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突发性聋为首发症状的脑梗死


突发性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神经科或者其他内科医生也经常会碰到;但以突发性聋为首发表现的脑梗死,则不多见,尚未引起相关科室医生的重视,常被漏诊。为加深对以突发性聋为首发表现的脑梗死的认识,避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误诊、误治,现将近期见到的几个病例和大家分享。

病例1

46岁,男性;突发头晕伴左耳听力下降、嘴角歪斜2天入院;有高血压病史10年余,未监测血压;入院后心电图提示快速型房颤。当地按突聋治疗症状进行性加重。

病例2

51岁,男;突发头晕、耳鸣、行走不稳、听力下降10天入院;当地诊断“突聋”,予以改善微循环、扩血管、营养神经等治疗后,症状稍好转;有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达/mmHg,长期服用硝苯地平、贝那普利;有2型糖尿病病史,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年3月份在我院心内科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曾规律服药。

病例3

66岁,男;突发右耳听力下降伴头晕、耳鸣12天入院;当地考虑为“突发性耳聋”,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降血压、泼尼松抗炎(30mg×5d)等治疗,头晕稍好转,但右耳听力下降、右耳耳鸣及闭塞感明显;有“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血压/mmHg,未规律服药;吸烟20年,20支/天;饮酒50年。

突发性聋根据听力损失累及的频率和程度,分为:高频下降型、低频下降型、平坦下降型和全聋型(含极重度聋)。

目前较公认的可能发病机制包括:内耳血管痉挛、血管纹功能障碍、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膜迷路积水以及毛细胞损伤等。低频下降型多为膜迷路积水;高频下降型多为毛细胞损伤;平坦下降型多为血管纹功能障碍或内耳血管痉挛;全聋型多为内耳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大范围来说后两者均属于血管性疾病,也就是说临床医生可能象征性使用了抗栓治疗,但仍有可能因治疗不及时、不充分、没有溶栓治疗等,由于病情发展迅速、凶猛而死于后循环脑梗死或者导致严重的后遗症。伴有耳鸣、耳闷胀感、耳周皮肤感觉异常者较容易识别,如果没有类似症状,单纯表现为突发性聋者首先需要排除脑卒中等严重疾病。

赞赏

人赞赏









































海口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中科崔永玲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yyy.com/jbbj/89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