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功真传3


卷三毒药

所谓毒药,其药理作用强些,用量甚小,使用不极易使人中毒身亡。在中医上,现已列出的中草药性品主有: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乌、生草乌、生附子、生天雄、斑蝥、红娘虫、青娘虫、葛上亭长、地胆、生巴豆、生半夏、生南星、生狼毒、生甘遂、生藤黄、洋金花、闹羊花、生千金子、生天仙子、蟾蜍、轻粉、红粉、红升丹、白降丹、雪上一枝蒿等28种。其实有毒性的中药远不止此数。只是以上28种是常用到的毒性较大,虽然有毒中草药尽管稍不慎则易中毒甚至死亡,但又有其治疗作用的一面。毒药治病,最早见于《内经》,并有大毒、常毒、小毒之分,所谓“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说明用毒药治病,当中病即止,有所制约,后世有“以毒攻毒”法,也说明毒性药物某些病确属需要。毒药治病,亦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用之得当,能发挥较好疗效;用之不当,为害不浅,简言之,毒药即为有毒,能致人于严重中毒死亡的药物。常言道“毒死人”所有的药物就是这类药物。

毒药可以其各自特有的方式和途径进入人体内。1、是通过消化道吸收,指口服的毒药,经口腔粘膜或食道粘膜直接吸收(不经过肝脏)迅速进入血循环。但由于在口腔停留时间短暂,一般吸收较少,大部分毒药是进入消化道后首先通过胃液及肠液中酶的作用,及肝脏的代谢作用,使毒物性质发生变化,然后才通血循环到达全身。2、经呼吸道吸收,毒物从呼吸道吸收经肺进入血循环(不经过肝脏),其吸收速度比由胃进入血循环快20倍,仅次于静脉注射,毒性也更强烈,其原因是因肺的表面积大,正常人肺泡面积可达50平方米—平方米,肺泡壁薄,通透性强,毛细血管丰富。3、经皮肤吸收,有些毒药可通过皮肤或经毛孔到达毛囊,小部分通过汗腺进入体内,当皮肤湿润,充血破损时,或在高温情况下均更易吸收。如腋窝、腹股沟、四肢的内侧、颈部和薄嫩而潮湿的皮肤以及多汗和充血的皮肤最易吸收。水、脂均溶的毒药比仅脂溶毒药易于吸收。还有从伤口进入或皮下,肌肉注入,较粘膜吸收为快,直接由血管注入,其作用发生最为迅速,下面就来介绍在民间常用的一些毒药单方。

巴豆:又名巴仁,巴果、巴米、江子、刚子、毒鱼子等,为大戟科植物巴豆树的干燥成熟种子。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巴豆性味辛热有大毒,巴豆种子含巴豆油50-60%,蛋白质约18%,蛋白质中汗巴豆毒素,巴豆油呈黄色或棕色,有强烈的刺激气味,有毒。巴豆为峻泻药,能泻寒积、破症瘕,祛积、杀虫、消水肿。外用治恶疮,主治下腹水肿。内服制成巴豆霜应用,每次为0.1—0.3g,外用可取生巴豆仁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擦患处。巴豆由于毒性极大,小儿误食常引起中毒,即使用手剥壳,接触了巴豆油,也会损害皮肤,不宜与牵牛子同用,用巴豆油可取1/4至1/2编制成乳剂或软膏外用,也和作农药杀虫剂,如食巴豆油1/4滴,一小时后发生峻泻,食巴豆十多粒,可以使人或牛、马致死,狗食巴豆七八粒后2—3日死亡。

巴豆油涂在皮肤上先发红,次生红疹或水疱,甚至形成脓疱,陈旧巴豆油的毒性大于新鲜巴豆油,但巴豆毒素不耐热,加热到度毒性即消失。如内服首先感到口腔灼痛、咽喉肿痛、恶心呕吐、腹绞痛、吐出血样物,大便水样,或米汤样带血,里急后重由于剧烈泻下,肠壁腐蚀发烂引起脱水。刺激肾脏引起血尿,尿闭,后期呼吸困难,发绀,易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巴豆油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接触去壳的巴豆,热者巴豆的蒸气或巴豆霜,可产生急性接触性皮炎,局部出现红斑,有灼热感或疡痒,严重时出现皮肤水肿、水泡、脓疮,使局部组织坏死,内服中毒可用板蓝根g沙粮适量,捣汁顿服。或用人参9g黄连6g水煎服,皮肤接触引起中毒,用换连1.5g,泡水搽即好,发泡时用3%硼酸水外敷。

樟木及樟脑:樟木又名樟公、香樟、芳樟、乌樟,为樟科植物。枝、叶、皮均有强烈的樟脑香气、尝之有清凉感。樟脑为樟科植物榜的根、干、枝、叶。经提炼制成的颗粒状结晶,樟木性味辛温、有毒,主要成分含樟脑及芳香性挥发油。简称樟油,减压分馏樟油可馏得白油、赤油和蓝油,根含生物碱,皮含有机酸,种子含脂肪油,叶含樟脑,樟木具祛风湿,行利关节之功,樟子尚可散寒,止痛,樟叶可杀虫。中毒原理是对中枢神经尤其是高级中枢的兴奋作用,大剂量对中枢反起抑制作用,严重者产生衰竭及中枢麻痹,并可引起皮质性颠病发作,间歇性痉挛可持续数小时。樟脑对局部皮肤有温和的刺激及防腐作用,对胃肠道粘膜亦有一定刺激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不少人为了赢得酒席上的主动权,或别有用心灌醉对方,却又能使自己“千杯”不醉,在酒中加入樟脑,据言可以化酒为水,或者在酒醉后为了醒酒而取樟页泡茶解酒。谈得几乎神了起来,如解酒神仙妙药一般,其实并不然,樟脑能溶解在酒中而增加吸收,一经大量吸收,则可引起中毒,导致酒精中毒加剧,酒醉更甚。结果引起精神病样表现,产生幻觉,酒醉样酩酊状态等。一般中毒表现为口腔、咽及胃有烧灼感,恶心呕吐,呼吸及呕吐物有樟脑气味腹痛腹泻,樟脑油或樟脑中毒的突出症状是兴奋,开始时中枢兴奋,烦躁不安,头痛头昏,耳鸣、耳聋、前庭功能紊乱,体温升高,血压升高,严重是可出现意识丧失,抽搐,最后由于呼吸衰竭至死亡。口服中毒者。催吐之后用温开水或用5—1%活性炭混悬洗胃,其洗胃液彻底吸出后服蛋青、淀粉糊等,必要时输氧。

马钱子:又名番木鳖,乌鸦眼、苦实、马前、大方八、牛银等,为马钱科植物马钱的成熟种子,马钱子苦性寒有大毒,具有通络散结、消肿止痛等功效,常用干喉痹咽痛,跌仆损伤,风湿疼痛,此处也可用作胃痛便秘及癌肿的治疗,在医药配方中使用的马钱子必须是经过一定方法炮制加工品,未经加工的马钱子毒性极大,一经服用可致人死地,但只要使用得当,不会对人生命构成威胁,有时还有很好的协同治疗作用,其中马钱子含有一种土的宁的药物能使人兴奋,在古时江湖中的丐帮,不论春夏秋冬风霜雪雨,总是衣不蔽体,食不裹腹,哪怕是数几寒冬的冰天雪地,一概若无其事,据云:丐帮主传有口含马钱子的药物或药丸,能使全身肌肉适度抽搐及产生兴奋作用,因而不怕严寒,赤身裸体也丝毫不会感冒冻伤,生马钱子苦寒有剧毒,口服后可以很快吸收而起作用,首先是兴奋脊髓的反射机能,其次是兴奋呼吸中枢及血管运动小枢,并提高大脑皮质感觉中枢的机能,使颈部肌抽筋,或呈僵硬状态,口舌发麻,咽下困难,烦躁不安,继则伸肌与屈肌同时极度收缩,而出现强直性惊厥,体温升高,口吐白沫,眼球上翻,牙关紧闭,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一旦引起中毒,应立即将病人安置在黑暗安静的环境中,避免外刺激(如声音、光线)引起反射性惊厥发伤,尽快使用中枢抑制药,如阿米妥钠,戊巴比妥钠静注,不可用兴奋类药。在民间常用香油一盅和白砂糖适量,混匀灌服,或是甘草、绿豆各等量,煎浓汤内服,每4小时一次。

砒霜:又名砒石、信石、土信、红砒、白砒。它实际上是天然氧化砷矿石或砷矿加工品,即砒石经升华而成的精制品,砒又名砷,在自然界中,砷多以化合物的形态混杂于各种矿石中。砷有两性无素性质,其金属砷为银灰色结晶,因不溶于水,故其本身无毒,但在潮湿空气中易被氧化,其氧化物如三氧化二砷,五氧化二砷等则有剧毒,砒霜即是“三氧化二砷”的俗称,分红、白二种。白砒为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性脆,玻璃样光泽,砒霜为一古老的毒物,是一种高毒物质,用砒霜谋财害命古今有之。它常用于玻璃工业,或制杀虫、防腐等用途外,某些中成药和西药中也含有砷化合物,砒霜可由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如误服农业杀虫剂,小儿误食砒盐染色的糖果,或超量内服含有砒霜的药品,或用盛装过砒霜的容器包装食品等,均可引起中毒,由于个体对砷的耐受性不同,因而中毒程度有极大差异,特别敏感者内服三氧化二砷1mg,即可发生严重中毒,20mg即危及生命,而耐受性高者,服至10mg致死量0.06—0.2g,砷化氢的致死量为0.1—0.15g。当人体吸收大量的三氧化二砷引起严重中毒时,可于1小时内死亡,一般24小时内死亡。本品在体内吸收甚快,但排泄较慢,一般服后2-8小时开始排泄,若口服1次,则需3-10天内才能排完,故很容易引起积蓄中毒。

砷由呼吸道或消化道吸收人体内存,迅速由血液分布于肝、肺、肾等实质器官,进而分布至肌肉,骨骼及皮肤中,若是吸入中毒,表现呼吸困难,胸痛。头痛、头昏、痉挛、极度衰弱以至昏迷,最后死于呼吸及血管运动中枢麻痹。若由消化道进入者,出现口及咽喉干,流涎,剧烈呕吐、恶心、腹泻,严重者导致休克,如由皮肤接触引起中毒,则表现为皮肤粘膜病变及多发性神经炎,皮肤粗糙,继而出现丘疹,脓疱样皮疹等,也可发生难愈合的溃疡,因吸入中毒者,立即移开现场,如口服由消化道进毒者,立即口服氢氧化铁溶液催吐,每5-10分钟服一匙,直至呕吐为止,催吐后应喝清水洗胃,再服蛋清、牛奶、豆浆等,民间常用防风、大青叶、绿豆、甘草等混合煎浓汤服。

朱砂:又名丹砂、丹粟、赤丹、赤沙、辰砂,为天然的辰砂矿石,三方晶系、晶体成厚板状菱面体,在自然界中多呈粒状,致密状块体出现,也有呈粉末状被膜者,颜色为朱红色、至黑红色、体重、无臭无味,朱砂不溶于水,硝酸及硫酸,但能溶于王水和硫化钠溶液,朱砂见火其毒性猛烈,“杀人”故禁火,朱砂性味甘凉有毒,主要成分为硫化汞。具有安神,明目,解毒之效,内服研末0.3-0.9g为宜,不宜久服多服,“畏磁石、恶咸水”忌一切血。大量服可中毒,其消化道表现恶化,呕吐,吐出物掺有血性粘液。咽喉肿痛,口腔粘膜有充血,水肿,溢血和溃烂,上腹部有烧灼感,复写严重时有里急后重及脓血便,中毒或轻度中毒可在4-——10天内出现肾脏损害,如处理不当,可转成慢性病变,严重时可在1-2天捏发生肾坏死病变。引起少尿、尿闭,甚至死亡,慢性中毒,是在长时间接触含汞的毒物,一般经过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发现症状,病内初期表现为神经衰弱症,后来变得易兴奋,厌烦、忧郁等异常状态,继而为视神经炎,全身性汞毒皮炎,另外与朱砂毒性相同的还轻粉,只是轻粉较朱砂更毒,主要也是含有剧毒物质汞。如急性中毒初期,应催吐,洗胃,继服牛奶或生鸡蛋多个,以使蛋白与汞结合,延缓吸收,但须反复灌入并洗出,民间中常用土茯荟g煎浓汁内服,可解此毒。

蜈蚣:说起蜈蚣,怕很少有人不知道了,因为它离我们生活很近,室内外,阴暗潮湿处,杂物昏暗房……只要你随便翻动一块什么东西,便会有一动物快速窜动,成为一条金黄、一条黑绿、一条黑褐色的运动轨迹,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蜈蚣,它又名吴公、天龙、白脚、日敖姆(朝名)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全虫。呈扁平条形,头生触角12对,单眼4对,腹面有腭肢1对,内有毒腺,步足21对,蜈蚣又叫天龙,使人自然想到飞天蜈蚣,它是四川唐门毒物世家常用的一种毒虫,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该有毒成分有容雪作用,能引起过敏休克,少量能兴奋心肌,大量反应使心肌麻痹,亦能抑制呼吸中枢等。蜈蚣咬伤后,少数患者仅有局部反应,偶尔也有过敏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内服中毒消化系统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对心血管系统,可引起心动过慢无力,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发生循环衰竭。对神经系统,一般出现头痛,发烧,严重时引起呼吸困难。除此以外,蜈蚣能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如被蜈蚣咬伤时可用雄黄,明矾研末用凉开水调均后外敷,口服引起中毒用凤尾草克,金银花90克,干草60克水煎浓汤内服。

全蝎:又名全虫、蝎子、钳蝎。为钳蝎科动物远东钳蝎的干燥全体。成虫体长约5CM,蝎尾节中分泌出来的液体,为蝎毒液,蝎毒有类似蛇的神经毒素。有镇痉,熄灭风,功毒的功效,一般又口服中毒,引起头晕、头痛、烦躁不安、水便湿痛不利、麻痹、心悸、血压一时性或突然性下降严重时瞳孔缩小,呼吸困难、发绀、昏迷,死于呼吸麻痹。可内服元明粉,促进素物迅速排出。也可以用金银花30克、半边莲9克、土茯苓15克、绿豆15克、甘草9克,水煎浓汁分2次服用。

斑蝥:又名斑猫、龙蚝、斑蚝、龙苗、花壳虫、故屁虫等,为芜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全虫,长1.5——3CM,头略呈三角形。常栖息于豆类、花生、瓜类植物上,以中南地区由多见。斑蝥的足关节处能分泌黄色毒液,接触皮肤能起水疱,斑蝥性味苦寒,有大毒,主含斑蝥素,系局毒药品。呈油状物,具强臭,是一种刺激性极强的物质,对皮肤,粘膜有发赤发泡作用,内服对局部组织及粘膜有腐蚀作用。引起发炎,溃烂穿孔。同时,它又可破血祛瘀、攻毒,治疗恶疮死肌狂犬咬伤等病。多外用,并有一定的治癌功能,斑蝥中度量1克,致死量1.5——3克,斑蝥素致死量为30MG。斑蝥若误入眼中,则引起流泪,眼睑浮肿,结膜炎,接触皮肤时局部似烧灼感,口麻,口腔粘膜水疱及溃痒,恶心、呕吐、呕血、腹部绞痛,血液循环大而表现血压增高,心律失常,瞳孔散大,严重时可有高烧,寒战,常因昏迷,虚脱,心脏和呼吸被抑制而导致死亡,如眼部有损伤,应尽快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如皮肤受损应用大量温水冲洗,局部起水疱可涂龙胆紫液口服毒素者,尽快用活性炭悬液洗胃,内服硫酸纳导泻,再服牛奶、蛋青,以阻止毒素被吸收,民间常用甘草30克葱白5节煎汁服或生绿豆、生黄连、生甘草,水煎服。

另外,同样含有芜青,相思虫,青虫等,具有大毒。葛止亭长又名亭长,豆斑蝥,豆蚝等,有毒。还有就是地胆别名蛀青,青虹等有毒,以上几种毒虫的中毒症状及解毒方法都与斑蝥的相似。

半夏:半夏辛温有毒,舍B—古自酸及其葡萄糖式、胆碱、烟碱、L—麻黄碱、原于茶腥、高龙胆酸及其依、天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B、R——氨基丁酸等多种氨基酸,少量挥发油,脂肪酸及草安酸、草酸钾等无机盐。有潮湿化痰、降逆止呕、消肿散结的功效。主治湿痰、冷钦、反胃呕吐、妊娠恶心、咳嗽多痰、胸用胀满、头晕不眠、痛肿、蛇伤等。

《本草纲目》记载半夏有“毒戟人咽喉”,由于半夏所含毒性刺激成分溶于水,不能因漂或蒸制而被破坏。生半夏对黏膜(眼、咽喉、胃肠)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导致实验动物声音哑、失音及呕吐等毒性反应,解剖可见声带充血等。生品不经煎煮内服或超重或误服均可引起中毒。半夏所含植物自酸及某些生物碱对中枢及周围神经有抑制作用,大剂量可麻醉神经,生半夏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性,半夏酒精浸出液能使实验动物痉挛而死。

生半夏粉吞服对胃肠黏膜有刺激性,可出现舌如针刺样麻木、喉咙发痒、咳嗽失音、留涎、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对肝肾功能亦有不良影响,可引起转氨酶升高,尿中出现红细胞、蛋白等。对神经系统,能麻痹末梢神经,并对自主神经系统有类似烟碱样作用,使中枢神经麻痹引起痉挛、味觉及感觉消失,继而四肢麻痹而死。对胎儿的影响《本草纲目》记载“半夏动胎”。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从半夏中分离出一蛋白质,能中止小鼠早期妊娠,并引起流产。半夏“动胎”发生于妊娠早期及中期。生半夏含原儿茶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临床报道有外涂生半夏引起过敏性坏死性皮炎者。表现为皮肤出现红色淤斑,紫黑色皮下坏死斑,局部肿胀,疼痛剧烈。

《本草经集注》:“恶皂荚,畏雄黄、生姜、秦皮、龟甲、反乌头。”《药性注》:“忌羊血、海藻、治糖。”中毒解救:立即用1:高锰酸钾液或3——5%鞣酸液或浓茶洗胃。服硫酸钠25-30克导泻。内服蛋青、牛奶、稀粥、面糊、果汁、稀醇等。醋30-60毫升,一次内服,也可以饮糖浆汤或服蜜饯姜片。生姜30克、防风60克、绿豆30克、甘草回15克,加水煎至M,先含嗽一半,后内服一半。生姜汁5克、白矾末9克,调均即刻服下。生姜90克捣汁加冷开水簌口,或用鲜姜汁10M灌服;以后每3小时灌服10-15毫升。绿豆衣15克、金银花30克、连翅30克、生姜15克、甘草9克,水煎服2次合在一起,每4小时服1次,2次服完,连服3-5剂。痉挛时解痉剂,针刺入中、合谷、涌泉,出现麻痹时给兴奋剂,必要时施行人工呼吸。药用必须经过特定方法炮制或经高温处理,生品仅供外用。民间有生半夏裹饵捕着猎物之习惯,应防人误食。

望江南:《戏说乾隆》似乎告诉了目睹者:乾隆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几番下江南,风情万种,留下风流人间,快活人间的运事。几乎不想重返京城,想成为行云野鹤,游遍江南,享用江南。江南富饶,鱼米之乡,山美水美人更美。

按理说,京城乃夫子宝地,即使“此曲应为天上有,人间那得闻几回”对乾来说又算得了什么?他可以玩尽天下想玩的东西,尝遍人间山珍海味……可他特别亲睐江南,独钟江南,可见江南有她独有的魅力,抓住了乾隆的心,江南的美女风情万种,使乾隆放不下心中那份相思……

真是:江南好。好景旧曾部?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君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对江南的那份特殊的情感跃然于纸上,不禁令人潸然泪下,伤感顿生……于是多少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对江南都成了千古佳话,而对江南对世人的诱惑从来未曾消逝过……。

望江南,成了许多可望不可及者心中的夙愿。简直中毒走火如魔了。望江南,为云食科(豆科)植物望江南的全草。种子含鞣质、黏液、浑发油及大黄泻素、毒蛋白;叶中含有及少量的氧化甲基意酿。望江南所含毒蛋白,毒性很强,中毒者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抑制状态,病死率很高,具报道儿童吃其籽10-20位即可中毒,中毒症状发展缓慢,中毒后若使用肾上腺皮质的激素,可使毒蛋白与机体细胞结合。更不易解毒。

中毒症状1,消化系统;早期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大多数呕吐2-3次即止,亦有剧烈呕吐以至脱水,或呕吐咖啡色内容物,有时还可出现腹痛、腹泻。进食后至中毒症状出现多为1-3天,患者往往有食欲减退,肝脏损伤的表现较为普遍,可出现肝脏肿大、黄疽、谷丙转氨酶升高,少数病人可发生肝功能衰竭,尸检以肝小叶细胞变性,坏死最为突出。2、神经系统;表现为神经萎靡、昏睡、眼球突出,嗜睡期间常伴有躁动、乱语、甚至是狂哭乱闹、似狂犬病惊恐状态,并常伴见发热、头痛、头昏,呈阵发性加剧。续而神志不清、四肢抽搐、牙关禁闭、瞳孔放大,以至死亡。尸检脑部有充血、水肿。3、心血管系统;中毒后可使心脏细胞变性,临床上一般表现有心音低排、心律混乱,心电图可见低血钾、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心肌缺血等表现。4、呼吸系统;在中毒的后期,可累及肺脏,表现为尿少、浮肿。但亦有报道望江南中毒后肾上腺的损害不明显。原常规检查明性,血肌耷、尿素氮正常;可能与毒物已由肝脏解毒,而较少经肾脏排出有关。6、造血系统;少数病人尚可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全身出现散在性出血点及紫斑等出血症状。中毒救治1、误服后立即洗胃、导泻。2、输液:静脉滴在高渗葡萄糖液,并加入维生素C、能量合剂或ATP、辅酶入细胞色素C等,以保护肝、肾,并注意补钾。3、解毒剂:尚无特效解毒剂,可静脉注或肌注阿托品、-2等禁用皮质激素。4、注射樟脑黄酸钠、咖啡因等强心剂。5、肌肉往身维生素B、B6、B12等。6、对症治疗:如给氧、矫正酸中毒、预防感染等。7、中药治疗:口服万能解毒剂:香附9克、大血藤15克、小血藤15克、青木香15克、田七粉6克(冲服)、冰片末6克(冲服)、鲜小野鸡尾80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两次服。

相思豆:相思豆又名相思子、红豆、云南豆子、观音子、鬼眼子、鸳鸯豆、郎君豆等。为豆科缠绕藤本,梢木质化,表面疏生白色刚毛状伏帖细毛,以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片长圆形至长圆形倒卵形,总状花序胞生、花小,排列紧密,淡紫色,花冠蝶肌荚果黄绿色,革质,长方形,尖端有弯曲的喙,种子1—6粒,椭圆形,靠近种脐部分黑色,种脐为白色,上部朱红色,。有光泽,花期3—5个月,果期5—6个月,分布南方各省,根及茎叶均可入药。相思子性味苦平,种子、叶、根均有毒,种子最毒。含相思子碱、相思子酸、相思子戒、下箴次铜碱、胆碱、相思子毒蛋白及黄酮类化合物。相思子毒性强而不宜内服,可外用捣烂涂敷患处治疗皮肤病。

相思子藤叶生津润肺,清热利尿,9—15克能内服。外用煎水洗或揭服。根可治黄疽肝炎,支气管炎,咽喉肿痛,内服9—15克,超量可中毒。也有误当成赤小豆而中毒的,偶有内服企图堕胎而中毒,所含相思子毒蛋白的作用性质与蓖麻子所含之毒蛋白类似,均属细胞毒,引起的中毒症状亦相似,体温先升高后降低,出现蛋白尿,有时有抽搐,死后解剖可见有红细胞凝集、溶血、组织细胞的破坏,浆膜有点状出血,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及颜色变深等。对温血动物的血液有凝集作用。除对粘膜有强烈的刺激引起溶血外,可引起循环系统衰竭和呼吸系统抑制。相思子中毒剂量为9—15克。而相思子毒蛋白0.5克即可致人与死地(但若是受热至65℃以上则毒性消失)。

中毒表现:误食后恶心、呕吐、肠绞痛、剧烈腹泻并带血液,严重呕泻可导致脱水、酸中毒及休克。数日后出现溶血征象,紫绀、呼吸困难,脉搏细弱,心跳无力,有黄应。血色素原、尿闭、结膜和视网膜炎、幻视等,甚至出现昏迷。并可因呼吸及循环衰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而致命。

中毒救治1,立即催吐、洗胃、导泻及高位结肠盥洗,给牛奶、蛋青等以保持胃肠粘膜,并给予解痉止痛阿托品、复方樟脑叶等。2,甘草30克、金银花15克、黄连6克、防风15克,水煎2次会在一起,每4小时1次,2次服完,连服4-6剂。

雷公藤:雷公藤又名断肠草、红药、黄药、黄藤根、水莽草、菜虫药、山砒霜等。为卫予科攀援藤本,落叶灌木,高2-3M,根内皮橙黄色。小枝红褐色,有棱角。具长圆形小瘤状突起和锈褐色绒毛,单叶互生,边缘有细锯齿,花小,白色,顶生或腋生,为大形雏花序,翅果、膜质、三棱。黄褐色,内有线形种子1粒,花期5-6月,果熟期8-9月,分布于南方各省,全株均可供药用。雷公藤味苦有大毒,特别是皮部毒性极大,因此在使用时必须严格剥净皮部,包括二重皮及树逢中的皮份,主要成分含雷公藤定碱。雷公藤艿碱、雷公藤晋碱和雷公藤增碱等生物碱及南蛇藤醇、卫矛醇、雷公藤甲素等。雷公藤碱性质稳定经度高温不被破坏

雷公藤有大毒,过去一般不作药用。民间常用于杀虫灭鼠。进年来发现其有类似皮质类固醇样作用,以及免疫抑制和抗肿瘤的功能。因此各地采用雷公藤制成剂,广泛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银屑病、肾小球肾炎等自身免疫疾病以及肿瘤,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雷公藤的有效量与中毒量接近,一般治疗剂量即可引起明显的副作用,且因个体差异很大,有煎服雷公藤根15克中毒,有的则每天扣克以上长期使用未出现反映。中毒情况往往比较严重,且病程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文献记载雷公藤陈旧根皮或根粉需1-2两才引起严重中毒,而嫩叶毒性较大。雷公藤的嫩叶、嫩苗、嫩茎或嫩根部含雷公藤碱等多种生物碱。其有效杀虫成分是雷公藤碱。能溶于有机溶剂,性质稳定。煎煮时间不够或过量服用本品后(剂量在最小致死量以时),对肠胃道有强烈刺激,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腹泻、便血等。后期发生尿毒症时,胃肠道症则更加剧;以及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如剂量过大,则心血管系统很快产生病变,大量毒物育接损害心、肝、肾、脑实质(包括视丘、中脑。延髓、小脑及脊髓等),并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而在短期内出现休克。肝脏、肾脏、心脏可发生出血与坏死及引起恶性肺水肿及急性心原性脑缺血综合症。毒性反映一般于服药后数小时即可出现,如煎服或同时饮酒症状出现更早更严重。一般认为雷公藤的有毒成分是一类细胞素质,能使所有接触到的器官系统产生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

中毒与救治:

中毒类型及原因:急性毒性反应:中毒症状于服药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发生,有多个脏器损害,甚至死亡。其原因为超量用药,用鲜根皮更易发生;服用嫩芽或芽尖,有意自杀;误食含雷公藤成分的蜂蜜,进展较缓慢。迟发性毒性反应:急。吐中毒经处理后症状消失,经过一段时间后症状复发。

中毒表现:

急性中毒超量服用雷公藤或服用其禁忌入药部分,中毒症状可于数小时没或立即发生。症状凶险,首发症状为胃痛、口干、上腹部烧灼感、恶心呕吐、吐咖啡状液体、剧烈腹泻、肝区痛、肝肿大、黄疽。SGPT升高。续而出现胸闷、心悸、呼吸混乱,如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或室性早博、室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ST段下移、T波倒置。Q-T时间延长等。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晕头痛、烦躁、嗜睡、全身肌肉痛、口舌麻木、语言不清、酒醉步态、复视、眼睑下垂、位反射消失,甚至抽搐、昏迷。泌尿系统症状多于1-3天后出现,有腰痛、少尿、蛋白尿、镜下血尿,重者有肉眼血尿、血BLN升高。CO2结合力下降。皮肤粘膜有口唇疱疹、糜烂、皮肤瘀斑、手足脱皮、脱发、皮肤色素沉着。口鼻出血、大块瘀斑、白细胞增高或减少不定。个别出现溶血性黄疽。死亡多由于肾功能衰竭及休克。

中毒救治

1、中毒者应及时催吐、洗胃、导泻。及时充分地洗胃和导泻,治疗成败的关键性措施,即使服用量大,如能在服药后4小时内,彻底的洗胃排毒,尚可挽救生命。洗胃至无残渣时,用浓茶或蛋清保护肠黏膜/

2、静脉滴注10%葡萄糖盐水,以促使毒素的泄,同时亦补充了因导泻、催吐、洗胃等丧失的液体。

3、肾卜腺皮质激素的作用;须早期应用。第一剂最好在确定断后立即给予。

4、扩容、利尿药的应用:静脉低分子右旋糖研,快速静滴20%甘露醇及速尿,以扩充容量,提高血液渗透压以增加尿量加速读物排泄。

5、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特别应注意补充钾盐及纠正酸中毒。

6、对症支持法(抗休克、抗感染、给氧;必要时少量输血等)。如腹痛剧烈时,可应用针灸疗法或同时肌注阿托品0.3克,或口服颠沛酊等;如有神经症状或痉挛时,可选用安定10克,肌肉注射,或水含氯醛保留灌肠。

中草药救治

(1)杨梅对雷公藤似有特殊的解毒作用,中毒后可给予鲜杨梅汁,或杨梅根(每次2两至半斤,一天2-3次)煎汤罐服。

(2)新鲜羊血或白鹅血-ML,口服1-2次,对急性中毒12小时内尤为适合。

(3)民间以金钱草为主,配合白鸭血、白糖救治。即鲜金钱草半斤至一斤,拧汁加入白糖4两至半斤,母鸭一只放血于药对内搅匀,灌服。

蛇毒:指从毒蛇口里分泌出的一种毒液,是一种稍具粘性的液体,呈黄色,蛋黄色、乳白色、绿色、甚至无色。是一种以蛋白质为主的混合物,味苦稍微有腥味,含有50—80%的水分,蛇毒新鲜时呈中性或弱酸性,故置稍久可变成碱性。新鲜毒液接触空气易产生泡沫,在常温下24小时就可腐败变臭,丧失活力,毒性降低,在冰箱里可以保存半个月至一个月。在零下40度保存时间较久。经过真空干燥后或冷冻处理的蛇毒可在室温下保存20年,但毒性会有所下降。真空干燥后的蛇毒跟毒液色泽相同,呈鳞片状,块状,或似晶体的颗粒状,有较强的吸水性。若封存于有色安瓿瓶中能保持50年毒性不变,遇水仍能溶化。蛇毒经紫外线,酒精及加热后毒性消失,但也有例外。

如眼镜蛇,虽然经度高温加热15分钟,仍能保持部分毒性,除非久煮,才能破坏,凡能使蛋白质沉淀变性的强酸,强碱及金属、盐类均能破坏蛇毒。许多生物学家认为,人和动物的肠胃消化液能破坏蛇毒。肝脏有解蛇毒的作用,当口腔及消化道确保没有病灶或溃烂时,口服少量蛇毒是有益无害的。专家普遍认为,蛇毒具有抗原性,适量反复作用与人与动物体内,能产生达到保护作用的抗毒素,这种抗毒素在人体内至少能维持4个月,但不能终身免疫。因此,被毒蛇咬过数次的人,即使再被毒蛇咬伤,仍有可能中毒。蛇毒是动物毒素中最剧烈的毒素之一。通过动物实验比较蛇毒的毒性强度证明:1克蛇毒注射到动物体内,可使0支兔子或00只豚鼠或000万只鸽子死亡,0.1—0.2克蛇毒可使一匹马中毒而死,同时还证明,1克银环蛇毒能毒杀40万只小白鼠,1克竹叶青蛇毒也能毒杀7万余只,但也有些蛇毒的毒性强度很弱,被咬伤者不一定会致死。蛇毒的毒性强度与蛇伤的中毒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毒性愈强的蛇毒,引起的中毒程度也就愈重,毒性较弱的蛇毒,引起的中度程度也就较轻。不过仅靠这一点分析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必须结合毒蛇咬人时的注毒量,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例如,眼镜王蛇的排毒量特别大,其蛇毒的毒性强,被它咬伤时的中毒反应通常比较严重。与此相似的,如烙铁头,竹叶青的排毒量少,其蛇毒的毒性强度也较眼镜蛇的毒性弱,被这两种蛇咬伤时,全身中毒的症状可能较轻,但也不能麻痹大意,银环蛇的排毒量虽少,但此蛇的毒性很强故被这种蛇咬伤后,一般都有很大的危险性。五步蛇(尖吻腹)的蛇毒性虽然较弱,但其排毒量甚大,因此被咬伤后的危险也很大。毒蛇所排毒液量的多少,不同种类的毒蛇有所不同,即使是同种类毒蛇,因分布地区不同,排毒量也各有差异,同时,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蛇体的大小,产地,气温,生活环境,排毒季节等毒蛇所排的毒液,以其干毒来比较,眼睛王蛇一次可达毫升,眼镜蛇80毫升,五步蛇毫升,银环蛇5毫升,竹叶青15毫升。很明显,如用眼镜蛇采1克干毒,只需10条就够了,如要采1克银环蛇干毒,则需条,采次,以上指的还是一般个体较大的成蛇。

蛇毒是成分复杂的混合物,不同种的毒蛇分泌不同性质的蛇毒。由于各种蛇毒中含有各种有毒成分。故毒蛇咬伤中毒的毒性作用是很复杂的。目前,经过对蛇毒的毒性成分分离提取,已分离提取的有神经毒素、血循毒素、混合毒素等三类毒素。1,神经毒素:主要存在于金环蛇,银环蛇和海蛇的毒液中,眼镜蛇和蝮蛇亦有此种毒素中毒症状表现为神经系统的损害,麻痹神经,以周围神经损害为突出,导致骨骼运动麻痹及至呼吸麻痹。2、血循毒素:主要存在于五步蛇,竹叶青,蝰蛇等蛇的毒液中,眼镜蛇、蝮蛇亦含此毒素,中毒时表现为血液和循环系统的损害症状,如心衰,心律失常,出血休克等,其中以心脏毒素对肌体的毒性作用最广泛,危害性也大。3、混合毒素:主要存在于眼镜王蛇,眼镜蛇,蝮蛇等,之所以称为混合毒素,是因其毒液中既含有神经毒素又含有血循毒素,但随蛇种不同,这两种毒素的含量不等,中毒时表现为先是出现呼吸衰竭,后出现循环衰竭,病势发展快且严重。









































哪家白癜风医院便宜
北京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mrtyyy.com/jbbj/4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合作伙伴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

    医院地址:乘车路线:352(环形),750路到郑卞路口向东走300米即到。

    Copyright (c) @2012 - 2020 china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