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手术技巧专栏丨经迷路入路
AshkanMon(ored.Robert}adder
编译:王建村,神经外科,硕士,主治医师,湖南师范大学医院。
审校:汪峰,主治医师,博士,重庆医院,神经外科。
背景介绍
备选入路
乙状窦后及中颅窝底入路至内听道(IAC)和桥小脑角区(CPA)。
目的
到达IAC和CPA区
优势
1.对小脑的牵拉最小化。
2.可行面神经移植行Ⅰ期吻合。
3.更宽的横向视野,有利于切除位于小脑和脑干深部肿瘤,或脑干腹外侧肿瘤(图10.1)。
图10.1左侧岩斜区横断面上面观,显示通往桥小脑角的四种常见手术入路(Publishedwithpermissionfromjackler,RK.AtlasofSkullBaseSurgeryandNeuro-tology.NewYork:ThiemeMedicalPublishing;)。
适应症
1.ICA或CPA区病变:如前庭神经鞘瘤、脑膜瘤、表皮样囊肿等。
2.乙状窦后入路或中颅窝底入路切除术后的残余肿瘤。
禁忌症
1.听力良好,采用其他手术入路可保留听力时。
2.患者对侧听力丧失,健侧不宜通过此入路进行手术。
3.慢性中耳炎。
4.肿瘤延伸至第Ⅹ颅神经根脑干入口时,此入路不易暴露低位脑干(延髓上部)和小脑后下动脉近端。
手术细节、术前准备和特殊器械
1.后颅窝磁共振成像,增强或非增强。
2.听力图。
3.术中神经监测。
4.外科显微镜,无框架式导航技术,但通常无需Apfelbaum或类似固定牵开系统。
5.皮肤准备以备脂肪移植。
专家建议/注解
1.经过岩骨切除术的专门训练才能获得足够的暴露。
2.此入路需充分掌握面神经解剖知识。
3.在硬脑膜及乙状窦上取出骨瓣之前安装并固定好中、后颅窝牵开器,以便当乙状窦发生出血时予以加压止血。
4.从后往前取出骨瓣,一旦发生出血,可使用牵开器止血,手术者可同时进行操作。
手术关键步骤
1.耳廓后沟后3cm处弧形切开,翻起乳突外软组织,抬起骨膜瓣。磨除乳突皮质骨(乳突轮廓化),继续磨除骨质至暴露后颅窝硬脑膜(至少到达乙状窦后1cm宽),然后暴露中颅窝和乙状窦。移除乳突尖骨质,并磨除二腹肌嵴内侧骨质后,顺着骨内膜向前确认面神经降部。乙状窦需暴露颈静脉球水平。
2.抬起后颅窝硬脑膜可见内淋巴囊,其与内耳即前庭小管相连,锐性切开。然后使用中颅窝和后颅窝牵开器(图10.2)。暴露迷路侧壁、后壁及上壁,即完成迷路切开。需注意三个半规管的壶腹部尾端均与面神经密切相关。
3.去除ICA近端(内侧)的骨质。通过上下开槽使ICA达到°暴露,侧方(远端)暴露至前庭。需注意横嵴的远端处,面神经陡然转向前方形成膝状神经节,此处骨质需完整保存。然后,沿着ICA剪开硬脑膜,完全暴露后颅窝颅神经(Ⅴ-Ⅺ)(图10.3)。
图10.2患者取仰卧位,左乳突腔侧面观。去除后颅窝、中颅窝及乙状窦上的骨质,使用牵开器牵开。保留后颅窝和中颅窝上的薄层骨壁,可防止使用切割钻行迷路切开时撕裂硬脑膜。SS,乙状窦;TS,横窦;SPS,岩上窦;sscc.上半规管;PSCC,后半规管;LSCC,外半规管;FN:面神经.(PublishedwithpermissionfromJackler,RK.AtlasofSkullBaseSurgeryandNeurotology.NewYork:ThiemeMedicalPublishing;).
图10.3患者取仰卧位,打开硬脑膜后,左侧桥小脑角的侧面观。第Ⅴ-Ⅺ颅神经如对应数字所示。SPS:岩上窦;T:颞叶;TS:颞叶;SS:乙状窦;D:后颅窝硬脑膜;Cb:小脑半球;Fl:绒球;Ch:脉络膜丛;JB,:颈静脉球;JV:颈静脉;CC:膝状神经节;Ca:耳蜗导水管孔;IV:前庭神经上部;SV:前庭神经下部;5-11:颅神经(PublishedwithpermissionfromJackler,RK.AtlasofSkullBaseSurgeryandNeurotology.NewYork:ThiemeMedicalPublishing;).
4.肿瘤切除术后,取腹部脂肪垫进行瘤腔填塞。脂肪垫置于硬膜开口处,无需置于深部CPA处。采用可塑牵开器向下牵拉脂肪垫,上面再覆盖一层脂肪垫向下牵拉,形成弹簧式作用。将邮票大小的颞浅筋膜置于砧骨窝。牵拉所产生的弹簧作用使得筋膜紧贴在砧骨窝上。切口分层严密缝合避免脑脊液(CSF)切口漏。
避讳/危害/风险
1.避免面神经损伤,尤其在迷路切开时(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和第二膝部),发生率及其少见。
2.颈静脉球和乙状窦损伤是另一主要风险。
3.砧骨窝缝合不严密时,少数患者会出现脑脊液鼻漏。
救助及救援
1.面神经损伤:在进行肿瘤切除时,如果部分面神经损伤,可行面神经移植至膝状神经节进行修复。
2.顽固性脑脊液漏:如果乙酰唑胺(利尿剂)、腰大池引流等治疗CSF漏无效时,可通过封闭中耳、咽鼓管及外耳道阻止脑脊液漏。
预后和术后管理
术后注意事项:
1.耳部手术包扎持续48-72小时,防止皮下脑脊液蓄积。
2.术后第一天,患者需在重症监护单元进行常规神经功能监测。
3.告知患者无菌性脑膜炎及短暂脑积水的症状体征。警惕进行可能导致颅内压增高的活动(屈曲或伸展),从而避免脑脊液漏。
并发症:
后颅窝血肿是主要的并发症,存在潜在的生命危险,需急诊干预。
出血或水肿可导致脑积水,危及生命。
其他并发症,如:CSF漏、假性脑膨出、脑膜炎、面神经麻痹、静脉梗死、空气栓塞、小脑牵拉伤及小脑前下动脉损伤所致的小脑梗死。
参考文献:
[1]]adderRK.AtlasofSkullBaseSurgeryandNeurotology.NewYork:ThiemeMedicalPublishing;
[2]McElveenJT,jr.TheTranslabyrinthineApproachtoCerebellopontineAngle1\unors.In:RengasharySS,WilkinsRH.Neurosurgery.2nded.NewYork:McGraw-Hill;:-
[3]SannaM,SalehE,PanizzaB,RussoA,TaibahA.AtlasofArousticNeurinomaMicrosurgery.NewYork:ThiemeMedicalPublishing;
[4]Beckerss,jacklerRK.PittsUI.Cerebrospinalfluidleakafteracousticneuromasurger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