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之间感到天旋地转,是很多人都有过的体会。据资料统计,绝大多数人有过不同程度的眩晕,而对于眩晕的处理,有人选择忍,因为症状不重,也有人选择就医,不过多半是去内科或者神经内科。有没有人想过,眩晕的症结很可能出在耳朵里?
不久前,医院主办了中国眩晕医学论坛。在论坛上,杭师大附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周雪华主任医师说,在所有的眩晕症病人中,有60%-70%的原因是耳源性。很多病人并不了解这一点,就诊时容易误诊、漏诊,10个眩晕症病人,有8个是跑错诊室的。
做完内科全套检查还查不到症结
中国是世界上“眩晕症”发生率最高的国家之一,80%的人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眩晕反应。
周主任举了一个身边人的例子。苏先生是杭师大附院医护人员的家属,医院里与周主任碰到,看他脸色不佳,周主任询问情况。苏先生诉苦:头晕很久了,动不动就觉得眩晕,到神经内科把所有检查做了个遍还找不到问题,现在吃不好睡不香,整个人感觉特别痛苦。
“来,我给你做个检查。”周主任带苏先生到诊室里,做了一个简单的变位试验,确诊苏先生得了耳石症。接着他让苏先生躺在理疗床上,简单翻了两个动作后,苏先生立马感到眩晕的感觉消失了不少。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其实是内耳一个正常的结构,非常微小,但是功能很大,我们就是通过耳石保持平衡和运动中视物清晰,感受汽车的加减速以及电梯的升降,如果没有它们,我们就没有了速度感、平衡感以及空间感。正常人耳石贴在内耳,形成一层“石子路”一样的结构,但是如果因为种种原因,部分耳石脱落了,就会带来耳石症。
“动则晕,静则止”是耳石症的最大特点,周主任介绍,眩晕的病人可以借此做一下简单的自我判断,准确率在80%以上。
发生眩晕时不要躺着不动
今年3月份以来,杭师大附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共接诊多名因眩晕来就诊的病人,其中六到七成病人是耳源性眩晕。
周主任说,眩晕是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运动性或位置性错觉,涉及多学科,发病率很高,主要特点为发作性视物旋转,发作持续时间可以在几十秒到几小时,同时可有耳鸣、耳闷、或听力下降等,发作时意识非常清楚,常常知道自己要眩晕。
“60-70%的眩晕原因是耳源性眩晕,主要常见的病症有耳石症、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前庭神经炎及中耳炎,其中,耳石症占据三到四成病人。”周主任说,如果一旦确诊为耳石症,就能迅速治疗。如果突然发现耳石症发作,可以自己先尝试这个动作:若躺下后发现左侧卧头晕,就向右转度为右侧卧,反之亦然,然后起身坐起来,一般能够缓解眩晕情况。当然,这只能一定程度上的缓解,医院就诊。
周主任还提醒,很多病人在眩晕发作时会想着躺一躺就好,实际上这是错误的,越躺只会越晕,尽快动起来才是上策。例如,左右手交替拍小皮球、双手抛物接物、下地行走、转圈等等,这都是有效的改善方法。
“对于眩晕,提倡前庭功能的康复,而非药物介入。”周主任强调,眩晕不应使用镇定剂来改善,通过物理治疗如手法复位,再配合药物治疗,才是治疗关键。
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黑龙江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