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循环缺血的定义:是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椎基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
皮内针疗法
眩晕症状非药物疗法--皮内针治疗
取穴主穴:风池(双)、风府、列缺(双)、内关(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
配穴:太冲、丰隆、中脘、气海、血海、肝俞、肾俞。
风池:“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易侵袭头窍而致眩晕,故选取风池穴;
风府:祛风通络,醒脑开窍;
列缺:为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且因“头项寻列缺”,针刺其可调理任脉,通经活络;
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可宁心安神、调补阴阳;
足三里、三阴:交配可调理肝脾,补益气血。
肝俞:疏肝理气,平肝潜阳,肝主疏泄,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必损于肝,遂配以肝俞;
耳穴压丸疗法
眩晕症状非药物疗法--耳穴压丸
取穴:
主穴:晕点(枕)、内耳、神门、皮质下;
配穴:肝、心、降压沟、脾、胃、肾、脑干、
内分泌、交感。
枕、神门、皮质下:可安神,调和情志,从而缓解头晕;
内耳与晕点(枕):可保护前庭系统;
脾:健脾化湿;
内分泌、交感:调节自主神经,疏经理气;
脑干:疏郁止痉,行气通络;
心:具有清泻心火、通调血脉;
肾:抑制肝火;
肝:疏肝解郁,用以治疗气机郁滞引起的精神神经症状。
艾灸治疗
眩晕症状非药物疗法--艾灸治疗
取穴:百会穴、风池穴、天柱穴。
百会穴:百会穴能够帮助患者恢复阳气,补脑益髓,止晕定眩,升提气血。
风池穴:治疗头痛,头晕,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活动不利,也可降压。
天柱穴:属于阳膀胱经上穴位,治疗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肩背痛。
中药药枕治疗
头痛症状非药物疗法--中药药枕治疗
药方:决明子、菊花、蚕沙、夜交藤。
决明子:决明子归肝、肾、大肠经,专以清热、平肝明目;
菊花:归肝、肺经,以平肝潜阳、清热解毒;
蚕沙:归肝、脾经,可祛风除湿、活血定痛;
夜交藤:归心、肝经,可养血安神、祛风通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