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珍贵的医案,都是我在临床工作中细心记录的。目的:一是为病患朋友提供就诊指南,了解我门诊的优势病种。二是把自己的临床体会如实表述,供医界同道临床时参考。
?医案一:附子理中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头晕、乏力、肢麻案
丁某,女,54岁,.6.3初诊。
??反复头晕半年余。
??患者半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头晕,呈间歇性发作,无视物旋转,头晕伴体倦乏力,双上肢麻木,腰膝酸软,平素胃冷,进食凉物便恶心想吐,舌淡苔薄水滑,脉弱。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查甲状腺功能、小生化正常。考虑脾肾阳虚、清阳不升、营卫不和。治以温补脾肾,调和营卫,予附子理中丸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60桂枝15白芍15淡附子12(先煎)党参30白术15干姜8炙甘草10川断20怀牛膝50杜仲30*6贴。
??二诊,服后头晕明显好转,刻下已无头晕,双上肢麻木消失,乏力好转,腰膝酸软亦减轻,但觉腹部胀气,大便稍有不畅,矢气多,舌脉同,上方加木香10、制厚朴15继服6贴。
??三诊,服完头晕消失,乏力改善,肢体麻木消失,腰膝酸软好转,腹部胀气消失,自觉胃脘转暖,继服7贴。
??四诊,服完诸症近愈,继服巩固。
?
?
医案二: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眩晕案
董某,女,39岁,.1.29初诊。
??反复头晕半年余,加重十天。
??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晕,再发十天,查头颅MR:未见明显异常,刻下头晕,在转头时加重,头晕明显时伴恶心,乏力,右肩颈部胀痛,胃纳欠佳,无呕吐,无视物旋转,无听力下降,无耳鸣,大便常,夜寐正常。舌淡苔薄,脉弱。病机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风邪袭络。予补中益气汤(黄芪70g,余常量)加天麻、羌活、葛根*5贴。
??二诊,服药后乏力明显好转,头晕改善,继予5贴。
??三诊,服药后乏力好转,胃纳转佳,但头晕反复,伴右肩胀痛,颈部板滞不适。考虑颈椎因素而致头晕。改疏筋通络,益气祛风,予桂枝加葛根汤合蠲痹汤加减。方如下:桂枝15赤芍15炙甘草10生姜8红枣8葛根60羌活10防风10当归15片姜黄30黄芪30*5贴。
??四诊,服药后头晕明显减轻,乏力消失,胃纳正常,肩部胀痛好转,上方加附子15(先煎)温阳除痹,继服5贴
??五诊,服完头晕、乏力消失,肩颈部胀痛明显好转,继服巩固。
?
按:
??眩晕,是病人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临床常分为:①前庭系统性眩晕:也称为真性眩晕,由前庭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引起,常表现为头晕、视物旋转等。比如梅尼埃病、迷路炎、位置性眩晕等疾病。②非前庭系统性眩晕:称为一般性眩晕,多由全身性疾病引起,表现为头晕、头胀、头重脚轻、眼花等。比如颅内血管性或占位性疾病、心律失常、高血压或低血压、贫血、颈椎病、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等疾病。
??临床上,以头晕为主诉来就诊较为常见,据报道,在门诊患者中,头晕可占5~6%,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随着年龄的增加更为常见。超过40岁的人群中,大约有40%发生过头晕。若患者驾车时发生头晕,则会非常危险。同时,持续头晕或眩晕也会影响日常生活。
??中医门诊的头晕类型,多以位置性眩晕、内耳疾患、脑血管病、颈椎病、贫血、心律失常、身体虚弱等为主。病机较为复杂,常虚实夹杂,以中气亏虚,或气血不足,或肝肾亏虚为基础,伴风痰上扰,或水饮上泛,或风邪袭络,或瘀血内阻,或肝阳上亢等,临床治疗多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李东垣或程钟龄版)、十全大补汤、葛根汤、真武汤、通窍活血汤、天麻钩藤饮等加减,常可获得满意疗效。
??临床一些虚证患者,常反馈服药后:头晕改善或消失,精力足,不再疲乏无力,头部清爽,不再昏昏沉沉,或睡不醒的感觉等。一些实证患者,则反馈头晕头胀消失,周身轻快,颈肩部胀痛改善,口干口苦消失,大便通畅,部分高血压患者,血压逐步下降,恢复正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