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认为宝宝的耳屎对宝宝有害无益,所以常常动用牙签、棉签、耳勺等器具去掏宝宝的耳屎,而且一定要掏干净为止。你可能觉得这并没什么不对。但你是否知道,经常给宝宝掏耳屎,对于宝宝的健康可是有害的哦!
一、耳屎有什么作用:你也许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一般都认为耳屎是无用的废物,而其实不然。耳屎在保护人的耳朵方面可是担当着相当重要的角色:
耳屎像哨兵一样守着外耳道的大门,阻止异物侵入耳朵,保护耳道和鼓膜。当空气中的尘埃侵入宝宝的耳道时,耳屎就能把它们粘住,保持外耳道的清洁;如果有小飞虫飞进宝宝的耳道,一旦尝到苦苦的耳屎,也马上就会“逃之夭夭”。
它还具有“消声器”的作用,过强的声波如打雷、爆炸等强大的声音传入耳朵,可使鼓膜和内耳产生剧烈的震动而受损,耳屎可像消声器那样减弱声波的冲击,保护鼓膜和内耳;
此外,耳屎具有一定的油腻性。假如宝宝在洗澡时,不小心水流进耳中,耳屎就可以发挥“水来土掩”的作用,防止脏水的侵袭,进而防止可能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外耳道炎、中耳炎的发生。
小宝宝的外耳道还远没有发育成熟,而且外耳道由于大多呈扁平缝隙状,不容易操作,加上耳内皮肤很娇嫩,经常掏耳屎很容易造成一些不良后果:轻者掏伤耳内皮肤而引起炎症,生疖长疮,严重的可能会把鼓膜捅破,导致宝宝听力损伤。
二、耳屎到底要不要掏?
如果耳屎确实太多,且没有掉出来进入了耳道内部,并导致了一些不舒服的感觉,这就是耵聍栓塞,确实是病。其实要不要掏耳屎需要分情况来定:
耳屎在咀嚼、说话、张口时,由于下颌关节的运动,就会不断脱落排出耳道外,所以不必担心耳屎的堵塞了。
如果外耳道口有一点薄片耳屎,或者流出油性耳屎,肉眼可以看得到,宝爸宝妈可用消毒棉签轻轻清理干净。
若发现宝宝耳屎分泌过多,逐渐形成硬块阻塞外耳道,很容易形成耵聍栓塞。若不及时掏出来的话,耵聍栓塞会越来越严重,越来越硬,导致压迫外耳道的皮肤,时间长了,可诱发外耳道皮肤糜烂、肿胀及肉芽形成。再加上在洗脸、洗头发、洗澡或游泳时,耳朵进水可将耳屎栓塞泡胀,引起外耳道发炎,发生疼痛感。耵聍栓塞若紧贴耳膜,还可引起压迫症状,如耳鸣、头晕,甚至引起反射性咳嗽、头痛等,严重的还会引起鼓膜穿孔、中耳炎等,导致听力下降。此时家长切勿置之不理,应小心谨慎地掏出来;同时,注意不能让孩子自行处理,以免酿成大祸。若难以取出耵聍,应在医生指导下,先向耳内滴几滴香油或一般的滴耳油,然后由五官科医生在额镜、耳镜配合下直视取出。
大多数家长认为,千万不要给孩子掏耵聍(俗称耳屎),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临床表明,虽然不提倡对耳道内的耳屎作过多的清理,但是,广大家长一定不能忽视耵聍栓塞的问题。
*文中图片部分文字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