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能听到的不只是声音
还有心情
小碗/观点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然而,孩子的耳朵就像是心灵的大门。健康的耳朵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也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接触这个世界。但是,爸爸妈妈对保护耳朵存在的误区有可能会伤害到宝宝的听力呢。
?
首先,让我们看一个小故事
宝宝“不听话”,要去查查听力
小光是一个7岁的小男孩,近一年来妈妈发现其看电视时经常把声音调得很大,一开始还以为只是不良习惯,直到老师反映小光上课时经常听不清老师的问题,医院检查,诊断为双侧分泌性中耳炎,经治疗后,小光的听力明显改善。
医生说到:“分泌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的致聋原因,如发现宝宝“不听话”,叫他不理人,或把电视调很大声等问题时,要考虑孩子是否有听力下降的可能,医院诊治,以免影响宝宝的听觉及语言的发育。”
一个疏忽就有可能导致宝宝听力下降,爸爸妈妈在平时生活中真的要多多注意,还要避免以下提到的四个误区。
1用力擤鼻涕每个孩子都有感冒流鼻涕的时候,擤鼻涕是每个宝宝的“必修课”,有些父母不注意指引,让宝宝擤鼻涕时过于用力,也可能对耳朵造成伤害。医生介绍,过于用力擤鼻涕,特别是两个鼻孔一起擤,可能会使鼻腔内的病菌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耳咽管直接侵入鼓室,给耳朵带来损伤。
这种损伤有可能会引起暂时性的耳堵塞感,耳痛、中耳积脓,甚至导致鼓膜穿孔以及耳流脓、听力下降等。
正确的擤鼻涕方法应该先压住一侧鼻翼,然后轻轻擤出对侧鼻腔内的分泌物;再用同样的方法擤出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假如擤不出,可将分泌物倒吸到咽部并从口吐出。
对年龄偏小、还不会擤鼻涕的婴幼儿,家长可先用细橡皮管或塑料管将鼻腔的分泌物抽吸干净,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后,然后用清洁的棉签缓慢插入鼻腔,边转动棉签边向外将棉签抽出来,拭净鼻腔内残余的鼻涕。
2吸鼻子有些宝宝有鼻涕时,懒得擤出来,而喜欢往咽部吸鼻涕,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没有鼻涕时也经常有这个“吸鼻子”的动作,而有些爸爸妈妈也不以为意。
其实,无论有无鼻涕,吸鼻子都是个非常不好的习惯,这个动作会增加宝宝患中耳炎的几率,严重者可能并发脑脓肿,是十分凶险的。
3有鼻涕不积极治疗宝宝感冒后常诱发鼻炎,通常流鼻涕会持续很长时间。有时父母带孩子治疗后,如果治疗效果不太好,以后可能就不积极治疗了,觉得孩子流鼻涕也没有什么大影响,其实不是的。
耳朵分为内耳、中耳、外耳三个部分,中耳通过耳咽管跟鼻咽部相通,宝宝的咽鼓管还没有发育完全,而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所以当宝宝得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时,细菌就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再加上宝宝有回吸鼻涕的习惯,那就更容易引起中耳炎。
这种中耳炎起初是分泌性中耳炎,若治疗不及时,往往可发展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常伴有发热、头痛、腹痛、腹泻、呕吐等全身症状。
4帮宝宝掏耳屎许多父母认为耳屎对宝宝有害无益,所以常常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去帮宝宝掏耳屎,而且一定要掏到干净为止。其实给宝宝掏耳屎的害处很多。小宝宝的外耳道还没有发育成熟,大多呈扁平缝隙状,不容易操作,加上耳道内皮肤很娇嫩,经常掏耳屎会损伤耳道内皮肤。而且,经常掏耳屎会让耳道内皮肤上有“保护性”的皮脂脱落,耳道“过度干净”也会让宝宝感到不适。
很多人会觉得用棉签掏耳屎会比耳勺更安全,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如果棉签上有霉菌,则可能带入耳道内,造成霉菌性外耳道炎。
看到这里,有爸爸妈妈肯定会问,掏耳屎不好,那宝宝耳朵里的耳屎该如何清理?其实,认为“耳屎是脏的,要掏出来”是认识上的误区。耳屎其实是“好东西”,在保护耳朵方面可是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耳屎像哨兵一样守护着外耳道的大门,阻止异物侵入,保护外耳道和鼓膜。同时,耳屎还能起到“消声器”的作用,减低声波对鼓膜的冲击,进而保护听力。由于宝宝的听力还处于发育阶段,所以耳屎的这种保护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腻性,假如宝宝在洗澡时,不小心有水流进耳中,耳屎就可以发挥“水来土掩”的作用,防止脏水的侵袭,进而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而且耳朵是有一定的自洁能力,不需要特别清理,耳屎会随着宝宝的咀嚼或运动掉出耳道外,到时用毛巾擦干净就可以啦。
避免误区,才能保护好宝宝的耳朵,让宝宝倾听世界奇妙之语。
解决孩子不爱吃饭的最佳办法
(儿科博士爸爸18年经验推荐)
▼
积食、厌食、消化不良一次搞定
至今已获得个家庭的选择和认可
点击上图进入了解
?
[文艺连萌成员]
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Readmore
孩子积食、厌食、消化不良一次搞定
白癜风必须治疗吗白癜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