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全国第18个爱耳日,今年的主题是“防聋治聋,精准服务”。今天,我们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李勇来说说他自己保护听力的秘诀,对学英语很有好处哦。
撞了一下双耳失聪
小顾12岁,小学五年级。前不久,小顾打篮球时一不小心撞了同学,两个人的头和头撞在了一起,当时小顾立即头晕了,耳朵觉得像被东西蒙住了一样,完全听不到了。可是,小医院,检查确诊为“前庭导水管扩大”。前庭导水管是内耳的一个重要的功能通道,它的异常扩大或发育不全是造成部分先天性耳聋或内耳眩晕症的直接原因。医院耳鼻咽喉科李勇主任治病,现在听力慢慢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
一个巴掌也可致耳聋
让李勇记忆深刻的除了小顾,还有32岁的王先生。他跟别人发生口角后,大打出手,挨了对方一个巴掌后,王先生的双耳开始听不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巴掌致聋”,这是外伤引起的耳聋。
那么,还有所谓的“一针致聋”是否也存在呢?李主任说,有个5岁的孩子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注射了庆大霉素,之后双耳失聪。
其实,这些外伤、药物都是外因,真正的内因是他们的线粒体DNA存在问题,这是属于母系遗传的一种疾病。有些耳聋患儿父母完全是正常的,往上推三代也都正常,但是这样的隐性基因却传给了孩子。
李主任说,新生儿42天听力筛查没通过的,3个月的时候建议做耳聋基因检测。
由于迟发性耳聋具有隐蔽性,传统的听力筛查方法难免会有所遗漏。而耳聋基因检测则可以明确遗传病因,从而预防和减少迟发性耳聋的发生,或保护残留听力,避免听力损伤加重。
患儿根据检测出来结果的不同,可选择人工耳蜗手术、佩戴助听器、用药等等手段。当然,这样的治疗也需尽早,尽量在3周岁之前,否则会错过最佳语言的发育期。而最令人惋惜的是有些部分内耳畸形的患儿无法安装人工耳蜗而终生失聪。
人的听力好坏是怎么判断的?
人的听阈是16HZ-HZ,最佳听阈是HZ-HZ。
听力的强度按照分贝计算0分贝是指人听到微弱的声音;
一般人听到为25分贝以下为正常听力;
26分贝-40分贝指的是相当于“喃喃细语”,如果听不到就是轻度耳聋;
41分贝-55分贝相当于正常交谈的声音,如果听不到或是困难就是中度耳聋;
56分贝-70分贝指的是大声说话或是吵闹的声音,如果听不到就是重度耳聋;
71分贝-90分贝指的是很吵,相当于噪音,如果听不到就是极重度耳聋,甚至全聋,这个以上的声音如果长时间的话,就会导致耳神经的损伤。
例如,在分贝的环境中超过1分钟就会导致暂时性失聪。如果在分贝的环境中,哪怕再短的时间,人的耳膜都会破裂出血,失去听力。
听力受损,学英语较吃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器官的老化,加上环境因素、精神压力等的影响,听力开始下降,有的频段的声音听不到了。对于噪声性耳聋,最典型的就是HZ的声音听不到了,医学上把这种现象叫高频音段听力损失。
高频音段听力损失的病人,特别是青少年病人,有个特点,它的语言听力频率没有受损。人说话时声波的频率在赫兹-赫兹,所以他与人交谈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像以前BB机的叫声、电热水壶烧开时的吱吱声、知了的叫声,他可能就听不到了。
另外,高频听力受损的人,学英语比较吃力,能听清楚英语里所有的母音发音,但可能听不清T、K和S等一些子音的声音。
李勇的护听力秘诀:不戴入耳式耳机
很多家长希望孩子的英语听力成绩提高,让孩子练习好多题目,其实归本朔源把听力保护好,是基础的。李勇主任说起自己的护听力秘诀,供大家参考,也希望家长们帮助孩子们养成好习惯——
近几年,青少年听力减退和耳鸣患者逐渐增多,这样的病人就是高频听力损失病人,这主要与戴入耳式耳机及播放大音量的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我自己也很喜欢听音乐,去年有一个“最美童声”的电视音乐节目,里面的歌曲我还下载到手机里听的。但是,我不戴入耳式耳机。因为入耳式耳机漏声特别少,导致内耳接收到的声音强度比较强。所以,我建议大家,尽量选择有降噪功能的头戴式耳机,一来可以预防你把声音调得太大。二来,有降噪功能的耳机音质好,不容易出现破音等现象,避免耳朵突然受到剧烈刺激。
听音乐时,我很注意听音乐的方法。听音乐的时间不宜长,音量不宜大。一般音量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的时间不要超过60分钟。
此外,公交车上、睡觉时不要听歌。在公交车上听歌,人们为了隔绝外界的声音,会不自觉地调高音量;睡觉时,或许你的音量调得并不高,但你持续的时间会很久。这种长时间的刺激会使毛细胞上的纤毛与上面的盖膜反复发生摩擦,导致毛细胞受损。
我想告诉大家,千万不要用一只耳朵听歌。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从双耳接收到一个平衡的能量声信号,继而整合信号分析。若一个耳朵戴,一个耳朵不戴,大脑皮层会更加劳累,听完之后容易产生头晕、头痛,甚至耳鸣等症状。
下期预告
下期《名医面对面》栏目的医院(医院)呼吸内科二科主任医师吕群,主题是《咳嗽屡治不好,有可能是哮喘引起的》。
来源:医院
看了文章有帮助吗~请给我们点赞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