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22日,罗伯特·巴拉尼(RóbertBárány,-)出生在当时还属于奥匈帝国的维也纳,是家里六个孩子中的老大。
他外公是布拉格一位知名的科学家,他的妈妈在他的教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巴拉尼说,妈妈的科学知识是他最早的回忆之一。
巴拉尼在很小的时候就患上了骨结核,结核菌侵入破坏了他的双膝关节,这让他留下了终身的关节僵硬。
年少时期的病痛并没有击垮巴拉尼,而是更大地激励了他,并让他从小就立志选择投身医学事业,将来成为一名治愈病痛的医生。
尽管身体欠佳,病变的关节并没能阻止他登山投球,他一生都保持着锻炼的好习惯。巴拉尼是一个严格自律的人,他从小学开始,就是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即使到了大学也不例外。
年,巴拉尼从维也纳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耳科医生。
一直以来,人们对结构较为简单的外耳、中耳了解得比较深入,但对结构复杂的内耳却知之不多。人们只知道,内耳深埋在颅骨内,内侧是螺旋状的耳蜗,外侧那些曲折的骨性隧道(半规管,也称迷路)里面充满了淋巴液。
耳蜗很简单,就是听觉器官,但那些管道和液体有什么用呢?
年,一位名叫梅尼埃(ProsperMénière)的法国医生首次提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与内耳相关的“梅尼埃病”:这种病人常会被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所困扰。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生理学家们发现,内耳的这些隧道里接触淋巴液的地方长满了细小的绒毛,它们就像水中的海草一样,靠波动来感受淋巴液的流动,以此来判断头部的位置和运动。
图为耳朵内部的毛细胞,利用彩色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内耳耳蜗的柯蒂氏器(又称螺旋器,是人类的听觉感受器)的听觉毛细胞显微成像。这些细胞浸在一种被称为内淋巴液的液体中。
当声音传入耳朵时,声波引起内淋巴液震动,内淋巴液又触动毛细胞。这一过程被转换成电信号送入大脑。每个细胞的顶端都有呈V字型排列的绒毛,经显微镜放大21,倍以后才得到这张10厘米宽的图像。
绒毛能够比我们的意识更快地察觉到位置及运动的变化,它能够及时通报全身的神经,让肌肉、眼球适时作出反应,以便快速调正视野和姿势。
当内耳出现问题时,绒毛失灵了,于是,我们的脑子就会处于不知所措的状态,混乱之下,就产生了眩晕感和失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