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肾[位置]位于双手肾上腺反射区下方(图2—88)。
[主治]肾脏疾病(急慢性肾炎、肾结石、肾功能不全)、泌尿系统结石、高血压、贫血、慢性支气管炎、骨折、斑秃、耳鸣、眩晕、水肿、前列腺炎等病症。[手法]点按10-20次。
(17)脾[位置]左手掌侧第4、5掌骨间,膈反射区与横结肠反射区之间(图2—88)。[主治]炎症、发热、贫血、高血压、肌肉酸痛、舌炎、唇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皮肤病等病症。[手法]点按10—20次。
(18)腹腔神经丛[位置]位于双手掌侧第2、3掌骨及第3、4掌骨之间,肾反射区的两侧(图2—89)。
[主治]胃肠功能紊乱、腹胀、腹泻、胸闷、呃逆、烦躁、失眠、头痛、更年期综合征、生殖系统疾患等病症。[手法]围绕肾反射区两侧由指端向手腕方向推按10—20次。
(19)输尿管[位置]位于双手掌中部,上接肾反射区,下连膀胱反射区(图2—90)。
[主治]输尿管结石、排尿困难、泌尿系统感染、输尿道炎症、肾积水、输尿管狭窄、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病症。[手法]从手指端向手腕方向按压5—10次。
(20)膀胱[位置]双手掌下方,手腕骨头状骨骨面上(图2—90)。[主治]肾、输尿管、膀胱结石,膀胱炎等泌尿系统疾患。[手法]向手腕方向点压、按摩5-10次。
(21)生殖腺(卵巢、睾丸)[位置]双手掌根部腕横纹中点处,相当于手厥阴心包经之“大陵”穴(图2—91)。
[主治]性功能低下、不孕症、不育症、月经不调、痛经、前列腺增生、子宫肌瘤等病症。[手法]按揉10-20次。
(22)食管、气管[位置]位于双手掌侧,第1掌骨与掌指关节上,下接胃反射区(图2—92)。
[主治]食道肿瘤、食道炎症、气管疾患等病症。[手法]以拇指向指根方向推按或掐按10—20次。
(23)胃[位置]位于双手掌第1掌骨远端(图2—93)。
[主治]胃痛、胃溃疡、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胰腺炎、糖尿病等病症。[手法]向手腕方向推按10—20次。
(24)胰腺[位置]双手掌侧第1掌骨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图2—93)。[主治]胰腺炎、胰腺肿瘤、消化不良、糖尿病等病症。[手法]由手指向手腕方向点压,按摩5—10次以上。
(25)十二指肠[位置]位于双手掌侧,第1掌骨体部近端,胰反射区下方(图2—93)。[主治]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憩室、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病症。[手法]由手指向手腕方向压刮、推揉5-10次。
(26)小肠[位置]双手掌心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反射区所围绕的区域(图2—94)。
[主治]小肠炎症、腹泻、肠功能紊乱、消化不良、心律失常、失眠等疾患。[手法]快速、均匀、有节奏地从手指向手腕方向按摩10次以上。
(27)大肠[位置]位于双手掌侧中下部分。自右手掌尺副手腕骨前缘起,顺右手掌第4、5掌骨间隙向手指方向上行,至第5掌骨体中段,约于虎口水平位置时转向桡侧,平行通过第4、3、2掌骨体中段;接至左手第2、3、4掌骨体中段,转至手腕方向,沿第4、5掌骨之间至腕掌关节止。包含盲肠、阑尾、回盲瓣、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肛管、肛门各区(图2—95)。
[主治]腹胀、腹泻、消化不良、便秘、阑尾炎、腹痛、结肠炎、结肠肿瘤、直肠炎、乙状结肠炎、肛裂、痔疮等病症。[手法]推按、推揉或掐揉10-20次。
(28)盲肠、阚尾[位置]位于右手手掌腕骨前缘靠近尺侧,与小肠、升结肠的反射区连续(图2—95)。[主治]腹胀、腹泻、便秘、消化不良、阑尾炎及其手术切除所致腹痛等病症。[手法]定点按压5-10次以上。
(29)小脑、脑干[位置]位于双手掌侧,拇指指腹桡侧面,即第1指骨远节指骨体中下部桡侧缘。左侧小脑、脑干反射区在右手,右侧小脑、脑干反射区在左手上(图2—97)。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脑肿瘤及小脑萎缩引起的病变、共济失调如帕金森综合征等病症。[手法]由指端向近节端点压、推按或掐点5-10次以上。(30)三叉种经
[位置]位于双手拇指掌面指腹桡侧缘远端,即第1指骨远节指骨中上部桡侧缘。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手上,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手上(图2—98)。
[主治]偏头痛、眼眶痛、牙痛、面神经麻痹及面颊、唇鼻之诱发的神经痛、三叉神经支配区域内的疾患。[手法]以中指或食指指腹施力,从拇指端向虎口方向点按,推按或掐5-10次。
(31)内耳迷路(平衡器官)[位置]位于双手背侧,第3、4、5掌指关节之间,第3、4、5指根部结合部(图2—99)。
[主治]头晕、晕车、晕船、梅尼埃病、耳鸣、高血压、低血压、平衡障碍等病症。[手法]以拇、食指施力,沿指缝至手指方向掐按5次以上。
(32)喉、气管[位置]位于双手背侧第1掌指背侧(图2—99)。[主治]气管炎、咽喉炎、咳嗽、气喘、上呼吸道感染、声音嘶哑、气管疾患等病症。[手法]从手背第1掌骨远心端向虎口方向推按或点掐5—10次。
(33)扁桃体[位置]双手拇指近节背侧正中线肌腱两侧(图2—)。
[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病症。[手法]以拇指指端施力,一侧一侧地按揉5次以上。
(34)甲状旁腺[位置]双手桡侧第1掌指关节背部凹处(图2—)。[主治]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低下、维生素D缺乏病、低钙性肌肉痉挛、心脏病、各种过敏性疾病、胃肠胀气、白内障、心悸、失眠、癫痫等疾患。[手法]以拇指端点按或按摩5—10次。
(35)胸腺淋巴结[位置]位于第1掌指关节尺侧(图2—)。
[主治]各种炎症、发热、囊肿、癌症、子宫肌瘤、乳腺炎、乳房或胸部肿块、胸痛、免疫力低下等病症。[手法]点按10-20次。
(36)颈椎[位置]位于双手背拇指近节桡侧和第3掌骨体远端的整个掌骨体1/5段(图2—)。
[主治]颈椎病、颈项僵硬或酸痛、落枕等疾病。[手法]以拇指施力,从第1或第3掌骨体远端向腕部方向揉按或滑按5次,或以食指与拇指捏住拇指关节正反方向旋转动作5-10次,或伸拉拇指3-5次,也可以拇指腹按揉,施揉中指拳尖后面颈椎段反射区8次或8的倍数。做以上手法同时还要活动颈部,做后仰、头左转、右转、低头等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