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眩晕是急诊室常见的症状,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增长的趋势,头晕/眩晕成为老年人普遍且严重的问题。既往数据显示,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头晕/眩晕的比例不断增加,60岁以上占比达30%,85岁以上达50%。在美国,65岁以上人群中眩晕的发生率为13%~38%。据报道,急诊室老年头晕患者更为常见,占全部急诊患者的5%,约是年轻人的2倍。老年患者头晕的病因复杂,涉及多个学科,且与青中年患者的病因及疾病谱有差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就诊神经内科急诊室的老年头晕/眩晕患者的病因,寻找其危险因素,以提高急诊室医师对头晕/眩晕的诊断水平,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年9月至年12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室收治的以头晕/眩晕为主诉的患者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以头晕/眩晕为主诉。排除标准:仅有首次就诊记录,未检索到其他相关科室就诊记录及辅助检查结果。
方法:1.收集资料:由具有专科资格的急诊科护士对主诉头晕/眩晕的患者进行分诊,首先将这些患者分诊至神经内科急诊,由神经内科医师接诊,评估后进行首诊处理,之后根据初步判断的病因可转诊至其他相关科室进一步诊疗。本研究依托于神经内科门急诊病历及影像系统,由经过培训的神经内科医生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病史(病程、发作类型、头晕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查体情况,辅助检查结果包括头颅CT、MRI、颈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等信息。
2.相关诊断标准及定义:通过收集患者的急诊就诊记录、住院和出院记录,分析病史特点、查体及辅助检查结果,并根据急诊诊断记录和出入院记录信息,参照相关疾病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病因诊断。
(1)具体疾病诊断标准: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性偏头痛、前庭神经炎(VN)、梅尼埃病(MD)的诊断标准参照文献,脑血管疾病等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头部影像学检查结果并参照相关指南进行诊断。(2)前庭症状分类及病因划分:头晕/眩晕的定义来源于年前庭疾病国际分类,并根据不同的发病形式将前庭症状分为急性前庭综合征(AVS)、发作性前庭综合征(EVS)及慢性前庭综合征(CVS)3种。根据年眩晕诊治专家共识将病因分为前庭周围性、前庭中枢性、非前庭系统性及病因不明4类。(3)良、恶性眩晕的定义:良性眩晕为包括前庭性偏头痛、前庭周围性眩晕及除心血管疾病以外的非前庭系统性疾病引起的眩晕;恶性眩晕为包括前庭中枢性眩晕中的脑血管疾病、颅内肿瘤、颅内感染、部分少见中枢性疾病及非前庭系统性中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引起的眩晕。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恶性头晕/眩晕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般资料:例老年头晕/眩晕患者,其中男例(55.1%),女例(44.9%),男女之比1.23∶1,年龄60~91岁,平均(69.2±7.9)岁。发病年龄高峰段为60~69岁。其中AVS例(67.1%),EVS例(31.4%)及CVS10例(1.6%)。最终诊断为恶性眩晕例(56.7%),住院进一步治疗例(45.0%)。例(91.3%)在神经内科急诊室进行头颅CT检查,例(64.9%)进行头颅MRI检查,两项均完善的有例(58.5%)。
病因分布:前庭中枢性、前庭周围性、非前庭系统性及病因不明的比例分别为55.9%、23.0%、5.6%、15.5%。例患者中,脑血管疾病[例(51.6%)]是前庭中枢性眩晕的常见疾病;前庭周围性眩晕中最常见的是BPPV[例(18.5%)]、MD[22例(3.4%)];非前庭系统性疾病则常见于心血管系统疾病[11例(1.7%)]、精神性疾病[7例(1.1%)]。前庭中枢性眩晕其他病因包括:癫痫性眩晕1例、颅颈交界区畸形1例、脑积水2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2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例,见表1。
良、恶性眩晕患者基线信息及临床特征:例患者排除例病因不明,将病因明确的例分为良性眩晕组和恶性眩晕组。其中恶性眩晕组例(67.1%),平均年龄(68.6±7.8)岁;良性眩晕组例(32.9%),平均年龄(69.6±7.8)岁;两组均集中在60~69岁。恶性眩晕组在男性、既往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疾病及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眼震、头痛、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发作类型为AVS等方面高于良性眩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眩晕组既往有耳部疾病、偏头痛、伴有耳部症状、发病时有体位变化诱发因素高于恶性眩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老年恶性眩晕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本研究发现,提示恶性眩晕的相关变量包括既往有脑血管疾病史(OR=2.14,P0.05)、伴有头痛(OR=6.12,P0.05)、眼震(OR=3.09,P0.05)、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体征(OR=10.77,P0.05)及发作类型为AVS(OR=2.05,P0.05),见表3;而提示良性眩晕的相关变量有伴有耳部症状(OR=0.29,95%CI:0.13~0.62,P0.)及发病时有体位变化诱发因素(OR=0.24,95%CI:0.14~0.42,P0.)。
讨论
病因分布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前庭中枢性眩晕(55.9%)占比最多,其次是前庭周围性眩晕(23%)。相对于青中年患者,中枢性眩晕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本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中枢性眩晕患者的比例较其他研究结果高,原因可能是本研究的人群是来自擅长治疗脑血医院的神经内科急诊室老年患者,数据可能存在偏倚。国外研究显示,普通急诊室头晕/眩晕病因以前庭周围性眩晕、心血管系统为主,脑血管疾病相对较低。国内研究得到老年头晕/眩晕患者的病因以BPPV、高血压、慢性主观性头晕为常见的结果,这与普通门诊多以慢性或发作程度较轻的头晕为主的患者来源有关。本研究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了老年头晕/眩晕患者的病因分布,医院神经内科急诊室就诊的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布,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这与老年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有关,眩晕的程度和伴随症状可能更严重。由于卒中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加之社会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头晕比例会逐渐增加。因此,需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