)以及Nullplane(零平面)的侧别进行了研究,以帮助确定持续向地性DCPN的受累侧别及其机理。

02

研究内容

对25例持续向地性DCPN患者(Rolltest中向地性DCPN超过2分钟且存在一个Nullplane)和41例短暂向地性DCPN患者(Rolltest中向地性DCPN不超过1分钟)均进行HeadRolltest(HRT)、BowandLeantest(BLT)和Nullplane试验。比较了解Bow眼震和Lean眼震的发生率,分析持续向地性和短暂向地性DCPN患者Rolltest中眼震较强侧与BowandLean眼震的方向、零平面侧别之间的关系。

03

结果

1持续和短暂性向地性DCPN患者之间的人口学研究结果

*Rolltest时眼震较强侧。#1例为未定侧别。

2持续和短暂性向地性DCPN患者BowandLeantest(BLT)眼震

BN=bowingnystagmus,低头眼震;LN=leaningnystagmus,仰头眼震;*p0.05.

3BowandLeantest(BLT)、HeadRolltest(HRT)、持续性向地性和短暂向地性DCPN患者之间Nullplane侧别分析

HRT:Nullplane=HRT眼震较强侧侧别和仰卧位零平面侧别相同;BLT:零平面=BLT中BN眼震方向和仰卧位零平面侧别相同;BLT:HRT=BLT中BN眼震方向和HRT眼震较强侧侧别相同。*p0.05。

04

讨论

已有多项研究报道过持续向地性和短暂向地性DCPN,并提出其发生机制。治疗向地性DCPN(hc-bppv)的常规手法复位对持续向地性DCPN无效。根据Ewald’s第二定律,病变侧在向地性DCPN(管石症)为Rolltest时眼震较强侧,在背地性DCPN(嵴顶结石症)为较弱侧。零平面可以帮助背地性DCPN定侧。多项研究发现,持续向地性DCPN也属于嵴帽型,同背地性DCPN相似也存在零平面,Rolltest中病变侧为眼震较强侧。然而,本研究发现在Rolltest中,只有16.0%患者的眼震较强侧与零平面的侧别一致,下文从两种机制解释眼震较强侧与零平面的侧别不一致现象。

首先,Rolltest中转头旋转角度对应的嵴帽的位置可以解释这种现象。Rolltest中转头旋转角度对应的嵴帽的位置在持续性向地性DCPN和短暂向地性DCPN的位置不同。当头部从仰卧位向患侧转20–30°时,嵴帽平行于重力方向,即Nullplane(零平面),眼震消失,Rolltest为再向患侧转头40–50°(许多患者在Rolltest中可将头左右旋转70°)。最终,嵴帽相对于垂直轴转大约40–50°。然而,当Rolltest转向健侧,嵴帽相对于垂直轴转约为90-°,诱发眼震最强(图1)。

研究发现,在有Nullplane的向地性DCPN患者中,从零位平面旋转90度时,眩晕症状和眼震均最强。因此,对于持续向地性DCPN的患者,在Rolltest中转向健侧时,眼震可能会更强,这与我们的预期相反。也就是说,患侧是Nullplane的一侧,而不是Rolltest中的眼震较强侧。

图1左侧持续向地性位置性眼震患者在Rolltest头滚转角度对应嵴帽位置的理论研究结果。大箭头和小箭头分别表示患侧和嵴帽的运动方向。左水平半规管和嵴帽前面观。A0(仰卧位)嵴帽从内向外。A1(Nullplane)向左旋转20–30°(患侧),嵴帽平行于垂直轴。A2(头向左转,病变侧)旋转了额外的40–50°,嵴帽从垂直轴向下旋转40–50°。A3(头向右转,病变对侧)嵴帽向垂直轴旋转90-°,眼震最强。

其次,我们考虑到嵴帽的解剖学位置,但有关于水平半规管的嵴帽的解剖学信息很少。Curthoys等在一项尸检报告中报道了水平半规管在人类颞骨中的大小[17]。在本文中,水平半规管嵴帽的方向是从内侧到外侧。也就是说,水平半规管的嵴帽是相对于矢状面向外侧倾斜,且嵴帽和垂直线之间形成一定角度(图2)。

图2左侧水平半规管和仰卧位的嵴帽(从前面观)。θ:嵴帽和垂直线的夹角。

许多有关持续向地性DCPN的研究均引用了Curthoys的嵴帽解剖理论,并将嵴帽的方向描述为“从内侧到外侧”;然而,Curthoys等并没有提到这个方向。Bergenius等认为,当判断患侧时,嵴帽的相对于矢状面的角度是至关重要的,水平半规管嵴帽所在的平面大约平行于前半规管,但还缺乏证据证明。如果此理论是正确的话,Nullplane的一侧与患侧相反,也与Rolltest眼震较强侧相反(图3),即患侧为眼震较强侧。

图3左侧持续向地性位置性眼震患者在Rolltest头滚转角度对应嵴帽位置的理论研究结果。大箭头和小箭头分别表示患侧和嵴帽的运动方向。左水平半规管和嵴帽前面观。A0(仰卧位)壶腹从外向内侧。A1(Nullplane)向右旋转20–30°(健侧),嵴帽平行于垂直轴。A2(头向右转,健侧)旋转了额外的40–50°,嵴帽从垂直轴向下旋转40–50°。A3(头部转向左侧,患侧)嵴帽向垂直轴旋转90-°,眼震最强。

侧别判断

请输入

我们进行BowandLeantest来帮助定侧。BowandLeantest眼震在持续向地性组比短暂性组发生率高,可能是由于嵴帽的特点,在Rolltest和确定Nullplane后BowandLeantest引起的疲劳性更小。

如果嵴帽的方向是从内侧到外侧,bow眼震的方向应和Rolltest中较强眼震的方向一致,因为它会导致内淋巴向壶腹流动和患侧的眼球震颤,而嵴帽移动的方向与Bow时重力的方向相反。然而,这两个测试的一致性只有33.3%。这种差异可以用上面提到的两个原因来解释。第一,Bow时嵴帽是在向壶腹的方向,此时眼震的方向朝向患侧。如前所述,由于壶腹在Rolltest中的位置变化,较强眼震的方向与患侧相反。第二,若认为嵴帽的方向是从外侧向内侧,在Bow的时候,嵴帽是在离壶腹的方向,这引起与患侧相反的眼震。此方向与Rolltest相反,与Nullplane方向相同。

根据Ewald‘s第二定律,当Rolltest可以清楚地定侧时,上述两种解释均可能发生的。当Rolltest眼震较强侧不明显时,眼震较强侧可与Nullplane或Bow的眼震方向一致。

尽管我们没有将其纳入结果,但有4例持续向地性DCPN患者与内耳疾病相关(前庭神经炎或特发性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伴半规管功能减低)。在这些患者中,Nullplane方向都与Rolltest眼震较强侧相反。由于向地性DCPN与内耳疾病几乎同时发生,因此持续向地性DCPN的患侧可能与内耳疾病的病变侧相同。如果是这样,无论是Nullplane还是Rolltest中眼震较强侧都与患侧完全一致。这说明,在持续向地性DCPN中,患侧的确定不能用单一理论来解释。然而,我们在分析中排除了他们,因为他们有双侧前庭不平衡,这可能与BowandLeantest或Rolltest期间发生的眼震有关。

05

结论

当Nullplane的方向与Rolltest的方向相反时,很难从Nullplane的方向或Rolltest眼震较强侧的方向来确定持续向地性DCPN的侧别。可以通过在Rolltest中根据头部旋转角度嵴帽的位置或持续向地性DCPN中嵴帽的解剖学方向来解释。

参考文献

KimSK,LiSW,HongSM.DifferencesintheHeadRollTest,BowandLeanTest,andNullPlanebetweenPersistentandTransientGeotropicDirection-ChangingPositionalNystagmus.JClinMed.;9(1):73.

眩晕诊治,我们一路同行!

郑大二附院眩晕中心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yyy.com/jbbj/126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