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学生突发性耳聋,原因竟和母亲给他报培训班有关,劳累过度所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
突发性耳聋是什么?怎么会导致这种情况,还能治愈吗?平时护耳,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关于耳朵的那些事儿~
12岁“学霸”学习过累突发性耳聋晓昊(化名)今年12岁,是一名即将小升初的学生,勤奋好学的他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同学都开玩笑叫他“学霸”,除了基础功课,晓昊母亲还在校外培训机构给他报了英语、数学等多个培训班,周末几乎没的休息。
晓昊母亲说,最近儿子说耳朵时常不舒服,总会耳鸣。“他最近重感冒了半个月,我还以为可能是感冒引起的中耳炎,医院检查下。”当晓昊母亲拿到检查报告单,愣是不敢相信,儿子患上突发性耳聋。
与身体劳累、压力山大有关医生询问当中,晓昊母亲称儿子学习压力确实比较大,甚至会主动给自己施压,晚上复习功课也比较晚。“做家长的希望孩子成才,但看到学习劳累伤了身体,我们真是心疼不已。”
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突聋”年轻化
现象
南大一附院耳鼻喉科罗庆介绍,现在年轻人患突发性耳聋的逐年增多,他一位朋友本身就是医生,也患了突聋,现在还没治愈,因为太忙了,耳聋了也没好好治疗和休息,所以还没治好。
病因
虽然突聋原因不详,但很多患者则先有感冒、疲劳、焦虑或情绪激动史。一些意外因素也可能导致突发性聋,例如有的人大量饮酒、通宵打麻将熬夜等。
高发人群
目前学生和白领是突发性耳聋高发人群,以前这种状况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但是近年来年轻人特别是学生患突发性聋的数量明显增加,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试等各类考试前期,发病人群尤为集中。
提醒南大一附院耳鼻喉科特需专家江红群介绍,人一旦压力过大、情绪紧张焦虑,会造成耳朵里的血管一时性或者长久性的痉挛,而耳朵里的神经细胞对缺血缺氧是非常敏感的,一旦血管痉挛营养供应跟不上,神经细胞3-5分钟就会凋亡,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听力损失。
发病一周内,是很佳治疗时机,基本上治好的可能性很大。发病前三天较易治疗,发病一周内及时治疗的,约80%的病人可以恢复听力,发病两周后再治疗效果就差一些。国外有资料表明,病程超过一个月,治疗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专家提醒,平时一旦出现听力减退、耳鸣、耳痛、耳闷等症状要尽早就医,不要错过治疗良机。
数码产品成少儿听力“隐形杀手”专家表示,门诊经常接诊10岁以下孩童患者,发病原因和网络游戏、数码影音产品的普及不无关系。越来越多的儿童由于过度使用耳机导致听力损失。
公交车、地铁、马路上的人群中,随处可见戴着耳机低头玩弄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人,其中不乏中小学生。专家表示,有些人会不自觉地调高音量,以便听得更清楚。长期养成这种习惯,久而久之就容易对听力造成损害。
专家表示,如果这一时期的听力障碍没有被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轻者可导致言语发育落后及行为问题,重者会导致严重的言语发育障碍,甚至影响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专家建议经常戴耳机尤其是内置耳机的数码电子产品爱好者,注意不要把音量调得过大,听的时间不要太长。对于自控能力较弱的中小学生,家长应告诫孩子音量要小于60分贝,每次使用耳机应小于60分钟;提倡佩戴耳罩式耳机。每天使用入耳式耳塞不超过2小时。
保护听力
除了电子产品、除了压力山大导致的突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自己的听力?
一、避免长时间处在噪音环境中
人如果处于强声环境中,或猛然遭遇巨大音响,鼓膜或听小骨容易受震受伤。人的听力就会减弱。因此,在听广播,看电视时,不要将音量调的过大,也不能长时间听耳机,不要对着别人的耳朵大喊大叫。
二、要注意用耳卫生
少挖耳垢:耳垢是一种外耳道的分泌物,有保护功能,不需要特别清理,不适当地挖耳会导致外耳道炎,甚至造成鼓膜外伤穿孔,引起中耳感染,影响听力。如耳垢过多堵塞外耳道,医院进行清理。
三、拒绝药物对听力的损害
当今社会,健康观念已深入人心。但有些药物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听力下降。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可以致聋的药物主要有: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等,这些药物易损害内耳,造成耳聋和平衡失调。
四、游泳时最好使用耳塞
游泳时最好使用耳塞,耳朵进水后要及时擦干,避免诱发耳内感染。同时避免深潜水。一是深水会对鼓膜造成压力伤,二是易引起眩晕,引发危险。
五、按摩耳朵,保护听力
经常按摩耳朵可以促进耳内血液循环。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也可以闭目静坐,将两手食指分别插入两耳朵中,然后迅速抽出,如此连续做十次,有利于耳朵保健。
六、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如长戴耳机听音乐;总用一侧的耳朵听电话或通话时间过长;长期精神紧张,不能合理安排作息。
七、食疗保护听力,延缓听力下降。
包括:1,富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番茄,南瓜,鸡蛋,莴苣,西葫芦等,能给内耳的感觉细胞和中耳上皮细胞提供营养,增加耳细胞活力;2,富含锌元素的食物,如鱼,瘦肉,牛羊肉,奶制品,啤酒,酵母,芝麻,核桃,花生,大豆糙米等,能促进脂肪代谢,保护耳动脉血管;3,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红枣,核桃,芝麻,香蕉,菠萝,劫财,黄花菜,菠菜,海带,紫菜和杂粮等,可保护耳动脉血管;4,富含维生素D和钙的食物,如骨头汤,脱脂奶,钙片等,可净化耳动脉,提高耳功能。
温馨提示:因个人体质与病情不同,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病情还以到院检查确诊为准。
总之,爱护耳朵,从生活中的小细节做起,保护好自己的听力,耳聪目明的生活更幸福。
来源:江南都市报
猜你喜欢
3微克致死!这种毒性最强植物很多人当饰品佩戴!
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
孩子写作业磨蹭?这样治,一治一个准!
白癜风好治疗吗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