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颌关节解剖知识
一,关节凹位于颞骨鳞部下方,凹面向下,横卵圆形。分前后两部。前部容纳髁突组成关节,后部容纳腮腺一部分及血管神经。周边有前内外三缘,前缘为关节结节,外缘为颧弓后续部分,内缘为一裂隙。其后方为岩鼓裂与颅内相通,但因岩鼓裂位于关节凹内缘并非后缘,故髁突生理运动时不致压迫此裂的神经血管。关节凹全部被覆纤维软骨,凹顶部纤维软骨最薄。关节结节下后方较厚。关节凹自前向后分为三部:前部最宽为关节凹前壁,为关节凹前壁,称关节凹前斜面;中部微凹略窄为关节凹顶;后部最窄为关节凹后壁称后斜面。二,关节结节位于颞鳞的颧弓根部,横于关节凹前端形似一峰,有一岭和两斜面,后斜而前高后低,髁突向前移动时沿此斜面进行,故此斜面又称髁道。关节结节表面筱盖纤维软份较厚,在开口运动中关节结节后斜面是功能负重区。三,髁突为下颌升支末端,横卵圆形,外端向前,内端向后,上下可分为头颈二部:头部为髁突,髁突内外径长、前后径短。髁突顶有一横岭分髁突为前后两斜面:前斜面称关节面,覆盖的纤维软骨较厚,与关节结节后斜面正相对,共同组成关节负重区;后斜面覆盖的纤维软骨较簿,髁突后移位时易损伤此区。髁突延续变细的部分为髁颈,髁前内侧有翼外肌附着,髁颈在成人之前为下颌骨发育中心。三,髁突位于关节凹与髁突之间,为一坚硬的纤维性板。其中央较薄,前缘及侧缘较厚,后缘最厚,呈双凹卵圆形,内外径大于前后径,上下两面形状不同。上面与关节凹接触,从后向前分为三段,后段较尖、中段较凹、前段较平;下面分为两段。后段与髁突的关节面接触,呈凹形,向段向下突,不与髁突接触。关节盘后缘与髁突关节面后缘平齐,有纤维组织贴附于髁突后斜面,盘前缘直达关节结节前斜面。关节盘周围与关节囊相连。关节盘与关节前后有四个附着点:上前方与关节结节顶为颞前附着,后上方与岩鼓裂附着称颞后附着,下前方附于髁颈前称下颌前附着,下后方与髁颈后附着称下颌后附着。自前至后四个分区,为前带、中间带、后带及双板区。五,关节囊为松而薄且韧性很强的囊袋,由结缔组织构成。前上方附着于关节结节的前面,上后方附着于鳞鼓裂,下后方附着于岩鼓裂,内外两侧附着于关节凹侧缘,下连关节盘周缘,再下附于髁颈周围。关节囊壁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囊内的完整空隙容纳整个关节。
六,关节腔位于髁突与关节凹之间,关节盘居中,分关节腔为上下两腔。上下腔内均衬以滑膜。关节下腔大而松、滑膜也广。在关节上腔内关节盘和髁突可同时滑动。关节下腔小而紧,滑膜较少,关节下腔内髁突只能在关节盘下面转动。当关节盘破裂时,关节上下腔可相通。七,韧带左右各四条,分别为:颞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翼下颌韧带和锤下颌韧带。这些韧带均由弹力纤维组织构成,其共同的作用是悬吊下颌,并能限制下颌在生理范围内运动。颞下颌韧带位于升支外侧,上起自颧突及关节结节下缘,上止于髁颈外侧和下颌后缘,可限制下颌过度侧方移位;茎突下颌韧带位于下颌升支后方,上起于颞骨茎突,下止于下颌角和下颌升支后缘,大开口时可防止下颌过度向前移位;蝶下颌韧带位于关节内侧,上起蝶骨角棘,下止于下颌小舌,当迅速开大口时悬挂下颌;翼下颌韧带位于关节内侧,上起自蝶骨翼突的翼钩,止于下颌支内侧面的前下方或下颌小舌,与蝶下颌韧带协同作用;锤下颌韧带位于关节盘与内耳之间,上起自内耳锤骨,穿过岩鳞裂,止于关节囊内后上方及关节盘的后内缘,有牵引关节盘向后上的作用,为关节与内耳之通路。
八,肌群与颞颌关节运动相关的肌肉包括开口肌群、闭口肌群和翼外肌三组。
1.开口肌群包括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和二腹肌,分别附着于下颌骨和舌骨。当该肌组收缩时,髁突与关节盘沿髁道向前下方滑动,下颌骨向后下方移动,完成开口。
2.闭口肌群包咀嚼肌、翼内肌、颞肌,分别附着于颧骨、颞骨、喙突和下颌角内外面。该肌组收缩时,髁突与关节盘循髁道返回原位,完成闭口。
机会来了,上期没有报上名的小伙伴们抢先报名开始了!!!
培训课程:齐伟博士颈肩臂痛的精确诊断与简化治疗
培训时间:年5月8日-10日
培训地点:北京五元素整体健康工作室
马云说:”健康行业是未来10年最火爆的行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病”不再是人类追求的唯一。健康、健美、健心成为人类更高的需求。如何保有好身体、好形体、好心理,即身、心、灵的全面健康,是现代社会给健康行业提出的新挑战。缘此,健身教练圈里开始悄悄的流行这样一句话:不懂点儿医疗的教练不是好教练!医生也悄悄掀起了整合运动医学的热潮!
齐伟博士针对健康行业的现状,为提高对颈椎相关疾病的深刻认识和诊治能力,精心打造了此课程。在这里,给您的不只是知识,还有辨证的思维模式;教您的不只是方法,还有手把手的实际操作。这里,会让您听的清楚,弄得明白,用得出来;这里,即将成为您和您会员/患者颈椎问题的终点站。
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注重实际操作,手法现场演示,手把手的指导,如果您想在课堂上解决您颈肩臂痛的问题,请勿必自带颈椎开口、侧、双斜位X光片。
课程内容:
解剖基础
颈肩臂部关节的功能解剖与临床应用
颈肩臂部肌肉的功能解剖与临床应用
颈肩臂部神经的精细解剖与临床应用
精确诊断
诊断三步曲(现场案例分析):
病史症状:福尔摩斯式问诊思路
体格检查:追根塑源式查体方法
影像检查:四维动态的阅片模式
诊断小专题:
寰枢关节半脱位影像学诊断方法
颈部肌肉损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颈部关节错位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颈部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与鉴别
颈部关节损伤与肌肉损伤的鉴别
神经源性肌痛与肌源性肌痛鉴别
盘源性与孔源性神经卡压的鉴别
肩部疼痛常见病症的诊断与鉴别
肩关节活动受限定位诊断与鉴别
简化治疗(现场演示教学)
颈部肌肉的简易松解手法
颈部肌肉的卧位伸展疗法
颈椎三向牵伸疗法
颈椎卧位牵抖疗法
颈椎坐位旋牵疗法
寰枢关节半脱位定向仰正手法
肩关节周围炎的定位松解手法
肩关节周围炎的张力下推拿手法
长白山通经调脏流派颈椎病治疗手法
老师简介:
齐伟,医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医院医院软伤科主任,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获得者,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理事,国际脊椎病因学龙氏治脊技术研讨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发展促进会针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中医药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长期致力于颈腰椎病、关节病及运动损伤的精确诊断与简化治疗的临床研究。临床治疗经典案例曾在中央4套《中华医药》、中央1套《生活早参考》栏目中播出。曾两度赴美国讲学及学术交流。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及参编医学教材及著作10余部。主持科研课题7项,其中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吉林省科学技术成果4项,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吉林省高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各1项。
齐伟老师北京医院公开课有感:整合医学的春天来了!
本次公开课题为:颈椎病的辨证论治,内容:以中医理论为主导,处处体现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精通西医解剖基础上,将骨关节肌肉神经血管作为辩证元素;结合运动医学对人体结构与功能的深刻认识,实现了对颈椎病的有效拆解。将诊断精确到关节源、肌肉源、间盘源、神经源、血管源。关节源进一步精确到关节名称、节段、移位方向;肌肉源精确到肌肉名称、损伤性质;盘源性精确到责任间盘具体节段、突出方向、突出程度;神经源精确到具体牵张或卡压位置、神经损害程度;血管源精确到牵张或卡压的位置。这种中医学、西医普、运动医学三者整合后”精确诊断-简化治疗”的新模式基本上得到了在座中医、西医和运动医学三大领域四十多位专家的认同!这让我感觉到整合医学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